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考
2020-03-30王冠翔
王冠翔
摘 要:我国教育城乡差距较大,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匮乏、教育资源短缺,致使农村发展举步维艰。分析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优化农村教育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学生;教师资源;教育观念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2-004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1 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1]。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教育资源流入城市,农村教育面临落后局面。党和政府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提上日程。国务院和教育部针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实施方案》《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多项方针和政策,涵盖了很多方面。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改善民生,使社会更加繁荣。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依然落后。由于贫困,农村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师资力量薄弱。在贫困山区,父母多数在外地打工,不能陪伴孩子,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得不到保障。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达79.60%,比2016年增长2.2%。
目前,全国有幼儿园254 950所,较2016年增长6.31%。其中,城区78 961所,镇区85 807所,乡村90 182所。农村幼兒园数量占比达69.03%,农村幼儿教育依然是大头[2]。数据显示,大部分幼儿教育集中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
2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少,导致农村教育缺乏资金,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个别地区甚至不满足基本办学条件。经济落后导致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设施配备短缺,导致生源急剧减少,学校规模不断缩减。甚至有些学校由于生源不足而废弃,出现空置校舍等。某些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孩子上学费用,或者无法让孩子接受教育,也阻碍了农村教育发展。
2.2 教师资源配置问题
其一,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差,大量农村教师逃离农村,去城市寻求发展。调查显示,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与同学历、同职称的城市教师相比,平均低1/3左右。与城市重点学校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更是天壤之别[3]。大部分农村教师没有把农村教育当作毕生事业,只是把农村当作自己事业上的跳板,等待机会去待遇更好的城市任教,很难投入热情。
其二,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教师并非教育专业出身。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多是大专院校毕业,且所学专业与授课不同。与本科看重学科基础知识不同,大专院校主要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因此大专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过硬的教学素质。一些农村学校没有相关专业教师,没有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部分学校由其他科目老师任教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农村教师队伍还面临老龄化问题,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老师大多选择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在乡村教师队伍中年轻老师比例很低。
2.3 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学习环境
农村家庭的家长长期受传统小农经济思维影响,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农村父母知识水平有限,很难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难以带动孩子学习热情。农村父母大多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的引导作用。许多农村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顾,使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一部分孩子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早早开始承担家中事务。不少孩子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减轻家里经济负担。虽然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逐渐改善,但在贫困山区,仍有相当部分家长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下成长的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3 优化农村教育的对策
3.1 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多方投资
其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迫切需要增加资本投入。农村经费短缺造成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落后状态。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政府应给予农村教育更多财政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把教育财政政策向农村教育倾斜,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经费,改变当前城乡教育经费不平衡的状态。
其二,要鼓励多方融资。政府应鼓励地方企业、爱心人士和地方基金会组织投资办学,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吸收到农村教育事业上。不断拓宽教育融资渠道,改变单一的政府办学模式,弥补政府在农村教育方面投资短缺。
3.2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其一,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缓解农村教育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低,大多教师选择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去城里任教。应缩小城乡工资水平差距,缓解城市和乡村教师资源不平衡问题。同时,优化教师资源不仅要从教师工资待遇着手,还要优化教师工作环境。
其二,创造城乡间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利用互联网线上学习互动或组织优秀城市教师到乡村去,传授新的授课技能和管理模式。乡村教师也可以到城市学校去,学习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质量。开设农村教师培训课堂,让老师在授课之余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3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改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政府应宣传引导良好的教育观,改善家长的教育理念,树立家长的责任意识,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学校应开展各种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积极参入其中,切实体会教育的含义。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义务,家庭、社会和学校要共同参与孩子成长过程。正确的认识可以对孩子发展发挥积极影响,促进孩子立志成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坤.新时期我国支持农村教育政策的特征与完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98-103.
[2]晋浩天.八个关键词看农村教育发展现状[J].农村农业农民,2019(2):43-45.
[3]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