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IP泡沫化现象解析

2020-03-27李明霞韩方梅

戏剧之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泡沫化泛娱乐化

李明霞 韩方梅

【摘 要】互联网时代泛娱乐化IP改编热潮使得作为内容来源的网络文学IP,尤其是知名IP,逐渐呈现泡沫化趋势,对网络文学产业链上中下三游的不良影响逐渐凸显。文章从解析网络文学IP价值泡沫化表现入手,从上游作者、中游开发商和下游受众三个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对三者造成的影响,呼吁各方理性应对泡沫化,促进网络文学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泛娱乐化;网络文学IP;网络文学产业链;泡沫化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61-03

互联网时代,泛娱乐化成为文化产业运营的重要模式,它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 以IP为核心, 进行跨领域、跨平台衍生的粉丝经济[1]。近年来,由泛娱乐所带动的文学、影视、游戏、周边衍生产品等文化产业链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本和媒介的关注。作为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网络文学,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众多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受众群体迅速扩大,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支。在文化产业泛娱乐化运营的大背景下,拥有优质IP内容资源与受众消费群体的网络文学,自然成为资本和市场竞相追逐开发的对象。然而,在网络文学IP泛娱乐化开发中,也随之出现了一种不乐观的现象,即IP泡沫化。纵观近几年网络文学IP,特别是知名作家的优质IP,泡沫化倾向尤为明显,如果不对其加以研究和重视,将对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上游作者、中游开发商、下游受众市场)形成不良影响。

一、网络文学IP泡沫化表现

(一)优质IP竞争白热化

2014年,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个热词 “IP”。所谓“IP”,是指能被改编的知识产权内容[2]。随着IP热的到来,内容版权争夺战愈演愈烈。正是由于近几年网络文学空前火爆,网络文学的超强变现,让网络文学成为IP的最大生产者,也让创作变得更为有利可图。然而网络文学作品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优质网络文学IP资源一直是市场竞争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由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作家创作的“超级IP”,更是投资方哄抢的主要对象[3]。比如在起点中文网上具有超高人气的白金大神耳根,作为该网站第一位拥有三百本盟书的高知名度作者,其小说《我欲封天》刚上架,手游版权就被指游方寸公司以665万元的天价买下。而在此之前,其作品《全民仙逆》和《求魔》已被改编成游戏。

(二)知名IP作品被买空,价格虚高

近几年,整个影视行业谈论最多的就是“IP”这个词,有很多作品不管适不适合进行IP改编,只要数据好都被拍成了影视剧。

知名作家匪我思存就说,网络文学十年的知名IP作品近两年基本上都已经被买空了。而在价格方面,随着投资方对优质IP竞争加剧, IP价格急剧上涨,一个好的IP拍卖价格甚至高达亿元。2017年,金色传媒总裁王裕仁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表示,“2008年,《鬼吹灯》系列影视版权仅100万元,目前的估值则是1亿元;《全职高手》影视改编版权前几年才200万元,目前价值则是5000万元。头部网文IP的版权普遍价格在5000万元。一些不出名的网文作者或者IP,现在也会叫价到二三百万元。”[4]

在IP改编热还未到来之前,很多网文的IP被作家或平台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把影视改编权卖给了影视公司,这与如今动辄上亿的“天价”版权相比,可谓九牛一毛。在流量与效果比肩的情况下,虚高的价格也是泛娱乐时代IP泡沫化的一大表现。

(三)诸多作品未完成,版权便已卖出

在这场内容IP争夺大战中,作家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网络文学作者群体中,“大神”本就只占极少数,由他们创作出的知名IP更是网络小说中的冰山一角。IP热使得这些知名作家的作品千金难求,因此,投资商不得不先入为主,提前预定作者IP版权。阿里旗下签约的我本纯洁、酒徒,阅文集团的唐家三少、猫腻等知名度较高的作家,甚至出现了作品尚未在网上连载,就有影视公司找上门要求进行改编合作的现象。更有甚者,直接重金预定大神作家的下一部作品,对作品的名字、题材、内容框架等一概不论。

在游戏领域,这类现象也层出不穷。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耳根的《我欲封天》,其页游IP授权曾于2015年5月被狼旗网络斥资百万元拿下,当时这部作品尚未开写,仅凭一个名字,便被买下页游版权;2018年8月1日,在盛大文学举办的“首届网络文学游戏版权拍卖会”现场,网络作家方想的作品《不败王座》的手游改编权以810万的价格成交,而当时这部作品仅有一个书名和故事框架。

二、网络文学IP泡沫化原因分析

伴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泛娱乐时代,事物的發展速度远远超乎我们想象,但网络文学IP的泡沫化现象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由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上中下三游共同催生的。

(一)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上游——优质作者“品牌效应”的催化

知名度高的网络作家影响力不亚于明星大咖,他们自带品牌效应,创作的网络小说转化成影视作品可为其带来大批原生“粉丝”,赢得视频平台和广告主的认可[5]。因此,作品版权较其他普通作者更易遭投资商哄抢。2018年发布的网络作家收入排行榜,唐家三少以1.3亿元的版税再登榜首,位居第二名的是天蚕土豆,其版税是1.05亿元,无罪则以6000万元的版税收入排名第三。他们都拥有庞大的“粉丝”数量,对于投资商来说,与消耗太多时间与精力从不计其数的网络小说中发现一个优质IP相比,直接改编知名作者的作品无疑是将流量变现、获取利益的最大捷径。

(二)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下游——受众市场“粉丝经济”与“羊群效应”的盲从追捧

“粉丝经济”一词已经屡见不鲜,它是指“粉丝”在大众媒介所创造的虚拟环境中调动情绪资本,由此产生消费行为的新兴商业模式[6]。知名IP自带“粉丝”效应,粉丝经济确实为IP改编影视剧带来了一定的受众基础,保证了最基本的收视率和票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粉丝”只是“羊群效应”的盲目追逐者。

“羊群效应”出自《墨菲定律》,通常用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7]。正是由于“粉丝”的这种盲目从众,使得网络文学IP遭到空前热捧,其价值也出现泡沫化趋势。“粉丝”盲目追捧引发的后果便是投资方前期投入成本过高而后期效果不尽如人意,如2017年在网络上热播的《春风十里不如你》,虽然上映之前集聚了大量“粉丝”,但由于一系列原因,收视率反而十分惨淡[8]。

(三)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中游——投资方偏重“商业化”,忽视IP文学与文化的内核价值

上游作者的“品牌效应”加下游受众市场的“羊群效应”,导致网络文学产业生态中游的投资方过度运用“粉丝经济”商业模式,IP投资与开发偏重商业化运作,忽视IP本身的真正价值以及是否经得起观众和市场的检验。

文学网站上作品虽多,质量却良莠不齐,在抛弃传统严肃文学的评判标准之后,网络文学质量更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点击量、阅读量成为投资商评价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然而数据好的作品不一定是优质作品,知名作家的作品开发后也不一定赢得市场。以知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的《绝世唐门》为例,这部作品可谓网络小说界的“知名IP”,由其改编的游戏于2017年9月上线,在5个月内总计流水收入超过2000万元。然而,上线之初虽涌入了大量“粉丝”,但这款游戏几天之内的下载量便持续下滑,用户的增量难以突破。投资方往往掉入人工操控的陷阱,被“排行榜”营造的假象所迷惑,过于追求商业化,导致IP价值泡沫化愈加严重。

三、网络文学IP泡沫化影响探析

IP热的兴起,整体而言,对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繁荣意义重大。文化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刺激着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作者的创作动机,保障了大量优质作品的产出,丰富文化市场,满足了下游读者受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同时也为中游投资商带来可观的收益,构建了健康良性的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系统。但是,过度的IP泡沫化,会导致价值扭曲,破坏产业生态链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一)影响上游作者创作动机,产生同质化竞争

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心理学上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它由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共同驱动构成[9]。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个体性精神活动,所以作家个体性的精神需求是创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因作家无不生活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因而也受着社会的制约。就网络文学而言,一旦IP价值出现泡沫化,最直接影响的便是网络作家的创作动机。网络小说只要和“IP”联系起来,就要考虑“市场的口味”,作者在题材选择上摆脱不了探险盗墓、升级打怪、穿越修仙、后宫争斗等市场热捧的类型,重复率太高、同质化严重,容易沦为俗套。这些IP改编出的影视剧很多,但实际上还属于边缘文化范畴,不管在文学界还是影视界都不算主流,更多是跟风和模仿[10]。

除内容同质化以外,IP泡沫化在影响作者的创作动机后产生的另一后果便是抄袭。即便是在都被称作“大神”的知名网络作家圈里,也存在抄袭现象。

(二)增加中游投资方IP开发风险

无论是凭点击量、作者知名度还是题材类型来选择作品,对投资方来说都是一种冒险行为。网络小说的点击量和阅读量可以造假,知名网络作家的作品改编后效果未必理想,题材类型同质化很难从根本上超越已有作品。因此,投资方一旦选定作品并对其进行投资、改编、宣传,就承担了一定风险。在市场商业化及IP泡沫化的影响下,很多投资商为了抢占资源而斥巨资买下甚至才只有一个名字的作品版权,对于文本的内容、质量都是未知,风险过大。

如今读者的喜好也难以把握,表面上看,不少作品阅读量都是以亿计,而且号称有几百万“粉丝”,但实质上它们大多只是快餐,很多读者同时看好几部乃至数十部小说,根本没有所谓的粘合度和忠诚度可言[11]。即使是由拥有大量忠实“粉丝”的大神作家创作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作品,也有扑街的可能,如阅文旗下知名作家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影视公司只是奔着小说及作家的名声而去,在改编成电视剧并利用流量小生进行大肆宣传后,效果却远远没有预期好,使其沦为市场上的“垃圾作品”。因此,投资方仅凭泡沫化产生的美好幻象来盲目投资,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三)打击下游原著“粉丝”及读者热情

近两年,“粉丝”怒斥影视改编剧“毁原著”的声音不绝于耳。投资方的过度商业化运作使得诸多著名网络小说被改编得面目全非,甚至在角色选择上也一味注重演员流量,播出效果令人大跌眼镜,引起原著党的强烈不满。例如由作家萧鼎的网络小说《诛仙》改编的《青云志》,以及天蚕土豆的《武动乾坤》《斗破苍穹》等,这些改编剧的原著作者都是大神级作家,在电视剧播出之前便聚集了大量原著“粉丝”,但无一不是风声大雨点小,一经播出便迎来原著党铺天盖地的吐槽,豆瓣评分全部在5分以下。

由泡沫化引起的内容创作同質化也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作者在创作时一味迎合市场胃口,懒于创新,使得网络文学丧失了其本身该具有的文学价值,读者在阅读时感受不到任何新意,久而久之便渐渐丧失阅读兴趣

四、建议与意见——理性应对网络文学IP泡沫化

网络文学IP开发现在还未降下热潮,知名网文作家的“品牌效应”和“粉丝”的“羊群效应”使得市场资本都向知名IP作品倾斜,商业化气息愈发浓厚,从而导致网络文学IP价值的泡沫化。

其实,IP投资行业的泡沫并非是洪水猛兽,它会让优质IP脱颖而出。但如果资本方过于追求商业化,使得作为IP影视剧改编源头的网络文学作品在短期内被购买、开发,长达十余年沉淀的优秀作品在两年内被“消耗”殆尽,就会导致网络文学市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下一轮的沉淀和积累,这既会造成网络文学市场的混乱,也会导致IP泡沫化越来越严重,IP价格持续上涨。尤其在泛娱乐时代,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都相互影响,IP泡沫化不仅会对网络文学本身的良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会给整个文化产业带来巨大隐患。因此,要实现IP价值的理性回归,需要全产业链上包含从作者到投资方,甚至到广告商等环节的共同协作,敢于创新合作机制,力求减少投资过程中的沉没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佩瑶.“泛娱乐”概念的提出对IP电影的影响以及思考[J].视听,2019,(04):32-34.

[2]张辰.IP改编影视剧的批评性分析——基于影视制作方视角[J].中国报业,2018,(16):45-47.

[3]许新云.我国网络文学IP的现状与价值[J].新闻传播,2016,(22):104+106.

[4]新华网.网络文学资本局:顶级IP标价5000万[EB/OL].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7-07/21/c_1121355531.htm. 2019-06-20.

[5]谢磊,王雪梅.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J].出版广角,2018,(04):61-63.

[6]张文照.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及其营销模式[J].新媒体研究,2019,5(04):105-106.

[7]张文成.墨菲定律[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7,80.

[8]吴琪,程熙慧.泛娱乐时代:网络文学IP价值的泡沫式扩大探析[J].电视指南,2017,(18):236+244.

[9]王东旭. 论网络文学的创作动机类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1):13-14.

[10]韦聚彬. 警惕影视圈的“IP泡沫”[J].南方电视学刊,2016,(02):28-31.

[11]张书乐. 票房盛世下的IP泡沫[J]. 法人,2016,(08):68-69.

猜你喜欢

泡沫化泛娱乐化
论我国实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电视综艺的泡沫化倾向及对策——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探析
电视综艺泡沫化隐忧
乱象渐欲迷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