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乱象渐欲迷人眼

2009-09-2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期
关键词:泡沫化娱乐化

马 谆

摘要随着晚报都市报的崛起,社会新闻几乎成为这些报纸的生命线,各报社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捕捉社会新闻线索,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但是在目前的报纸社会新闻报道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和“乱调”,让人总觉得不舒服。以下,本文就近些年来出现在报纸的社会新闻报道作一分析,以求指出其不良倾向。

关键词社会新闻 冷漠化 娱乐化 泡沫化 暴力化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355-01

社会新闻的主要内容事关百姓家长里短、社会炎凉万象,抓好社会新闻,是我国报纸的优良传统,如赵超构先生曾讲过新闻要“软些软些再软些”,就是指社会新闻要写得群众喜闻乐见。新时期我国社会新闻的着眼点,无论是晚报、都市报,还是党报,均倡导从大的社会角度摄取新闻。在内容上,社会新闻是一种多领域、边缘性的新闻类别,它和其它许多类别的新闻搭界。新时期社会新闻应报道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界中涉及人类社会的某些特异现象,尤其要重视寓精神文明、移风易俗于喜闻乐见、共同兴趣之中。

随着晚报都市报的崛起,社会新闻几乎成为这些报纸的生命线,各报社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捕捉社会新闻线索,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但是在目前的报纸社会新闻报道中,却出现了一些不那么和谐的“杂音”和“乱调”,让人总觉得不那么舒服。以下,笔者试就近些年来出现在报端的社会新闻报道作一分析,以求指出其不良倾向。经过一番查阅和分析,四大问题浮出水面。

一、冷漠化

(一)对生命的漠视

在事关车祸、灾难、事故等恶性报道时,我们本应本着一种对于生命消逝的痛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来报告新闻。可是,散见于报端的报道,却时常在漫不经心中透露出冷冷的残忍,让人一眼看穿这些媒介从业者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功利主义思想带来的对生命意识的淡漠。以下是几则流传甚广、已经被读者骂够的新闻标题:

江苏某行人被农用车撞倒,又被该车从头部轧过,当场惨死于血泊中,该省某报赫然登出《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标题。同是这家媒体,不久前在报道另一起相似车祸时,用的标题更绝:“公交车轮从头越”。作为一个常人,这样的悲惨场面谁也不愿意看到。而该报却“颇费心思”,分别采用了双关(“中头彩”)和套用诗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文学化表现手法,以期为标题增添一些娱乐元素。但是这样的娱乐却是拿着别人生命的消逝在娱乐。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将社会新闻包装得花枝招展光彩照人,本无可厚非,但并非任何新闻都可以拿来娱乐。记者在采写这样的稿件时,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在“情”字上下足工夫。时刻记住要以人文精神映亮新闻底色,终极关怀始终应是我们怀揣的标杆。

(二)对人的权利的漠视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弱势群体的命运和遭遇,往往是社会新闻的重头戏。但是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的时候,却是居高临下,在潜意识中歧视他们,在不经意间实践着一个污名化的过程,为社会勾画出弱势群体可憎的媒介形象。如《多次投恐吓信携子弹一民工梦想不劳而获被批捕》、《学校拆迁遗留国旗民工为防蚊蝇竟将国旗钉窗上》、《一民工要70元工钱遭拒后用匕首杀死包工头》、《自称伊拉克敢死队员北京两民工敲诈未遂被抓》、《在京民工长期性压抑一年多连续奸杀四名女子》等。

“污名化”带来的歧视,势必引发社会群体之间的仇恨和报复,是和谐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这些东西是要报道,但是应该充满着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去深入他们的生活,用仔细分析和剖析原因的视角去解读,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去写作,而不是猎奇和歧视,才能写出真正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来。

二、娱乐化

有人说,这是个娱乐的年代,报纸要想卖得好,“一娱就灵”。娱乐之风,俨然已经刮遍大江南北的所有报纸。以下是我随手采集的一些娱乐色彩浓厚的新闻:

《饶颖状告赵忠祥强奸虐待》《成都晚报》;《演员张钰出示性爱录像带 涉及众多影视明星》《华西都市报》……

这些报道极尽探幽入微之能事,趣味低下,格调不高,对名人的私生活穷追猛打不辞劳苦,对网络上的帖子不加甄别就大肆报道浓笔渲染予以载用,而有的报道根本就是不确的假消息,“娱乐大众”变成了“愚乐大众”。泛滥的娱乐新闻不仅浪费了媒体大量宝贵的版面,也透射出新闻从业者职业素质的贫乏和格调低下,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于社会道德和社会审美趣味的深深担忧。

三、泡沫化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某些媒体宣扬伪科学、反科学的势头。2006年三月,国内某媒体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虽然在标题上不那么肯定,但报道中同样在极力营构真实可靠的语境。它交代了老太“怀孕”的症状、“怀孕”的原因、当事人的经验判断等等。不仅如此,这则报道特别强调了一个重要元素,即神的意志:“这是菩萨赐与我的儿子啊!应该是个皇帝命!”这样,报道从唯物论与唯心论两个方面都认证了“事实”的可能性与可靠性。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但是某些媒体仍对此津津乐道。

媒体过分倚重对社会新闻的包装,过分倚重对写作技巧和辞藻的铺张、耸人听闻,极有可能会忽视报道的内容建设。看似煞有其事的标题,细读下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读者自然会有一种受愚弄的感觉。长此以往,社会新闻报道将有泡沫化之虞,受众在长期得不到足够的有效信息之后,在长期遭遇到假信息之后,将对该报乃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与对该报不屑一顾。商业炒作、虚假新闻以及记者浮躁心态引起的不健康报道将严重危害新闻公信力。

四、暴力化

社会新闻往往是一份报纸最色彩斑斓的版面,但也往往是最血腥、最暴力的版面。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逐渐养成了一种嗜血残忍的心态。这与媒体的作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乐于将别人的血泪和悲惨展现在我们面前。单以2006年12月29日若干报纸的社会新闻版内容为例:

《吉林出现换妻俱乐部 注册要通过视频验证》《城市晚报》;《打工妹哭诉遭老板强奸 派出所不予立案》《三秦都市报》……

在报道凶杀和暴力时,记者应该恪守这样的信条:“展示死亡,而不是尸体”。着重揭示事件的幕后真相和警示意义,总结教训,普及相关的安全常识,而不是一味地描写血淋淋的场景和细节,尽量节制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报道非法的事件时,记者应考虑到哪些细节该略写甚至一笔带过,哪些东西应该浓墨重彩。衡量这些的唯一标杆就是社会效益。

社会新闻纷纭复杂,记者在报道时必须把握好价值尺度,而人文关怀和新闻职业精神,应该是记者采写社会新闻的两把尺子。社会纷繁复杂,记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应该端正态度,怀揣着新闻理想和悲悯情怀,把握好采写尺度,写出健康向上、言之有物、群众爱看的社会新闻来。

猜你喜欢

泡沫化娱乐化
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IP泡沫化现象解析
论我国实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突破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电视综艺的泡沫化倾向及对策——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探析
电视综艺泡沫化隐忧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探讨我国股票市场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