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分析*

2020-03-30许洪文刘青健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命中率投篮功能性

许洪文 刘青健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最直接的得分手段和得分方式。在激烈的高强度防守中,对于制空争夺、身体对抗和攻防转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篮球运动员在篮球比赛过程中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强调篮球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与协调配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对抗中,要求篮球运动员在投篮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持身体平衡,因此对于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提升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文章以篮球专选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对提升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具有一定的借鉴并参考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3月~2019年8月间选择莆田学院体育学院篮球专选班的同期入学的2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投篮训练的实验,主要试图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22名学生均为男生,年龄18~20岁,均身体健康、无运动型伤病。实验性训练之前均明确了《实验须知》,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认同该研究,自愿参与实验。

1.2 实验设计

首先,在实验之前将所有参与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成绩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分组中,根据所有实验对象原地跳投命中率的成绩进行排列,以此为基础采用蛇形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各11人)。即实验组的研究对象成绩排名分别为1、4、5、8、9、12、13、16、17、20、21,其他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在完成分组之后,分别从原地罚球命中率、一分钟跳投命中率、定点跳投命中率、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四个指标方面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确保两组对象处于相同的水平之上。

其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象分别按照每周3次的频率进行16周的持续训练。实验组采用传统训练方式结合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进行训练。两组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求训练负荷保持一致,在训练中需要及时对训练对象的心率进行监控。

最后,在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之后,分别从原地罚球命中率、一分钟跳投命中率、定点跳投命中率、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四个方面对所有参与训练的两组对象进行测试,对测试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 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前根据专家访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2)数据整理法。对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确定所需要的实验数据。

(3)数据对比法。对整理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各个投篮指标方面的差异。

(4)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1.4 实验训练计划

该实验持续进行16周,每周进行3次进行训练,根据专家的访谈意见和建议,结合相关参考文献,研究组确定的力量训练方案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对照组力量训练方案

表2 实验组训练方案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案和训练计划。每次训练时间为1.5h,训练安排在常规的技战术训练之后进行。

1.5 投篮命中率测试指标

(1)原地罚篮。要求篮球运动员站在罚球线上,采用标准的投篮方式进行投篮测试,连续进行10次投篮,记录命中的次数。在实验中每位篮球运动员分别进行3次测试,选取最好的成绩作为最终的测试成绩。

(2)定点跳投。要求篮球运动员分别从篮板左右45°角和90°角进行测试,每个运动员进行3次测试,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测试成绩。

(3)运球急停跳投。在测试中要求篮球运动员在三分线外接球,然后将球运到篮板左右45°角的位置进行跳投。每个篮球运动员在每个点进行10次的投篮,总计完成3次的测试,选择记录最好的一次作为测试成绩。

(4)一分钟计时跳投。要求参与测试的运动员在距离篮圈中心点5.8之外,在1min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跳投测试。在每次跳投之后由自己抢篮板,然后将球运到规定的投篮点进行投篮。要求篮球运动员需要在1min的时间范围内完成10次投篮,每位参与测试的运动员完成3次测试,选择记录最好的一次作为测试成绩。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地罚篮命中率分析

原地罚篮命中率情况详见表3。

表3 原地罚篮命中率测试结果(%)

由表3可见,通过对两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案进行16周的训练之后,两组运动员在原地罚球命中率方面均有所提升,但是两组之间的提升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无论采取何种力量训练,均能够提升篮球运动员原地罚球命中率,并且提升效果基本保持一致。

2.2 跳投命中率分析

跳投命中率情况详见表4。

表4 跳投命中率测试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训练前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运动员的跳投命中率均得到了提升。试验前跳投命中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训练之后,实验组运动员的跳投命中率从41.32%提升到了52.79%;对照组运动员的定点跳投命中率从42.91%,提高到了47.15%。表明无论采用何种训练方式,通过对两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案进行16周的训练之后,均能够提高运动员定点跳投命中率,实验组提升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得出,运球急跳投命中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的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要高于对照组的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

2.3 一分钟跳投命中率分析

一分钟跳投命中率情况详见表5。

表5 一分钟跳投命中率测试结果(%)

在训练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在一分钟跳投命中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两组运动员分别进行16周的训练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一分钟跳投命中率均有所提升。其中实验组从34.22±4.17提升到43.90±4.50,提升量和提升幅度分别为9.68±2.24和28.2%,训练前和训练后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照组从36.08±5.35提升到40.81±3.92,提升量和提升幅度分别为4.73±1.36和13.1%,训练前和训练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对比得出,实验组篮球运动员一分钟跳投命中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于提升篮球运动员一分钟跳投命中率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训练方式。

3 讨论

跳投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得分手段,是篮球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基本训练内容。相对于跳投来讲,原地罚篮相对较为简单,不需要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一分钟跳投命中率则能够反映出篮球运动员跳投的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在进行了力量训练之后,在各个命中率指标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表明力量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命中率的主要手段。

功能性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分别使得原地罚篮命中率提升了8.99%和7.01%。原地罚篮是篮球运动员在没有身体对抗和对方干扰情况下所进行的投篮。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一定时期的力量训练之后,提升了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肌肉控制能力,自然也能够提升篮球运动员原地罚篮命中率。

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之后,篮球运动员定点跳投命中率和运球急停投篮命中率有了显著性的提升。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分析得出两组在定点跳投命中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验结果能够得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于提升篮球运动员移动中的投篮命中率效果较好。跳投技术是篮球运动中的关键技术,要求篮球运动员在该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身体平衡,需要具备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功能性力量训练是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所进行的力量训练,通过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篮球运动员的腰、骨盆和髓关节等核心部位的力量,同时通过功能性力量训练也能够全面促进篮球运动员柔韧性、伸缩性、协调性的提升,对于肌肉群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1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之后,两组在罚篮命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定点跳投和一分钟跳投命中率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在两个指标方面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表明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移动投篮命中率。因此,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讲,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来提升其投篮命中率。

猜你喜欢

命中率投篮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比投篮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夜夜“奋战”会提高“命中率”吗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今天你投篮了吗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投篮王和盖帽王
试析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