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政治引领 扎实推进“争章推优,初中高中培养一体化”工作
2020-03-28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王 宇
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青少年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怎样去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共青团提出的加强青少年政治引领的要求,这是我们第一位的主责主业。初中、高中推优入团一体化这项工作是2020年上海共青团在基础性、政治引领制度方面第一重要的。
一、 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政治引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的树牢制度自信的要求
市委务虚学习会上,邀请了中央政策研究室领导讲了这么一段话:国际媒体对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评价,是坚持和完善了根本制度。总书记在讲话里也特别提到:制度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我们看共青团组织体系,包含了“团、青、学、少”四位一体的架构。1949年,我们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宣布了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哪几家团体发起?青联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团体和民主党派一起发起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做好党的助手、后备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涵盖的范围是6—49岁。这既是我们光荣的使命,同时也体现了党对共青团的信任。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政党,她始终把关注的眼光放在青年。再看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哪一个国家的青年工作体系有中国这样健全,覆盖面这么广?这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我们更好地向年轻人、向孩子们讲述好中国故事、讲述好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制度自信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鲜活的内容。
2.深刻认识青少年政治引领工作面临的挑战
2018年秋季我在中央党校学习,学员们在讨论的时候,谈到现在青少年思想领域里的一些新变化和趋势,感觉到有必要去做深入的调研。那一年我们组到上海来走访了小学、高中和大学,开了一系列座谈会,有几点觉得特别要关注。通过座谈、访谈发现,不少青年谈爱国,激情洋溢滔滔不绝,谈爱党就含糊不清甚至沉默寡言。部分体制外青年甚至存在着“党和国是两码事”的认知倾向,在政治认知上存在着爱党与爱国的“割裂”和“分化”。推动爱党和爱国教育相统一,本质上是解决“为谁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潜意识甚至有意识割裂爱党和爱国,是意识形态空心化的表现。某种程度上正是“军队国家化”等一系列错误思潮的变异,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现在还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初中高中毕业就出国的孩子越来越多。初中毕业的时候,还没有很系统地接受团的教育,高中毕业还没有很系统地接受党的教育就出去了。这一出去,起码是4—7年。这一段时间,我们对这个孩子的政治引领基本就是“真空”,基本没有办法覆盖。大家知道现在我们一年出国的人数有多少?2017年第一次突破了60万。2018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66万。什么人能出国?一类是学习成绩特别好、特别优秀的,拿奖学金出去;二是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三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些人是什么?未来可能是社会上最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人。假如中间有1%的人,还深深地热爱这个祖国,但是不认同这个体制,接受的是西方政治观念,那么他就是第二种力量。以20年为限,1年出去66万,20年多少?1%就是15万人。所以这些现象都是值得我们站在面向未来20年、30年去看,所以我们今天的工作,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高中的青马工程全上海坚持20年就是8万人。不管这些孩子未来到了哪里,只要在青年马克思学校培养过,我们就要始终对这些孩子进行跟踪,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密切跟上。
再回到今天的话题,这个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就更加凸显。回过头来看,这一现象也暴露了我们一直以来在政治引领、思政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简单地用爱国主义教育替代爱党的教育。所以总书记在“7.2”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从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引领工作。我们是不是存在着简单地用爱国主义教育替代爱党的教育?我们是不是存在着用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替代政治引领、政治观的塑造?爱国好讲,很多的故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去讲,但是爱党的教育不好讲。在争章推优过程中间,我们给孩子们入团的第一课,不仅让他去热爱团,而是要热爱党。我们最核心的引领,不是告诉他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更是要告诉他党是什么,把政治启蒙,把爱党的种子播种下去。
3.在国际比较中进一步坚定政治引领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西方社会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资本主义得以立足的基本政治价值观。在西方许多国家,“公民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实施这一培养目标渗透的重要手段。美、英、法、德等国家都设置了公民教育课。他们公民教育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培养出认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公民,能否培养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的“好公民”。比如,美国强调、宣扬所谓的“美国精神”,要“爱国”——爱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优越的,然后由爱和信任而产生信念和忠诚。大家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所有的电影、宣传媒体,最终回归的都是这个。
这一次总书记为什么反复讲制度自信很重要?我们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的话语,怎么用孩子们能够听懂的语言去讲?如何面对孩子们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下去?这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要学习研究好的形式方法,真正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融入孩子心灵中。
二、打造政治意识培养全链条,筑牢青少年制度自信基础
1.牢牢抓住“党、团、队”特殊的政治关系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党政群团部门挂的牌子有的是白底红字,有的是白底黑字。为什么?红色的是政治性组织,凸显的是红色的基因。党委托共青团全团带队,这是党对共青团的高度信任,也是我们崇高的政治责任,我们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建队70周年贺信中强调,“少先队应该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这鲜明突出了少先队的政治属性。入队、入团、入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对政治先进的追求,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这一个链条上,少先队是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人生底色的,要在少年儿童中进行政治启蒙,从小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朴素感情。
2.加强青少年政治意识形成规律的研究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参加工作以后,政治引领哪个阶段是最重要的?有人说初中阶段最重要,有人讲高中最重要,有人讲大学最重要,还有人讲参加工作以后更重要。大家莫衷一是,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方面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可见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关键窗口期,有些工作早做,总不见得是坏事。要加强对这些基础性的问题的研究。比如:德育教育什么时候最重要?美育教育什么时候最重要?体育教育的启蒙等等。这些研究,都要借助于在座的各位教育专家,我们一起研究和琢磨。我们要坚决避免小学的时候不能做,初中没有做好,高中没法做,大学做了也不管用的现象产生。
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学生时期政治意识开始形成,开始有一些批判思维。这个时期,怎么来抢占第一个窗口期,把我们的工作及时做进去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毕业班团员比例要控制在20%,这个比例确实相对是比较低的。有大量的孩子想加入共青团,我们一定是把最优秀的,特别是政治上相对更加成熟的少先队员吸纳进来。对于其他的队员,怎么样去平衡好?就是我们做好一体化培养工作的意义,去辐射带动更多的队员向团组织靠拢,要充分发挥争章推优的辐射带动作用。共青团是个先进的组织,要给青少年一个预期,只要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组织永远是向你敞开大门的。
3.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持续推动一体化培养工作
这项工作我们坚信坚持数年必有成效,这个工作一定是面向未来20年的,在20年的过程中相信一定是会有效果的。当然,也请各级的少先队工作者,在这20年的过程中,把一些基础数据积累好,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真正下力气干一件事,过程中不断总结,要出一些理论上的成果,从而更好地去指导未来的实践。同时,团队干部还是要多去学一点理论,要鼓励更多的团队干部给孩子们上课。我们说共青团是一所大学校,是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校,孩子们亲切地称我们为老师,我们要履行好老师的职责,首先自己要用理论武装起来。
同志们,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是一项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战略性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以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共同努力,不断推动上海共青团、少先队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