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研究

2020-03-30胡飞宇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发展质量全面从严治党学生党员

【摘 要】 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检视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路与举措。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纯化入党动机;增强学生党员发展环节把控,健全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尝试学生党员退出淘汰机制,做实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思路举措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全党上下统一认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到:“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1]高校党建一直作为党的建设当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着为党和国家输送骨干力量的重要使命,自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领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部分高校存在党建工作弱化虚化、基层党组织涣散软弱、学生党建工作不严肃不规范、少数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性意识薄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功利化倾向严重等问题。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乎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成败和实效。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加强学生黨支部建设,不断提升在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应当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检视

受访对象分为“普通学生”(含共青团员、未入团学生)和“非普通学生”(含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从XX学校各学院收集的有效问卷来看,136名入党积极分子占比61.82%、50名党员(含预备)占比22.73%、34名共青团员和未入团学生占比15.45%,各政治面貌学生都有涉及且有所侧重,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情况。

首先,绝大多数“非普通学生”的入党动机相对明确且纯正,不过,仍有一小部分入党动机不清楚或者趋向社会功利化。对于“您是否明确的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吗?”有195名同学选择了“想”,占比88.64%;在这195名同学当中,入党动机占比前三分别为“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可”、“成为党员感到光荣”和“家长和师长的希望”,分别占比92.47%、66.67%和39.78%。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方便求学和求职”,约占22%。

其次,大多数“非普通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特殊身份,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支部开展活动方面,有82.27%的同学认为所在学院每学期都会开展关于党的主题活动;有82.73%的同学表示经常参与上述的活动。在“非普通学生”是否能够严格自我要求和发挥独特引领作用方面,有43.64%的同学表示身边的入党积极分子都能用党员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有50.45%的同学表示身边的入党积极分子大多能用党员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有46.36%的同学认为接触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很好,有45.91%的同学认为接触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比较好。

第三,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关注近些年国家政治动态和党的建设方面内容,而且他们都认为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较于党的十八大以前严格很多。在关注国家政治动态和党的建设发面,将近75%的同学选择“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政治动态的关注度”至少是“每周”;有68.64%的同学表示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有“关注”,有30%的同学表示“偶尔关注”;有55.45%的同学觉得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相较于以前更为严格,4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严格”。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教党〔2017〕8号)关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标准和要求,基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一般现状,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部分同学入党动机不够纯正

对于“您觉得现在的学生党员整体质量有待提升的原因?”这一问题,占比第二的52.73%的同学认为学生党员起初入党动机不纯。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不足之处方面,同样占比第二的44.09%的同学认为目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不足之处有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不纯。从前面入党动机那块来看,有不少同学的入党动机是身边关心的家长和师长对自己的期望和影响,还有一些同学直接表示入党动机就是为了便于今后的升学和求职。由此可以看出,还有不少同学功利化思想明显,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员视作荣誉或政治资本,纯粹的党员奉献意识与服务意识淡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社会思潮激烈碰撞、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引起人们理想信念的松动。从学生党员整体质量有待提升的原因来看,占比第一的70.45%的同学认为原因之一在于“社会思潮、价值多元化导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松动”。二是党支部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把关不严,并没有真正做到严格程序、思想成熟和思想入党。有21.82%的学生认为党支部没有按照组织程序严格把关,这也是目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三是少数同学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也是有所欠缺。对于“您认为现在的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存在哪些不足?”这一问题,有85.91%的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党员“不关心时事政策,大局和全局意识有所缺乏”,54.55%的同学觉得现在的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知识缺乏”,还有47.73%的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党员“追逐个人利益,只注重个人发展”,44.09%的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党员“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意识”。

2、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不尽合理

尽管有54.55%的同学认为学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方式方法是“相对合理”的,且42.27%的同学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对于“您认为本校目前在发展对象考察中出现的欠缺之处是?”这一问题,有45%的同学认为是“偏重学习成绩”,30%的同学觉得“优秀学生干部不按程序‘走后门”。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党员考核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这一问题时,有65%的同学认为是“个人的思想觉悟”,63.18%的同学觉得是“个人道德素质”和“个人的服务意识”,仅有12.27%的同学觉得是“个人学习成绩”。另外,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不足之处来看,占比第一的62.27%同学认为是“对于有意愿入党却没有机会的学生关心不够”,34.09%的同学认为是“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把握不准”。由此说明,目前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着推优对象的认定、方式方法的选择和标准的把握等方面的不合理,可能最终造成“不想发展的却被发展了,想发展的却没有办法得到发展,渴望得到发展的却得不到鼓励”这样的局面。追究其缘由来看,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此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流程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由此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这块流程混乱、操作简单和主观随意。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这块采取制度设计从简原则,考虑到学生党员发展的成绩推优原则相较于其他方面便于操作执行,也相对显示公平,因此可能忽视“思想成熟”这一根本性的衡量标准,主观选择操作简单的唯成绩推优机制,故形成学生党员发展本末倒置现象,以致发展对象在后期会出现“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情况。[2]

3、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对于“您觉得现在的学生党员整体质量有待提升的原因?”这一问题,有34.09%的同学回答是“党组织忽视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方式方法不合理”。有27.27%的同學认为“忽视党员的继续教育”也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不足之处。现在的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缺位所导致的。反观当下高校实际,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党员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受到集中的教育和管理,不过,一旦被发展或者转正过后,对其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几乎是空白。由此久而久之,学生党员对其身份逐渐丧失敏感性,角色意识和身份认同逐渐淡化或者模糊,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自然是难以保证。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情况是,虽然学生党员也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参加党支部活动,过组织生活,但是流程过于形式化,内容凸显苍白化,起初的教育和管理目标也难真正达到。为何当前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无法做到完全到位?首先,应该是意识没有到位。此前的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都出现软弱涣散的情况,怎能意识到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呢。其次,应该是制度没有到位。到目前为止,从中央到地方似乎还没有办法拿出一套系统完整地针对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的制度文件。因此,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明显缺失,制度建设明显滞后。最后,应该是人员没有到位。从当下的高校来看,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和管理存在人手不够的窘境。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主要是由带班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兼任(尽管专职组织员正在配备中),即使已经配备专职组织员,其主要的精力也是用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这一块,何况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应该是合力,需要结合授课教师、带班辅导员,特别是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从事党建研究的专任教师,光靠专职组织员是没有办法做好这一项工作的。

四、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路与举措

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既需要全校上下高度重视,也需要学生党员高度自觉;既要通过教育内化,也要借助制度强化;既要重视结果的导向,也要强调过程的掌控。

1、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纯化入党动机

每个人从事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动机所在。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所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3]不同的动机对事物发展的走向产生直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对其党员身份认知、党员政治生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纯化入党动机。对于“您认为应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问题,有77.27%的同学认为应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72.27%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章立制,在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67.27%的同学认为应该“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60.91%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大道德示范力度,在深化德育建设中加强教育”,还有57.27%的同学认为应该“开展党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党性教育”。从入党前后对党员自身的提高来看,有81.82%的同学认为是“服务意识”,有77.73%的同学认为是“模范意识”,有71.82%的同学认为是“道德素质”,有51.82%的同学认为是“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党员发展环节把控,健全学生党员发展机制

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是学生党员教育的必要途径。[4]对于“您觉得在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过程中,社会实践教育环节重要吗?”这一问题,67.73%的同学认为“非常重要”,29.55%的同学认为重要。有57.27%的同学认为“开展党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党性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都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您觉得党员发展对象应该如何确定?”这一问题,76.82%的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综合素养确定”,66.82%的同学认为可以“班级民主投票决定”,65.45%的同学认为可以“团支部推荐,党支部民主讨论决定”。结合上述的内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党员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如新生党员培训、毕业生党员培训、预备党员培训和学生党务干部培训等。[5]从培养正确入党动机的最重要环节来看,有66.36%的同学认为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55%的同学认为是“从递交入党申请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44.55%的同学认为是“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推优”。由此可以看出,从最初发展对象的产生及产生方式、到接下来的集中教育、再到后面的社会实践教育环节,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重在环节有力把控、教育精准投入。

3、尝试学生党员退出淘汰机制,做实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

完善退出机制,让不合格党员的淘汰常态化。[6]对于“您如何看待党员管理实行退出淘汰机制?”这一主观填空题,大部分同学表示可以淘汰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为他人服务的党员;有些同学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对于不合格的党员就应该实行退出淘汰机制”等。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示不同意。例如“不同意,大家为了入党都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对于不合格的同学应该以教育为主,而不是直接淘汰”、“不推荐,党员不是竞赛,不应该倡导淘汰机制”等。还有少部分同学对此持中立态度。例如“不支持不反对”、“值得商榷”、“持保留态度”等。总体上来看,学生党员退出淘汰机制得到绝大多数同学支持,即使对此持保留意见的同学,也是给出可以先行试点、谨慎推进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ldhd/2013-06/29/content_2437094.htm?2013-06-29. 新华社.

[2] 罗珺.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47.

[4] 刘忠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5.

[5] 许文蓓.创新再教育机制 提升学生党员素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85-88.

[6] 何伟全.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5.

【作者简介】

胡飞宇(1991—)男,汉族,安徽无为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发展质量全面从严治党学生党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