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欢喜》中看高考
2020-03-27杨晶晶
杨晶晶
【摘 要】去年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聚焦高考这一社会热点,讲述三个高三学生家庭在高三那一年发生的故事。由此也引发我们的反思: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学生高考,高考并非是学生唯一的出路,以及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小欢喜》;高考;家庭关系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93-01
去年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聚焦高考这一社会热点,讲述三个高三学生家庭在高三那一年发生的故事。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不仅面临高考压力,还需要处理好家庭关系。成绩落后的方一凡和妈妈童文洁之间的矛盾;单亲家庭乔英子与过分关心自己的妈妈之间的矛盾;“留守少年”季杨杨与突然“空降”到身边的父母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源于高考。
一、高考的概述
中国是考试的发源地,自隋炀帝开科取士,中国进入科举时代,“以分取人”便成为国家人才选拔的基本模式,它既体现了人才竞争的公平性,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性。“以分取人”的考試传统,深刻影响了国人,成为国人公平观念的重要“基因”。[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学生高中三年的总结性考试。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高考为主的人才选拔录取方式。作为国家教育考试之一的高考,成绩作为高校选拔录取的主要依据,它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的选拔方式,直接影响着考生进入大学的层次。高考“唯分数”的文化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小欢喜》中,童文洁对着儿子方一凡说道:“高考是你人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打赢了你一生受益,打不赢你终生遗憾啊。”这句台词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为了打赢这场仗,全家都参与进来。正所谓“一人高考,全家修行”。剧中方一凡和季杨杨两个家庭为了备战高考和节省时间,都搬进了学校对面的学区房。此外,除了承受学校繁重的课业压力外,三个家庭的孩子无一例外都参加了课外补习班。影视剧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可见,高考仍在大多数家庭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高考
《小欢喜》这部剧中方一凡的家庭最具有代表性,脾气暴躁的妈妈常常因为方一凡的成绩而大发雷霆,爸爸方圆充当调和剂的作用,既开导妻子要“竖着”看儿子,也引导儿子“横着”看妈妈,这一竖一橫的理论顺利化解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矛盾,给方一凡制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与之相反,乔英子的爸爸妈妈离婚,妈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爸爸支持她在空闲时间玩乐高、学天文,妈妈却认为玩乐高、去天文馆当解说员是耽误时间,一心想要英子考清华大学。父母完全相反的教育观点带给乔英子的是一个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在一次重要考试中发挥失利。两个家庭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当父母看待孩子的态度改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共情,自然就会营造一个平和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的心情轻松愉悦,大脑也会变得更加聪明,一定有助于高考。
三、高考并非是唯一的出路
《小欢喜》中,季杨杨的偶像是韩寒,韩寒没有上过大学却成为著名作家,同时还是赛车手和导演,杨杨立志做像韩寒那样的人。在高三这么紧张的时期,他却没有感受到很大压力,反而经常去舅舅那里玩喜欢的赛车。他想成为韩寒那样的人,这个想法没有得到爸爸的认可,爸爸认为全国只有一个韩寒,考不上大学,人生就没有了意义。那高考到底是不是唯一的出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高考就是他们的“天”,他们的“地”,但有些时候还是要对孩子有个明确的定位,判断孩子是否是学习的料子,如果不是,挖掘他(她)的兴趣点、闪光点,着重培养,比如剧中的方一凡,他一学习就没精神,要么啃指甲,要么跑神,但可以在从没学习过舞蹈的情况下看几遍视频就能学会,爸爸方圆和妈妈童文洁后期察觉到方一凡的优劣势,转而备战艺考,结果也是小欢喜。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努力,干什么都会有出路。
四、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快乐源泉,是让孩子身心愉悦的美好感受,而不是一种负担。[2]剧中最典型的就是乔英子的妈妈不顾英子对天文的爱好,高三期间剥夺了英子去天文馆当义务讲解员的快乐,表面上是为英子节省更多的时间备战高考,实际上却给英子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负担。高考的确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节点,但也不是说一定要把时间都用来学习,我们更加倡导的是劳逸结合,将空余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既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也培养了兴趣爱好,可谓双赢。《小欢喜》从70后父母“学以谋生”和00后孩子“勇敢逐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来展现高考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发我们思考,时代在变化,老一辈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家长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那么也一定可以在“勇敢逐梦”的基础上欢喜地学以谋生。
参考文献:
[1]董泽芳,李木洲.高考“唯分数”的破除与重构[J].中国考试,2019,(04):1-4.
[2]秦赢.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前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