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
2020-03-27谢秉哲
谢秉哲
摘要:2019年11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协办的“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分别以主旨发言的形式,就新时代公共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观点。之后,10余位来自政界、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围绕着本次论坛的两大专题“如何通过‘多元公共外交推动合作共赢”“如何通过‘媒体公共外交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展开深入探讨。会议增进了学者之间对彼此观点的深入了解,引发了诸位学者对新时代下公共外交的新思考。
关键词:公共外交 会议综述 合作共赢 中国故事
多方面剖析新时代公共外交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国际与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将给予中国风险与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外交势必会遇到许多障碍。刘伟强调,公共外交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相辅相成,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一定会给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公共外交也势必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不竭动力。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指出,世界发展的转型期与我国发展的历史交汇期相互叠加的现状决定了外交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復杂的,同样也是充满机遇的。在外交方面,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增进全球战略意识,提高认识形势的敏感性,加强斗争观念,紧跟党的领导和党的部署,更好、更自觉地进行拓展和承担。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指出,公共外交作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公共外交,有助于增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国际舆论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面对当前的中美贸易冲突,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在中国目前超体量的经济体基础上,将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走好、走远。任何新型大国在他的关键成长期都会遭受守成大国在技术上、贸易上无以复加的打压,但任何一个成功的新型大国都是在这种打压中成功实现了技术的全面赶超和全面崛起。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外交等多元化的外交手段,与世界各国一道实现合作共赢。
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苏格认为,公共外交是传统外交的继承、补充和发展,公共外交以其自身特点和方式,在传播合作共赢和推动文明对话方面正逢其时,我们在公共外交上大有可为,任重道远。
全方位探讨如何构建新时代公共外交新格局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实践的发展在全球“新公共外交时代”的宏观语境下进行,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时代如何推动公共外交事业,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好党和国家良好形象的坚实基础。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对新时代的公共外交给予了以下的思考与建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主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以“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为主题的重大意义。郭卫民对于新时代如何推动公共外交事业发展,提出公共外交在新时代应改革创新,把握发展大势。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也针对新时代公共外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文化传播;二是加强舆论研判和国家形象研究;三是打造智库交流平台,开展文明对话;四是构建话语体系,促进民心相通。
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来信指出,从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和实践中不难发现,人文交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公共外交战略、国际舆论传播战略要坚持以人文交流为发展方向。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指出,中国现已成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中国与欧洲应共举多边主义旗帜,为全球治理及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教授指出,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都离不开多元公共外交。他同时认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也需要公共外交的有效参与。
深层次研判“多元公共外交”助推“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多元的、有效的公共外交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民心和舆论基础,对于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王辉耀、岳晓勇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观点。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认为,中国在推动全球化、维护全球化、支持全球化上还可以做得更多。“一带一路”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理念,新时代我们要努力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WTO、国际货币基金会来推动“一带一路”,形成国际或多边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世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爱尔兰大使岳晓勇认为,我们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格局。元首外交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元首外交的公共外交服务部署和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他也提出了 “中国公共外交2.0”的概念,要在加深理解公共外交的基础之上深刻意识到,我们既要想到中国公共外交的“受众”,也要时刻注意中国公共外交的“对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教授在讨论中提出,“合作共赢”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多元的、有效的公共外交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民心和舆论基础,对于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多元公共外交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政府、媒体、智库、企业等多元化的行动主体构成。其中,政府是多元公共外交系统的宏观政策和行为规则制定者,智库是思想的源泉和具有很强公信力的行为主体,媒体是舆论扩散器和媒介镜像的构建者。新时代的公共外交面对很大困难和不确定性,需要加强议程设置和舆论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受众的认知与态度,以文化为基础进行内容构建,强化新媒体传播力,从独白转向对话。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一司副司长张立平认为,做好智库外交需要充分了解时情、世情和国情。要充分意识到世情中的挑战与国情中亟需改革的部分。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等于讲中国的好故事,应该客观完整地讲中国故事,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对象国,要讲不同的故事。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认为,当前的国内一元化、国际多元化,是我国公共外交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在拉大。当前,我们的公共外交这个肩膀还撑不起中国搭建世界桥梁的任务。
新举措引领“媒体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
媒体在公共外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舆论放大器和议程设置者。当前,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面临着很多风险和考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迫在眉睫。本专题的讨论内容大致如下:
中国网总编辑、高级记者王晓辉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面临着很多风险和考验。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需要有理论体系来做支撑。中国日报社秘书长朱宝霞认为,国际传播是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手段,媒体在公共外交工作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全球化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会利用新技术手段来搭建新的平台和渠道。同时,需要研究受众、贴近受众,用其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更有针对性地有效传播。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凤凰网总编辑邹明结合凤凰网国际智库的品牌论坛“与世界对话”,阐述了作为媒体公共外交在对外交流以及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走出去”与“接地气”。走出国门,与世界其他国际院校合办中国论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指出,媒体外交确实越来越成为公共外交的核心,国际舆论是大国必争的领域。过去10年,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舆论战还是非常严酷的。近年来,我們的中国故事有演变为中国争论、中国辩论甚至是中国争吵的趋势。中国面临的是全世界舆论场发生变化,受众也在发生变化。我们面临一个新的传播生态,媒体应该发挥引领作用,用新的理念打好舆论战,坚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提出要对媒体多一些松绑、多一些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媒体的积极性。这些年来,官方、学者、民间、媒体四个方面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中国公共外交亟需用全新的举措来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迪指出,在重视中国硬性的新闻输出的同时,也要注重媒体流行文化输出和大众文化输出。
不忘初心努力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本次研讨会共有18位专家进行发言,6位领导和外交官员作了主旨发言。上半场论坛有6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多元外交和合作共赢进行发言,下半场又有6位专家学者包括媒体从业人员,围绕着媒体与公共外交中国故事,发表了真知灼见。论坛全方位、多角度融汇和呈现了政、产、学、研各界智慧,为如何做好公共外交、促进合作共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参考。本次研讨会既分享了诸位专家对目前公共外交形势的研判,又为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积极建言,集聚各方之力、发挥各方之长、形成强大合力,为构建新时代公共外交新格局注入了全新活力。(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