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镜经腹与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对比性研究

2020-03-30樊新咏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腹耻骨修补术

樊新咏

(广东省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广东韶关 512123)

腹股沟疝是于腹股沟区发生的腹外疝,发病多与腹腔压力增加、肥胖、鞘状突未闭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以腹股沟浅表肿物、胀痛感等为主,可致使肠坏死、肠梗阻等风险增加,需及时予以治疗。现阶段,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以往临床上多选用开放手术,虽可有效对腹股沟疝进行修补,但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近年来,国内外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不仅可有效对腹股沟薄弱区进行有效修补,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1 临床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共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30例(73.17%),女11例(26.83%);年龄23~65岁,平均(44.01±4.57)岁;疝类型:斜疝20例(48.78%),直疝15例(36.59%),复合疝6例(14.63%)。试验组41例,其中男29例(70.73%),女12例(29.27%);年龄23~66岁,平均(44.50±4.62)岁;疝类型:斜疝21例(51.22%),直疝14例(34.15%),复合疝5例(12.20%)。该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会审批,且入选患者性别、年龄、疝类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1]确诊者;②单侧、新发腹股沟疝者;③自愿选择术式、参与研究并已配合进行签字者。

排除标准:①复发腹股沟疝;②曾接受过腹部手术者;③有严重器官、系统疾病合并无法耐受手术者;④存在手术禁忌症者;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患者姿势取仰卧位,麻醉后,作4~6cm切口于耻骨联合上5cm处,逐层分离至腹膜前间隙,游离处理腹膜前间隙至耻骨后、髂前上棘,对髂血管、生殖血管、输精管进行暴露,随后依次暴露耻骨肌孔、疝囊、耻骨韧带,分离处理小疝囊后纳入腹腔,大疝囊于内环处行游离处理,缝扎近端,远端则进行旷置处理。将耻骨肌孔视作中心,置入3D-Max补片(美国巴德),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补片超出内环边缘>3cm,缝合,逐层处理切口,术毕。

试验组展开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患者姿势取平卧位(头高脚低10°~15°),麻醉后,经脐部下缘作1cm切口,置入气腹针予以12~14mmHg人工气腹建立,穿刺10mm Trocar,将腹腔镜置入,随后分别于两侧腹直肌与脐部水平处作0.5cm切口,穿刺5mm Trocar,置入手术器械。通过超声刀于内环口上缘3cm处切开腹膜,游离处理腹腔前间隙,上至耻骨联合肌腱3cm处,内至耻骨联合处,下至耻骨梳韧带下2cm处,外至髂前上棘,外下至内环口以下6cm处。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置入相应大小的3DMax补片(美国巴德),展平、固定,补片超出内环边缘>3cm,缝合,处理穿刺孔,术毕。

1.4 观察指标

(1)应激反应与疼痛情况。手术前后24h,分别予以两组腹股沟疝患者采集5mL静脉空腹静脉血液标本,常规离心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同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情况。

(2)并发症。统计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异物感、尿潴留、阴囊积气、切口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3)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持续、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长。

1.5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20.0处理,TNF-α、Cor、VAS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表示,t检验;并发症[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激反应与疼痛情况

术前,两组腹股沟疝患者TNF-α、Cor、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NF-α、Cor、VAS评分均上升,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应激反应与疼痛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应激反应与疼痛情况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TNF-α(pg/ml)术前术后 t值 p值 Cor(ng/ml)术前术后 t值 p值 VAS(分)术前术后 t值 p值对照组(n=41)3.26±0.32 19.65±2.18#38.327<0.001 95.41±3.64 216.73±4.26#50.463<0.001 2.12±0.15 7.37±0.53#36.564<0.001试验组(n=41)3.25±0.34 14.25±2.23#*30.436<0.001 95.42±3.65 152.44±4.22#*42.316<0.001 2.13±0.14 5.29±0.43#*28.673<0.001 t值 -0.352 22.879 - - 0.224 31.357 - - 0.176 20.372 - -p值0.652 <0.001 - - 0.731 <0.001 - - 0.789 <0.001 - -

2.2 并发症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88%,较对照组的19.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术后恢复情况

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持续、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长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 术后切口疼痛持续(h) 下床(h) 排气(h) 住院(d)对照组(n=41)53.56±3.56 23.54±1.35 12.65±1.33 8.46±1.35试验组(n=41) 24.62±2.76* 12.68±1.27* 8.26±0.56* 5.25±0.36*t值 28.973 22.023 17.972 16.892 p值<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腹股沟疝多于肌耻骨孔发生,是常见普外科疾病的一种,在腹壁疝中占90.0%~95.0%,男性发病率约为27.0%,女性约为3.0%[3-4]。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年来不断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腹股沟治疗术式,微创穿刺进行修补,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高峰[5]等人的研究通过此术式对腹股沟疝患者展开治疗,发现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低,且异物感发生率较低。该研究分别予以腹股沟疝患者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显示:

(1)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应激反应、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该研究中,术后,试验组TNF-α、Cor、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比,腹股沟疝通过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可使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减轻。TNF-α是常见炎性因子的一种,机体受到手术创伤后水平上升,Cor是常见应激反应指标的一种,创伤后15~20min浓度上升,且上升幅度越大,应激反应越严重。通过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展开治疗时,经微创穿刺对前腹膜间隙进行修补,仅需作微小穿刺孔,可使手术刺激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减轻,降低TNF-α、Cor术后上升幅度。

(2)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更少。该研究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88%)较对照组(19.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相较于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风险更低。而且,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放大功能有助于清晰区分相关解剖位置,进一步减少创伤,进而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3)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恢复时间更短。该研究中,试验组术后切口疼痛持续、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长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实施治疗有助于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应激反应、术后疼痛程度轻,且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术后不适感减轻,促进患者尽快排气、下床进行活动,有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相较于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但该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未长期随访、未与其他术式对比等不足,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需进一步展开研究,以对比分析腔镜经腹与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

猜你喜欢

经腹耻骨修补术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