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探析
2020-03-27张达仁
张达仁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决定着银行业也必须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现对中国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背景、优势与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拓展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银行业应勇于创新以发挥对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引领作用等发展对策,以促进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金融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2-0104-04
Abstract:The strong vit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internet finance business determines that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has to develop internet finance business.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has many 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internet finance business such as abundance in capital, adequate infrastructure, and strong brand influence, etc.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constraints like inadequate innovation,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oor quality of services and so on. Therefore, it needs to know about internet finance business, deepen finance supply-side reform, strengthen internet financ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trategic heigh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business in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Key words: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internet finance business; finance supply-side reform; open and win-win
一、背景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催生了在线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1998年中国首家第三方支付平台——首易信支付诞生,自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序幕由此拉开。2007年中国首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建立。新注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增长率,2008~2012年,每年在17%~45%之间。2013~2015年,达到100%以上。仅2015年就有4 308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成立。自2016年起,因政策原因,呈断崖式下跌,2017年新成立公司仅有360家。截至2018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数量达到18 950家。
2.互联网金融的融资增长迅猛。互联网金融的融资规模,2008年仅1亿元,到2009年为38亿元,2010年为93亿元,2014年为238亿元,2015年达1 686亿元,随后虽有下降,但2018年仍有1 006亿元。互联网金融的融资规模增长率,从2008~2010年飞速增长,2010年增长率达到240%。2013~2014年增长迅速,2014年增长率达到260%。2015年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
3.互聯网金融活动的地域范围迅速蔓延。最初,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北上广等区域,但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遍布全国。从各省市互联网金融企业数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排全国前四位,全部超过1 000家。山东、江苏、福建、四川、湖北和安徽,排在前5~10位,全都超过250家。从城市分布来看,排名前五位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企业数目都在2 500家以上。排名第6~20位的依次为成都、武汉、南京、厦门、天津、重庆、合肥、青岛、宁波、长沙、苏州、济南、西安、郑州和石家庄,企业数目都在100家以上。
4.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规模日益扩大。最初,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只是一些收入中等偏下,没有多少存款的年轻人,或达不到银行贷款硬性条件的非优质客户,且他们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但互联网金融繁荣后,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人都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受益者。据易观数据《2016年金融分析报告》,在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中,较发达地区群体为主力客户群,高中至本科人群占比在八成以上,白领和自由职业者占比最多,中等收入用户是主体。
5.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创新日新月异。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拥有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虚拟电子货币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p2b模式、互联网银行模式、互联网保险模式、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等九大经营模式。
(二)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生存压力
1.互联网金融机构正抢占着中国传统银行业的领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诞生之前,传统银行是中国绝大多数百姓的唯一可选的存款机构。而在互联网金融机构铺天盖地兴起之后,中国百姓的存款选择日益多元化。互联网金融机构因具有快捷高效、灵活方便、用户体验更舒适等优势,备受百姓青睐,尤其是那些年轻上班族。
2.老客户的流失正侵蚀着中国传统银行业的根基。余额宝的储蓄理财功能一直颇受人们青睐。据天弘基金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余额宝资金总规模为1.13万亿元,客戶5.88亿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余额宝远高于银行的利率和随取随用的便捷。传统银行业客户流失,吸收存款减少,银行的存贷比被拉低,目前已经超过了75%的监督管理红线。
3.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下降,正威胁着中国传统银行业的生存。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银行”这个概念似乎在百姓心中越来越淡化了。随着伴有网络长大的这一代人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4.互联网金融机构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与传统银行业相比,互联网机构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成本低。麦肯锡的研究估算,仅大数据技术,可帮助银行将交叉销售业务量提升10%~30%,信贷成本下降10%~15%,后台运营成本降低20%~25%。线上交易,银行可以获得更精准和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而获得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情报,显著降低风险成本。此外,网络一站式服务,免去了网点设立开销。二是更便捷。传统银行业务办理审核严格、程序规范,但过程复杂,通常会有较长时间的等待,带来诸多不便。而互联网金融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务。三是更高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使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更高的信息整合、配对速度,使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匹配信息精度与速度得到极大提高,能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客户,并为之提供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四是更宽的融资渠道。传统银行业受制于所处空间地域限制,投融资双方的资金供求匹配难度增加,甚至无法实现。而互联网金融不受空间限制,能使资金供求双方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投资平台上完成资金供求匹配。
二、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一)独特优势
1.资金优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以及传统的消费与理财观念等因素,决定着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表明,截止到2019 年初,中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已达到 217万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庞大的资产给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提供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2.基础设施优势。中国银行业的总分行制使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网点实现了无障碍相联,打破了原来的空间限制,扩展了银行服务的边界。银行业的这种优势不仅提高了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分散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依附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
3.品牌影响力大。传统银行业的国家背景,气派的营业办公大楼,给人安全感的印象早已深入百姓的骨髓,尤其是对那些风险厌恶者,特别是年纪稍大的人群来说,商业银行是最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
4.风险控制体系更完善。《巴塞尔协议》是全球银行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资金的安全性优先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原则。在资金运用中,依据科学规范的程序来审核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可以大大降低风险,进而减少银行的呆账、坏账产生。近些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发生的e租宝事件、P2P爆雷潮等重大事件,引起社会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的担忧。
5.拥有来自国家政策扶持的优势。中国传统商业银行业长期以来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承担着给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资金的重任,是国家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主要参与者。与政府之间的极深渊源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必然肩负着新形势下维护金融稳定的国家使命,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制约因素
1.创新性不足影响了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对银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不是其内部自然衍化的产物。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传统银行业开始被动适应,参照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推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如银行系电商、银行系余额宝、银行系社交平台等,其中不乏具有价值的业务,如手机银行。但总的来看,依葫芦画瓢式的照搬照抄痕迹明显,这严重影响了社会对银行业的评价。
2.重视不够制约了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近些年,各大商业银行虽然成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或者组建互联网金融部,但互联网金融似乎仅是互联网金融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其他业务部门还是做传统银行的事情,对互联网金融漠不关心,并没有真正的将互联网和传统银行业务完全融合起来。互联网金融部积累的大量社交信息、物流信息、客户行为信息并未有效运用于支撑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在互联网+技术以及开发上的资源和人才投入远未达到饱和量,结果造成绝大多数手机银行在使用流畅度、系统稳定性、界面美观等方面都存在瑕疵,在App商店里的评价并不高。
3.网上金融服务质量欠佳,影响了客户对银行业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选择。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买方市场形成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在选择时,关键看谁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体验。目前,银行业在提供大众化互联网金融服务中,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银行25%的客户流失是由流程不畅和差错导致的。更主要的是先申请后使用的旧有程序设计,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消费支付习惯脱节,严重制约了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4.与大数据环境相适应的开放共赢的银行业金融生态体系尚未形成。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大数据对平台上客户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的精准分析,对客户的电子商务信用进行评级,从而完成对游离于传统授信渠道之外的企业和个人的资信审核,并据此确定客户的融资额度。这就要求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应当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共赢的数字化金融生态体系。所以,互联网金融巨头在几乎垄断了线上客户后,开始有步骤侵蚀属于线下的传统行业的业务,但银行业的线上线下业务仍然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银行间的互联网信息系统大都是集中封闭式的,而没有选择搭建类似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开放式、去中心化的平台。所以,很多银行尽管都开展了大数据应用研究,但成效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业本身的数据单一,缺少物流、客户行为等多维度、立体化数据信息支持,致使银行业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进行数据建模分析,挖掘内部和外部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产品优化、服务改善、精准营销等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三、发展对策
(一)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
银行業是社会信用的中枢,调节社会经济的功能显著。银行业还是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的重要执行者。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至关重要。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催生的互联网金融,深刻地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鉴于互联网企业在零售、电商、物流、社交、娱乐、出行、旅游、云计算等多领域攻城略地,并将金融服务嵌入其中,全面颠覆了传统银行业坐等客户上门的被动营销模式。鉴于互联网金融衍生的新项目具有风险可控性差、风险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以及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等特点,大量资金集中在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会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重大潜在威胁等。因此,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具有战略意义。
(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拓展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
金融供给侧改革旨在解决中国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从2018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高达81.4%的数据来看,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银行业的金融供给结构性改革。银行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银行业金融资源配置的地区结构和领域结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以提升银行业金融供给的适应性。今后,银行业除了应继续增加对国家战略重点领域的有效金融供给外,还应该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企业等弱势金融群体的金融供给。后者正是适合互联网金融大展拳脚的领域。因此,银行业应加强研究,筛选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加快布局,拓展基础客户。同时重视金融产品开发,以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等纽带,拓展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的疆域。
(三)银行业应勇于创新以发挥对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引领作用
银行业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银行业在引领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中肩负有重要责任。而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发展每一个进步,同样是创新的成果。因此,唯有创新,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才能做强做大,银行业才能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带头大哥,才能引领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汇集了大量高端人才,具备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得天独厚条件。鉴于先前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基本上属于零散创新,没有系统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相去甚远。银行业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时,应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重视客户金融服务,尤其是自金融服务的消费体验,贯彻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区块链思维,在总结提炼互联网金融现有创新成果基础上,联合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技术精英、互联网技术精英、大数据技术精英、区块链技术精英、人工智能技术精英和生物识别技术精英等,通过跨界合作来开展系统性研究与创新。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内容主要涉及收付款系统创新、财富管理系统创新、融资系统创新以及为财富管理和融资业务提供服务的征信与信用额度核定系统创新、风险预警与风险控制系统创新等。
(四)银行业牵头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全国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但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各自为阵,无序发展,无序竞争,导致互联网金融恶性事件频繁发生,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损害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利益,而且也损害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声誉。因此,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全国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实现互联网金融业有序良性发展,符合各方利益。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开放共赢的原则。通过打造一个具有包容性、功能齐全的全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有序竞争和合作谈判等形式,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最终形成一个分工有序、层次多样、大数据等资源共享的新兴金融生态体系,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曾惠芝,施明华.互联网金融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73+120.
[2] 王 婵.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107-109.
[3] 梁 璋,沈 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47-51.
[4] 张建良.数字化时代线上银行建设路径探究与实践[J].金融纵横,2019(5):3-9.
[5] 李佩珈,范若滢.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影响[J].国际金融,2019(6):58-64.
[责任编辑: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