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浅埋暗挖法隧道地层加固及开挖施工技术简析

2020-03-30李磊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洞水玻璃掌子面

李磊磊

(四川铁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成都610000)

1 引言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在当下复杂的城市环境下,想修建一条绿色、智慧、快捷的出行通道绝非易事,对于空间狭小、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浅埋暗挖隧道来说,想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建设目标就显得更加艰难。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评价应当主要体现在2方面:(1)隧道施工作业自身安全性,即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不应发生局部坍落、塌垮、冒顶等,净空收敛和拱顶沉降等内空指标趋于稳定的时间不易过长[1];(2)周边环境安全性,即地面道路、建(构)筑物、市政管线等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变形量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2]。

2 项目概况及风险情况

新建草桥站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三环西南角位置,是大兴国际机场线与地铁19号线合建车站,规划设置一条独立通道实现与既有地铁10号线换乘。

换乘通道受既有线、场地等诸多条件限制,隧道只能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位于市政道路下方总埋深10m,拱顶距地面覆土4.2~4.9m,属于高风险超浅埋暗挖隧道,地质情况从地面往下大致为①0~2.8m粉土素填土、②2.8~5.0m粉土、③5.0~7.0m粉细砂、④7.0~10.0m圆砾、砂砾,无地下水。

隧道分2段施工,第1段为上跨既有地铁10号线草纪盾构区间、下穿镇国寺北街部分,该隧道采用分离式微拱直墙结构断面形式,左线(东侧)上跨段全长45m,右线(西侧)上跨段全长63m,断面尺寸左线为8.9m(宽)×6.27m(高),右线为7.2m(宽)×6.17m(高),采用CRD法(四导洞)自北向南施工;第2段为与既有地铁10号线草桥站主体并行段,该部分采用并行微拱直墙结构断面形式,左线长113m,右线长158m,单侧结构断面尺寸7.2m(宽)×5.77m(高),原设计采用CD法(两导洞)自横通道向东施工。

该隧道施工环境复杂,风险源众多,存在:(1)镇国寺北街,双向四车道沥青道路,隧道顺行下穿,与拱顶垂直距离4.2~4.9m;(2)草桥欣园9号居民楼,框架-剪力墙结构,埋深6.3m筏板基础,地上18层、地下2层,隧道侧下穿,最小水平距离约6.1m;(3)地铁10号线草桥车站,明挖法施工地下双层框架结构,隧道平行侧穿该车站站厅层;(4)φ1.05m雨水、φ0.6m污水、φ0.8m污水、1.7m×1.6m电力管沟、φ0.4m中压燃气,管线均沿镇国寺北街南侧行车道西高东低敷设,顺行与隧道上方,与洞顶竖向最小净距0.6~1.9m等主要环境风险源(见图1)。

图1 并行段环境风险源位置关系横剖面图

3 隧道地层加固及开挖

3.1 地层超前加固

该隧道拱顶覆土仅4.2m,属于超浅埋暗挖隧道,受地铁10号线及其他市政管线过往施工多次扰动,地表将近3m为扰动土体,实际原状土体厚度仅约1.2m,地质情况十分不乐观,加上顶部存在多条顺行管线,开挖风险极高。隧道采用深孔注浆为主超前小导管棚护拱顶为辅的加固措施。深孔注浆加固范围为隧道上半断面,沿隧道轮廓线外扩1.5m,每循环注浆加固长度10m,开挖8m后留2m作为下一循环止浆墙,注浆孔间距按0.5m×0.5m布设,浆液扩散半径取0.3m,由掌子面向隧道前进方向先内后外呈辐射状进行多角度注浆,注浆采用二重管后退式注浆机进行。由于隧道覆土过浅,施工初期为了能让加固土体有一定强度,浆液选用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比大致定为1∶2.0~1∶2.5,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开挖过程中,在隧道拱部位置辅于超前小导管(DN32mm、t=2.75mm、长度 2.5m、环向间距 30cm、打设角度15°、每榀打设)加强拱顶棚护。在前期数个循环的开挖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半断面深孔注浆加固范围考虑不足,由于下台阶砂砾石地层松散干燥,掌子面频繁出现掉块现象;(2)注浆顺序由里到外进行(掌子面中间向周边逐步扩散)存在缺陷,由于隧道整体覆土较浅及地层多变原因,受先期注浆压力对周边地层造成的扰动,后期浆液往往比较容易找到泄压通道,地面冒浆现象多次出现;(3)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选择不对,虽然已将双液浆中的水泥参量比例下调较多,但是在后期的开挖过程中证明,在以粉土、粉细砂为主的地层中,水泥浆进入该地层后能增加的地层强度十分有限,由于渗透性不好,往往还会影响后续水玻璃在地层中的扩散,在相同注浆体积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更大的地面隆起和管线变形。

针对上述问题,将方案进行了如下调整:对隧道下半断面进行深孔注浆加固,改良下台阶土体自稳能力;调整掌子面注浆顺序由外到里,先巩固注浆圈后中间挤密;弃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改用渗透性更好的改性水玻璃加固土体。

3.2 开挖及初期支护

隧道分左右线相邻独立设置,采用CD法分两导洞施工,开挖时各导洞错距5~8m,导洞分上下台阶,上台阶开挖高度2.5m,下台阶开挖高度3.2m,台阶错距3~5m,每榀进尺0.5m,在上下台阶节点板位置设置锁脚锚杆(φ32mm×2.75mm、长度3.0m、打设倾角水平10°~15°,采用水泥浆填充加固),初期支护采用格栅网架+C25早强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厚度0.35m。

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既有10号线地铁列车运营振动影响,加之施工空间比较狭窄活动空间受限,一个开挖循环所需时间较长,掌子面容易出现土体滑落及拱顶掉块等不稳定现象,不利于开挖安全。后经多方研究决定,将隧道原CD法两导洞开挖调整为CRD法四导洞开挖,通过增加小导洞,免除各作业面之间的施工干扰,减少开挖面从开挖到封闭成环的时间,进一步做到快挖快封闭,降低开挖施工风险。

4 结语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环境越来越复杂,浅埋暗挖技术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地理位置及环境的变化,在遵循浅埋暗挖施工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应深挖改良各环节技术,通过技术调整和改进,去适应不同环境,逾越障碍实现功能需求,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本文通过列举实际案例,证实了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时,掌子面遇到无法避免的不利因素时,应尽量减小一次性开挖体积,缩短开挖到封闭的时间,确保作业面稳定;在不同地质环境下选择深孔注浆加固地层时,应实时跟踪浆液与不同地质情况的适应性,当出现不同地质连续变换时,选择注浆材料时宜按不利地层考虑。

猜你喜欢

导洞水玻璃掌子面
PBA 工法暗挖车站导洞施工应力场分布研究
氢氧化钾-钠水玻璃激发剂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暗挖车站洞内地下连续墙施工导洞环境效应分析
改性水玻璃浆液在粉细砂地层中注浆加固的应用
不同覆跨比下洞桩法导洞开挖引发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斜井掌子面形状与倾角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FLAC3D中强度折减法确定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塌方形态
改性水玻璃制芯(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