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0-03-28赵佩瑶李晓红邹梦琦金家岩郑婷谢田田夏庆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期
关键词:胞质右肾囊性

赵佩瑶,李晓红,邹梦琦,金家岩,郑婷,谢田田,夏庆欣

(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2.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河南 郑州;3.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开封)

0 引言

最初,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被称为与终末期肾病(ESRD)相关的肾脏肿瘤亚型[1],2012年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 ISUP分类工作组将其确定为五种新的特殊的肾脏上皮肿瘤之一,2016年被纳入WHO肾脏肿瘤分类[2]。迄今为止,已报道的CCPRCC超过400例[3-5]。该肿瘤约占所有肾上皮肿瘤的1-5%[6,7]。本文报道一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患者,男,66岁,因“发现右肾肿瘤一周余”入院。偶有右腰部不适感,有尿急、尿频,夜尿2次。CT示右肾结节,考虑肾癌可能性大。行右肾切除术。

方法标本切开后经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 h,常规取材。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用Roche公司Bench Mark免疫组化自动染色机进行标记。所用一抗CK7、EMA、Vimentin、E-Cadherin、Pax-8、CK19、CD10、RCC、TFE3、CK20、CD15、Desmin CD117、SMA和Ki-67均购自DAKO公司。阳性对照用已知阳性组织,阴性对照用缓冲液替代第一抗体。

2 结果

2.1巨检部分右肾大小4 cm×3.5 cm×2 cm,上可见肿物1.7cm×1.5 cm×1.5 cm,切面灰红,灰白,质稍韧,全取。

2.2镜检肿瘤边界清楚,可见厚的纤维性包膜,细胞温和,立方形,呈管状、乳头状排列,局灶可见囊性结构,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肿瘤细胞胞质透亮,细胞核远离基底膜朝向腔缘,核仁不显著,Fuhrman核级1级,间质可见平滑肌样梭形细胞。

2.3免疫组化上皮成分CK7、EMA、Vimentin、E-Cadherin、Pax-8、CK19均 弥 漫 阳 性;CD10局 灶 阳 性;RCC、TFE3、CK20、CD15、Desmin及CD117均阴性;间质成分SMA阳性;Ki-67增殖指数3%。

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专家组会诊结果: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图1肿瘤细胞胞质透亮,细胞核远离基底膜朝向腔缘图2乳头状结构,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图3管状结构图4肿瘤细胞CK7弥漫阳性表达EnVision法图5肿瘤细胞CD10局灶阳性表达EnVision法图6间质成分SMA阳性表达EnVision法

3 讨论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18-81岁均有报道,平均年龄为53.3岁,性别分布大致相同,大部分为单发,患者通常无症状,但可能出现腹痛[5,8]。CCPRCC的另一个临床特征是它可以与其他肾脏疾病共存,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相关性很高[7]。

3.1诊断

肿瘤一般为孤立性肿瘤,直径0.8-6.0厘米,平均直径为2.5厘米,通常较小、边界清楚、可有包膜,常见囊性变,肿瘤实质为灰白色或黄棕色,偶可有少量出血[8]。病理分期基本为T1期。镜下肿瘤可以是囊性的,可形成多种形态,如乳头状、管状、小梁状、腺泡状,也可以是非囊性的,如实性生长[9]。肿瘤细胞呈立方至低柱状,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远离基底膜,朝向腔面,核仁通常不明显,Fuhrman核级1级或2级[10]。可有嗜酸性分泌物。纤维间质常表现为平滑肌化生。迄今为止,尚未有文献报道肾窦、淋巴管浸润和肿瘤坏死[9,11]。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弥漫阳性,CA9 阳性,CD10在大多数肿瘤中呈阴性或局灶阳性,TFE-3和AMACR阴性[9,12]。在分子水平上,CCPRCC与3p或5号染色体的缺失无关。此外,没有7号和17号染色 体异常[3]。CCPRCC的转移可能性很小,是一种惰性肿瘤。

3.2鉴别诊断

3.2.1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部分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可形成乳头状结构[13]。CCRCC可以表现为高核级,免疫组化表达为CD10阳性、CK7和AMACR阴性。就基因而言,CCRCC主要与3p染色体的丢失及VHL基因异常失调有关[14]。因此可根据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与CCPRCC相鉴别。

3.2.2 乳头状肾细胞癌

PRCC根据组织形态可分为1型和2型,1型上皮细胞呈低立方样,胞浆苍白或嗜碱,核级低。2型上皮细胞呈假复层排列,胞浆嗜酸,核级较高[15]。部分乳头状肾细胞癌可能显示局灶性或广泛透明细胞变化,并见泡沫样组织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积或坏死[16]。免疫标记CK7和AMACR 阳性,CD10可阳性表达[17]。借助形态及免疫组化可区分两者。

3.2.3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的肾细胞癌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的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新亚型,在2004年被WHO归类[18]。该肿瘤多发于儿童和年轻人,很少发生于中老年人。组织学可形成乳头状或巢状结构,由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构成,其特征性免疫化学表达是TFE3染色阳性[19]。分子学上与Xp11.2染色体上TFE3基因的许多遗传重排有关。

3.2.4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MCRCC平均发病年龄为51岁,男性发病率是女性三倍[20]。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被纤维隔分开,囊壁内衬低核级的透明细胞。形态学上不形成乳头状结构,可以与CCPRCC相鉴别。MCRCC免疫组化表达为CK7阳性,CD10及RCC多为阴性[21]。分子遗传学上MCRCC发生3p染色体缺失[22]。

3.3治疗与预后

当可行手术切除且肿瘤为孤立性时,通常进行全肾或部分肾切除术[4]。CCPRCC分期很低,预后良好,但需要积极进行随访和监测。

猜你喜欢

胞质右肾囊性
未分类嗜酸性肾细胞癌的重新分类
食管癌颈部巨大囊性淋巴结转移1 例报道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BnaNTT1调控油菜代谢和生长的分子机制
外伤致肾萎缩残疾评定1 例
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 712的选育
不同病理类型右侧多灶性肾癌1例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超声诊断马蹄肾合并腹膜假黏液瘤1例
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静脉处理方法比较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