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结核病736例回顾性分析
2020-03-28李玮严文琪
李玮,严文琪
(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西宁 810007)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之一,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1/3的人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1]。2017年WHO全球结核病研究指出,2017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数量约为1 000万例[2]。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发的30个地区之一,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WHO估算中国2017年的结核病人数为88.9万,发病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牧地区。青海省结核病报告的发病率为123.3/10万,是全国结核病发病水平(68/10万)的1.8倍,位居全国第四位[3]。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骨关节结核病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占所有结核病的5%~10%[4],其他病变发生在膝、骶髂、肘等关节处,主要表现为骨质的破坏性改变,导致患者肢体畸形或截瘫,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主要分析青海省某三甲医院骨关节结核病住院患者的基本特点和治疗后的疾病转归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病案室管理系统调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青海省某三甲医院既往诊断为骨关节结核病的住院病例资料,调取的主要资料信息为住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诊断名称等。
1.2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常规四联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乙胺丁醇口服或手术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破坏的骨关节病灶,病灶区植入混合异烟肼、链霉素的自体碎骨、髂骨,X线机透视确认病灶处内植物位置良好,术后骨关节功能良好。
1.3疗效判断 疾病转归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局部无明显症状,无脓肿或窦道、X线片显示脓肿消失或钙化,无死骨或已被吸收、替代,骨质疏松好转、病灶边缘骨轮廓清晰或关节已融合,符合上述情况者为治愈;未达到上述指标但出院后随访能够活动并可工作半年以上者为好转;若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一般情况变差,症状复发,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静止后又趋活动,仍应继续全身治疗、X线检查再次出现脓肿及死骨者,提示疾病未愈[5-6]。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4—2018年青海地区骨关节结核病情概况 本次调查共整理736例骨关节结核病住院病例,其中男451例,占61.3%,女285例,占38.7%。
2.22014—2018年青海地区骨关节结核患者患病部位分布情况 2014—2018年青海地区骨关节结核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8年患病人数最多,达287例;各骨关节均有发病,其中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最高,髋关节结核和膝关节结核次之。见表1。
2.32014—2018年青海地区不同民族骨关节结核的患病情况 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各民族均有发病,其中居前3位的民族分别为藏族,345例,占46.9%;汉族228例,占31.0%;回族103例,占14.0%。见表2。
2.4青海地区不同年龄段、性别骨关节结核患者的构成情况 在736例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岁,最大为83岁,住院患者以青中壮年患者为主(21~60岁),占总人数的78.3%。不同年龄段男女患者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10,P<0.001),见表3。
表1 2014—2018年青海地区骨关节结核患病部位分布 (例)
表2 2014—2018年青海地区不同民族骨关节结核患病情况分析
表3 青海地区不同年龄、性别骨关节结核病例数的分布情况
2.5青海地区不同职业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的构成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住院患者的职业主要有6类,其中农民455例,工人101例,牧民66例,见表4。
表4 青海地区不同职业骨关节结核病住院患者的构成情况
2.6不同年龄、性别的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疾病转归的比较 男性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与女性患者的疾病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疾病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青海地区不同年龄、性别住院患者疾病转归情况的比较 (例)
3 讨 论
骨关节结核病是一种特异性强的慢性继发性病变,是结核分枝杆菌经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进入骨关节,进而形成的骨关节结核。此次对骨关节结核住院病例的调查显示,该三甲医院2014—2018年收治的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7-9]。分析原因一方面与2013年青海省政府开始加大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和省内逐步加大的结核病防治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状况更加关注有关。本研究中青海省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共收治736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在各类骨关节结核患者中脊柱结核患者最多,为598例,占所有骨关节结核患者的81.25%,与以往报道相符[10-12]。结核病好发于脊柱可能是因为脊柱是人体的中枢骨骼,血液循环丰富,加之负重大、活动多,因而结核分枝杆菌最易感染[12-13]。
不同民族的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中,藏族骨关节结核患者占46.9%,居第一位。张明等[4]的研究显示,藏族人群结核病的发病率、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分析原因可能与藏族人群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此外也可能与藏族人群特有的基因及高原低氧环境下微RNA的差异表达有关[14]。提示在加强藏族群众结核病防治力度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微RNA与结核病的相关性,通过调控特异微RNA靶向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药骨关节结核病。
骨关节结核病住院患者中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83岁,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60岁,占病例数的78.3%,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符[15-18]。分析原因是该年龄段患者体质较强,对于初发结核病不重视,未能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规范治疗,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导致继发性骨关节结核。本研究骨关节结核住院病例中男性451例,占 61.3%,女性285例,占38.7%。分析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为男性从事的多为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易造成局部骨与关节的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发现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也有患病,提示应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对儿童结核病综合防治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本次调查的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的职业主要是农民,445例,居第一位。分析原因:①农民多以耕种为生,劳动强度大,关节易损伤,从而易继发骨关节结核;②与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有关,农民居住地多交通不便;③农民经济收入低、健康保健意识较差,加之所居之地医疗卫生条件不良,增加了患骨关节结核的概率。
本研究显示,骨关节结核病患者经住院治疗后,治愈和好转的例数分别为403例、307例,占总患者的96.5%。患者的性别与疾病转归无关,与年龄段有关。住院患者治愈率和好转率随着住院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下降,3例死亡病例的年龄均在61岁以上,提示确诊骨关节结核病后定要尽早规范治疗,经系统规范治疗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结核病的传染性强、致病率高,2014年5月19日第67届世界卫生大会采纳了WHO“2015年之后肺结核预防、治疗和控制的全球战略和目标”,称为“终止结核病策略”,最终目标是到2035年结核病的发病率降到10/10万以下,终止结核病流行[1-2]。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3号)[19],为我国下一步结核病的防治指明了方向,并且对肺外结核的诊治也提出了要求,特别是骨关节结核的诊疗。
国家对结核病防治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有关骨关节结核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和宣传介绍较少,此次调查的骨关节结核住院患者是2014—2018年青海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736骨关节结核住院病例,虽不是全省各个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结核住院病例,但作为青海省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综合医院,还是能够为未来在省内进行骨关节结核病多中心调查研究、建立我省骨关节结核病防治资料信息数据、推测我国骨关节结核病感染率变化提供依据,并为全国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