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2020-03-30吴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颈动脉硬化

吴勇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卫生院,湖北 武汉)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血脂代谢异常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非常危险因素之一,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引起动脉管腔闭塞,严重损害了人们身体健康[1]。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停止发展,甚至逐渐消退[2]。他汀类药物此病症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但是药物副作用也很大,因此其应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本文选择了120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详细分析了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60例)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5.91±2.49)岁;高血压平均病程(7.96±1.59)年。观察组(60例)中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66.03±2.51)岁;高血压平均病程(7.89±1.64)年。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颈动脉狭窄率超过70%、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高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减轻精神压力、适量运动、降低胆固醇、合理控制理想体重、充足睡眠、减少脂肪、保持稳定情绪等。

参照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生产企业:东瑞制药;国药准字:H20020390)初始剂量口服5mg,每天次,若患者肝功能不全、高龄、体弱则用药剂量减半;之后定期监测血压。

观察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予以氨氯地平联合脑心通治疗,氨氯地平用法用量与参照组患者一致,脑心通胶囊(生产企业: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01)依据患者的血脂水口服5~10mg,每天1次。连续用药4周后依据患者血脂检验结果调整用药剂量,每天用药剂量不超过20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评价标准

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以及颈动脉IMT变化。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全血粘度[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压指标数据比较均予以t检验,全部数据输入SPSS 22.0软件包中,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全血粘度指标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更低,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指标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更低,P<0.05,具体数据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以及颈动脉IMT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以及颈动脉IMT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以及颈动脉IMT较参照组均更低,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保证血压水平稳定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从中医角度分析高血压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虚实杂夹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津液疏布障碍、心脉瘀阻,从而造成血压波动[4]。而长期的脉络瘀阻也会造成全身小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心脑血管事件。鉴于此,及时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调控血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管腔变窄,降低血管弹性,从而升高血压水平,目前临床常用的血压调控药物有β受体阻滞药物、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物等等,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药物等[5]。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来讲,西医疗法并不能根除病因,仅具有调控作用,且长期用药不仅副作用较大,也会增高药物依赖性,所以必须寻找一种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s)

治疗前 8.64±0.79 8.68±0.81 0.2738 0.7847治疗后 7.46±0.61 7.96±0.81 3.8195 0.0002血浆粘度(高切)(mPa·s) 治疗前 1.43±0.33 1.46±0.35 0.4830 0.6299治疗后 0.84±0.16 1.31±0.30 10.7076 0.0000血细胞比容(mPa·s) 治疗前 0.58±0.07 0.59±0.06 0.8401 0.4025治疗后 0.31±0.03 0.46±0.08 13.5989 0.0000全血粘度(mPa·s) 治疗前 6.03±0.66 6.05±0.67 0.1647 0.8649治疗后 4.13±0.55 6.81±0.41 30.2610 0.0000组别 时期 观察组(n=60) 参照组(n=60) t P红细胞聚集指数(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s)/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s)/mmHg]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 162.3±16.8 128.6±8.4 98.6±6.1 80.1±4.1参照组(n=60) 163.1±16.4 135.6±10.7 98.7±6.3 86.4±4.4 t 0.2639 3.9859 0.0883 8.1141 P 0.7923 0.0001 0.9298 0.0000组别SBP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以及颈动脉IMT变化(±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以及颈动脉IMT变化(±s)

组别 时期 观察组(n=60) 参照组(n=60) t P斑块积分(分) 治疗前 4.6±1.4 4.7±1.3 0.4054 0.6859治疗后 3.9±1.1 2.8±0.9 5.9950 0.0000斑块总面积(cm2) 治疗前 0.36±0.07 0.38±0.09 1.3587 0.1768治疗后 0.27±0.06 0.12±0.02 18.3711 0.0000颈动脉IMT(mm) 治疗前 1.11±0.11 1.13±0.12 0.9516 0.3432治疗后 1.05±0.09 0.76±0.04 22.8080 0.0000

脑心通胶囊具有降脂、减少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护血管内皮,在心脑血管防治中具有较好疗效[7]。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脑心通胶囊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8]。本次研究中以120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例,分别予以单独氨氯地平和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参照组明显更高,进一步表明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脑心通治疗方法,具有更高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控血压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