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真心真情:那些年体验过的春运
2020-03-28周吉
新春佳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前后,全国的新闻工作者深入社区街道、乡镇农户、生产一线等地集中采访报道,用身临其境的观察和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中华大地上祥和欢乐的过节气氛与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思考的不是今年的春节怎么过,而是今年的新春走基层做点什么?前两天,偶然刷到一条新闻,勾起了我许多难忘的回忆。
一、“蹲”点火车站,一起体验回家过年的期待与辛酸
2008年,那年的年景有些特别。从1月份开始,我国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东到上海,西到新疆,北到甘肃,南到广东,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受灾范围之广,程度之重都属历史罕见。那一年,我第一次听说了一个叫做“冻雨”的气象名词。中央电视台记者拍摄的广西境内高压线被冻成直径碗口大的大冰棍的画面,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冰雪灾害造成了全国铁路、公路大面积中断。
时值春运高峰,数十万返乡旅客找不到回家的路,杭州火车站出现了大面积旅客滞留。原本就饱和的候车大厅无法满足旅客需求,火车站广场上搭起了数十个大帐篷。我拿着话筒,捧着笔记本每天穿梭于这些帐篷中。冰雪仍在持续,帐篷外,雨雪混杂地打在脸上,每一下都像刀割一样,再暖和的衣服也无法抵挡彻骨的严寒。几天下来,我的脸皴了,手脚经常冰凉。帐篷内,由于人员密集,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让人难受。穿梭其中,我眼睛里看到一张张焦急又充满期待的脸庞,一幕幕让人感动的瞬间。
有一个来自江西的小伙子,连续多天都和我相遇。开始我不理解,以略带教训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排队?这不是人为造成拥堵吗?”小伙子被我一说,显得很不好意思,露出些许愧疚的神情,这倒让我于心不忍了,于是和他攀谈起来。经过几个来回的交流终于弄清楚,他从一个“黄牛”手中花高价买了这张回家的票。从新闻中得知旅客滞留的信息,他怕自己坐不上车,于是提前两天来车站等候,没想到火车还是延误了,而归期未定。回去怕错过车次,他只能在帐篷里驻扎下来,饿了啃口方便面,渴了就喝车站提供的热水,困了就地躺下睡一会儿。几天下来,人熬得蓬头垢面。我特意请他翻了行囊给我看,那里面有杭州的酱鸭、腊肉、各式点心,满满的都是可口的食物,然而小伙子一口都不舍得吃。他说,那是带给家人的年货。经过几天的等待,小伙子终于还是没有赶上家里的年夜饭,只能留在杭州过年。在决定放弃的那一刻,他疲惫的脸上竟然挤出一丝笑容。他说,希望明年能回家过年。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想起他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我都忍不住眼眶湿润。
回家过年,在中国人心中算得上是一个精神坐标,也是我们记者新春走基层必然聚焦的话题。那些年,能顺利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对许多人来说是奢望。杭州有一些火车票代购点,每到春运都会排起长队,有时一排甚至是好几天。有一年春运售票启动的时候,在杭州体育场路的代购点,提前两天就开始排队了。很多人带着小板凳,铺盖卷从代购点的门口一直排到马路上,队伍转了好几个圈。我和同事也老早就和买票人一起排起了队。一边等待,一边攀谈。在凌冽的冬天,彻夜排队的那种艰难感受,只有经历过才懂得。终于,售票窗口开门了。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一个、两个……然而排在最前面的没有几个人买到票,票就没了。售罄的消息像病毒一样散播开来,后面的人情绪失控,有的人当场就坐在地上失声痛哭。作为一个记者,我们本来是旁观者。但是亲身体验过、经历过,就再也不能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那种怨恨和失望,让人彻骨心凉,更让我明白好的新闻是“蹲”出来的。
二、坐车回家:既是记录者,也是新闻当事人
买到了票,上了车,回家的路也不是那么舒适。每年外地的同事回家,都会被要求做一条春节路上的观察。这时候,我们既是事件的记录者,又是新闻的当事人。这其中,坐绿皮火车回家往往是最“出彩”的。说“出彩”,是从新闻的角度。从事件本身来说,应该是最艰难的。想必,大多数国人都有坐绿皮火车的经历。车上的环境自不必说,尤其是春运时。我曾经举着摄像机爬上一列火车,从上车开始就在推搡中艰难前行。作为一个女记者,个子不够高,根本没有拍摄的余地,镜头在拥挤中,左摇右晃。走廊里,座位底下,甚至小桌子上都挤满了人。还记得我碰到一位大姐在车上委屈地大哭起来,她因为内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到了厕所。结果发现厕所里挤满了人,根本不可能腾出空儿来给她方便。20多个小时的车程,如何挺得过去?列车上,和她一样陷入类似窘境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于是我以此独特的角度做了一篇报道,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今天写这些,都是因为前文所述刷到的那条新闻:“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2019年,动车组预计发送旅客23.1亿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3.4倍。”自从高铁来了,春运已经逐步淡出了记者新春走基层的选题范围。尤其是那些排队的累、买票的痛、坐车的苦仿佛在一瞬间统统都消失了。如今买票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候车都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站房里,列车上甚至可以点外卖、连WIFI。两种完全不同的春运景象,相隔只有几年,但感觉差了几个世纪。
三、所有鲜活素材和真实记录,都只有真情才能换得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么迅猛发展的国度。我们笔杆下、镜头里那些内容在剧烈变化,但是新闻工作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回首那些年的春运体验报道,为了获得一手素材,我们一边和新闻中的主角们同吃、同住、同经历,一边以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去观察、思考和传播,其实正是践行增强“四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战线的同志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我以为,增强脚力就要用脚步丈量民情,增强眼力就是要用真心观察体会,增强脑力就是用真情分析思考,增强笔力就是要不断提高融合媒体条件下的传播能力和水平。而增强“四力”最核心的还是要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坚定转作风改文风,用真心用真情。
记得有一次拍春运买票,我和摄像刚刚赶到现场,人群中就有人喊:“你们又来干什么?记者又不用排队买票,肯定走后门买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们假慈悲,赶紧走吧!”原来,买票人也知道记者对春运排队的关注像“唱四季歌”一样。而此前已经有几波记者来过,做了几个采访就走了。排队人群明显对记者有了对立情绪,甚至把对春运的不满发泄到记者身上。面对这样的僵局我感觉很委屈,于是我和摄像决定不走了,我们放下摄像机和话筒开始和买票的人一起排起队来。从你是哪里的,家里几口人的家常开始聊起。时间一点点流逝,转眼到了后半夜,我们仍然没有离开的意思。所有排队的人,我几乎都访问了一遍。而排队的人也逐渐接受了我们,开始敞开心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曲折的买票经历让我的情绪跟着他们跌宕起伏,我也想尽一切办法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整整一天一夜,当买到票的人欢呼雀跃时,当没有买到票的人失声恸哭时,他们都愿意和我分享、跟我倾诉。那一刻,我明白所有鲜活的素材和真实的记录,都只有真情才能换得。而我们的报道也打动了很多观众,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开始着手改善购票环境。
□ 上图 2008年1月31日,一批旅客正在杭州火车站登上列车。截至当日上午,滞留在铁路杭州站的16 万名旅客绝大部分已输送完毕,前往云、贵、川、广州方向列车运行秩序正在逐步恢复中。(新华社记者 王小川/摄)□ 中图 2008年2月1日,一位带着孩子的男子在杭州市火车站排队等待进站。当日,杭州迎来新一轮降雪天气,造成杭州火车站内多趟列车晚点。(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下图 2008年2月2日,旅客们在杭州长途客运北站候车室内等待。当日,浙江省受暴雪袭击,杭州积雪厚度已达到25厘米,浙江省气象台发布暴雪和道路结冰红色预警。(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今年我们伟大祖国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今后我们眼睛里的那些传统的苦和难必将越来越少,但是走基层、察民情我们会一直继续下去。记者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它没有上班和下班。一日为记者,整日为记者。即便在“春节”这样的假期,记者在身心上也片刻不能脱离自己的职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力”,我们今后新春走基层的脚步就会更扎实、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