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
2020-03-30佟克伟
佟克伟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8)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不断突破。数控机床做为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设备,在我国的机械制造领域普及率越来越高,数控机床的数量、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大量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1],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要切实考虑到以理论为基础,并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一、高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实施背景
数控专业教学是耗费比较大的。由于数控设备加工精度高,数字化程度较高,因此数控设备价格昂贵,无论是从数量和成本,还是从安全角度上考虑,都不能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用教学及实训,更何况数控设备的维护和数控刀具、量具的投入,更是一个巨大的资金投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购的设备有限,所以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机床的机会非常少,实训的效果不是特别的明显。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教学都是采用课堂教师讲授,然后学生去车间实践加工的方法。对于数控专业而言,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的课程,同时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主要以数控加工基础、数控程序的编制、制定零件的加工方案等为主,文字性的材料比较多,所以理论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无趣,因此使用常规的理论叙述性的教学手段是满足不了现如今数控专业的教学的。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增加,目前出现了很多新颖超前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授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中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因此选择一种适合本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对于如今的高职学生来说,本来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的兴趣普遍不是很高,如果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毫无乐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也就达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学习目标,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学的情绪,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最终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打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教学的界限,将学习的内容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让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获得了动手实践能力的增强[2],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做、问、答这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传统的模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中增加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还熟练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反过来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操作中去,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证明理论知识的合理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才可以高质量地培养出新技术型人才。
二、高职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
如今的高职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中心创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快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数控技能人才。我院(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数控技能专业坚持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路线,要求学生掌握数控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工艺制定、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同时能适应生产、维修、保养、维护、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能看懂零件图纸、加工程序的编制、加工工艺的制定、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刀具的刃磨、简单机床故障的诊断和维修等知识。
能力方面: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数控机床加工的程序编制,掌握相关的模拟加工软件,能对一种数控机床进行操作并能进行维护、调试,操作达到高级工水平;能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进行机床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工装设计及一般几种产品的技术改革工作能力;掌握工厂零件加工的整个流程,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数控加工中的实际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以及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同时,学生在多元能力复合上更具优势,将创新、公关、应用能力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高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特点
一体化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3-4],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合二为一,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与工作岗位有机衔接的显著性特点。一体化课程由一体化方案和一体化课程资源组成,其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一体化课程内容
(一)标准一体化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5],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并分析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同时要遵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6-7]。课程的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的将来工作的需要,同时要调研分析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制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设计上尽可能地纳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中,这样便能有效地满足学生在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在理论上涵盖多个知识点,能有效地构建起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典型的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课程名称、专业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实践学时等组成的。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
(二)教材一体化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是将理论教学和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教材是教学实施的主要教学材料,为了保证项目课程的实施,教材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教材应该摒弃传统的纯理论知识的介绍,要根据实际工作职责的需求,以培养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的内容。同时还要兼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满足课程教学的特点来开发教材。针对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开发出一整套可行的课程教材,同时需要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开发出一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教材与辅助类教材。要注意到的是与数控专业相关的职业特征、求职者的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便能将一体化教学融入到每一节课,切实可靠地落实到每一细节中,以学生顺利进入工作模式为目标,最终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方面的操作性训练进行合理衔接。
(三)课堂一体化
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地相结合[8]。数控专业的实训教学受实践环境的限制,无法使学生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是现在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难点,同时也是数控专业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发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在班级上、实践教学在车间上的教学形式。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强调的是学生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这便使两者有机结合最终为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者所创设的必要性条件。可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不再是在教室,而是在实训室或者实验室。学生不像以前那种坐在教室学习,而是在实训室、实验室边学边做,这样也方便教师的教学,可以边教学边演示,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一体化
“一体化”教师不仅仅是指能够完成所教授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还要了解掌握相关企业生产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9]。教师要完成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技能实践的基础,真正掌握技能实践操作,不是指肤浅地了解加工原理,而是要有一定的加工基础,才能处理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只有理论基础,难以处理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正是因为考虑到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特殊性,因此数控专业教学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加大培养既能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生产实践的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10]。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数控专业的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认认真真地进行企业实践,要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避免以前那种参观学习的形式;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向社会和企业聘请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技术师傅,或者是在数控领域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到学校进行实践指导,让他们发挥一技之长,将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操作技巧,以及在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简洁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总之,学生是我们高职教育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名高职教师的希望,更是社会建设的未来,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技术技能,使学生德才兼备,既能完成动手操作,还能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尽快融入企业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深入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如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这需要高职数控专业的老师在一体化教学方面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所以我们要勇于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发挥所长,使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更加完善,满足当今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让高职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