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翻译对比
2020-03-27曹旭日曹彤琳
曹旭日 曹彤琳
摘 要:作为中国文学,《骆驼祥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中使用了大量文化负载词。本文从称呼语、粗话、地名、习语等方面对比伊万金、施晓菁、葛浩文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及不同翻译所造成的效果差异。
关键词: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文化负载词
1 小结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它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一个善良的无产阶级者徒然的挣扎。”(夏志清,2005:126)全篇语言朴素,充满了地域风韵。目前,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骆驼祥子》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较为著名的英译本有四个,本文选取其中三个翻译家的作品。即著名翻译学家伊万金、施晓菁、葛浩文先生分别于1945年、1988 年、2010 年所进行的重译。这次创作又一次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
2 文化负载词
2.1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文化负载词指文化专有项或词汇空缺,是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国内学者廖七一(2000:232)把文化负载词定义为“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俗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地理因素、风俗习惯等影响,人类逐渐积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活动。每一种文化都形成一些特定的词汇,如粗俗语、习语、宗教词语等词汇,鲜明地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2.2 骆驼祥子中的文化负载词
基于对文化负载词的了解,笔者从称呼语、粗话、地名、习语等四个方面对《骆驼祥子》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举例:
1)称呼语。称呼语是指称呼某人时所用的语言,《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北平文化中称呼极具特色,多以“爷”“劳驾”等敬语著称。=(1)刘四爷(老舍,2005:32);(2)我一个人的大叔(老舍,2005:85);(3)哎,劳诸位的驾!(老舍,2015:87)。
2)地名。当时的地名已经具有一些文化特征,特定的名称表达特定的含义与功能。(1)临完上天桥吃黑枣(老舍,2005:97);(2)像他那个岁数的小伙子们,即使有人管着,哪个不偷偷的跑“白房子”?(老舍,2005:51);(3)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老舍,2005:3)。
3)粗话。(1)地道窝窝头脑袋(老舍,2005:54);(2)跟我犯牛脖子,没你的好,我告诉你(老舍,2005:76);(3)给它个不论秧子吧!(老舍,2005:122)。
4)习语。习语指特定词组,所蕴含的意义不能从单词语中推断出来。《骆驼祥子》中出现大量习语。(1)这不结啦!甭找不自在!(老舍,2005:76);(2)一个萝卜一个坑(老舍,2005:41);(3)咱们是先斩后奏;(老舍,2005:77)
3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
我们通过称呼语、粗话、地名、习语等方面对和伊万金、施晓菁、葛浩文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简称伊译、施译、葛译)探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3.1 称呼语翻译对比
1)哎,劳诸位的驾!(老舍,2015:87)
伊译:Ai,I have troubled you all!
施译:Ai,excuse me for putting you out!
葛译:I have put you all to a great trouble.
故事情节发生在冬天,饥寒交迫的老车夫在茶馆里晕倒,热心的掌柜与车夫及时提供了帮助。例句是老车夫醒来后对大家说的话,以表示歉意。相比之下,施译的略有偏差,而葛与伊所翻译的较为恰当,一方面表示歉意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感谢。笔者认为伊译最为恰当,其译本不仅达到忠实原文意思,还再现原文文体。
3.2 地名翻译对比
1)像他那个岁数的小伙子们,即使有人管着,哪个不偷偷的跑“白房子”?(老舍,2005:51)
伊译:Steal out all the time to run among the “white house”.
施译:Stealthily frequented brothels.
葛译:Slipped off to a whorehouse from time to time.
“白房子”是当时下等的妓院。葛与施将其进行意译基本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尽管伊译的标注引号,将白宫直译为“white house”,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解。笔者认为白宫的翻译可以采用音译加标注,不仅展现异域风情也表现一定文学性。
3.3 粗话
1)地道窝窝头脑袋(老舍,2005:54)
伊译:Youve certainly got a head like a dough cake!
施译:You really are a block-head!
葛译:Youre a real bonehead!
“地道窝窝头脑袋”在文中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直观形容祥子脑袋的形状。另一方面暗指祥子思想顽固,一辈子都是吃窝窝头的命。葛与施的翻译均是意译。笔者认为伊采取直译的方法更为恰当。不仅不会造成读者理解障碍,同时还有利于人物形象塑造,更好传递中国文化。
3.4 习语
1)这不结啦!甭找不自在!(老舍,2005:76)
伊译:“This thing isnt going to end here, and theres no use making it any more uncomfortable for yourself than you have to.”
施译:“Now, that s better. Dont make things hard for yourself!”
葛译:“That s better. Dont make things hard on yourself.”
“这不结啦”是北京方言,意为这不就完事了。葛译与施译差别不大,然而伊将其理解为这件事情没完,属于对文化不了解所造成的误译。原文语言简洁,译文也应从此角度考虑,努力贴近原文风格,但伊译过于复杂,与原文语言特征相差较大。
4 小结
对比分析三位译者的翻译,首先伊对部分原文的意思理解不到位,未能达到忠实的原则。施译本秉承一贯的风格,有利于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化。笔者认为葛在三位译者中略胜一筹。从忠实角度,葛运用简单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使用中英文中惯用的表达,不仅有利于读者理解,更加生动传神表达文章的思想,增加译文可读性。除此之外,葛译本尽力向原作风格靠拢,还原了原文风格。
三位翻译家译作令笔者获益匪浅,针对例子分析启示如下:一,由于文化差异与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问题相当普遍,但作为一名优秀的译者,尤其是中外文化传递过程中,原文特色文化不能为了省事或者方便读者理解便省去不译。二,譯者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原文所要表达的效果,切忌在不了解本国文化或方言时进行操作,以免造成误译。三、译文风格极大依据原文,针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应尽力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如果直译或英译不足以让读者理解原文的含义,就使用增译以解释原文。最大限度弘扬传递中国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6.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32.
[3]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