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思考

2020-03-27王超李洪亮

北方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

王超 李洪亮

摘要: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是当前国家进行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国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关文件精神和黑龙江垦区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当前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存在的问题,从农业生产者需求定位、培养对象选择、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培训讲师遴选、考核评价机制设计、跟踪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工作实效。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2-000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省市和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和振兴乡村战略的人才需求实际,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有计划分步骤重点组织实施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等四个培养培训,通过就地培养、吸引提升等方式,正在完成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的国家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党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有效举措施,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

一、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现状与问题

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财发〔2018〕13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8〕17号)《农业职业经理人行业职业标准》等文件中明确了新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明显问题,例如,培养对象选择很多还是靠行政命令指派、培训目标没有结合区域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进行确定、课程体系尚未构建形成系统化资源、线上资源匮乏还不能支撑需求者自学、考核评价针对性差不系统、缺少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后跟踪服务机制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农垦总局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的改革发展要求,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与之相适应。2018年黑龙江农垦总局进行了全面转型升级,整体变更为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实施企业化集团管理。黑龙江农垦总局确定了打造一流企业集团,提高对周边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帮助农民生产、营销、带领农民致富,建立以北大荒集团为核心、以产业公司集群为支撑、以农(牧)场公司和生产基地为保障的完整的经济体系的战略规划。

二、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明确农业生产者现实需求

当前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内容是根据《农业职业经理人行业职业标准》制定的,虽然具有普适性,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对于具有黑龙江垦区特色的农业生产者来说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者具有双重身份,农业生产者和农场职工,这些人即从事生产又从事管理,即定的培训内容并不完全适用,需要认真调查了解垦区农业生产者针对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实知识需求,明确他们所需所想,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

(二)规范培养对象遴选标准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规范》确定的培养人标准是:年龄在25—55周岁,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具有农业行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而当前垦区的适龄农业生产者絕大多数具有大专学历,在确定培养对象时通常是由管理局直接指派,这部分人不一定真正需要培训,因为多年的生产实践使他们具有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相应的培训内容他们也未必需要。而真正需要培训和想参加培训的人反而未参加培训,不符合国家进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综旨。所以在遴选对象上应根据农业生产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自愿报名和行政指派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拟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遴选对象。

(三)科学设计教学模式

在确定农业职业经理人教学模式时要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农业生产规律和垦区的生产特点,科学设计一套教学模式。在培训时间上,要结合农业生产特点采用分段的形式实施阶段培训,即将培训时间分别安排在农闲期分段进行。在培训地点上可以将学校培训和生产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培训适时解决生产问题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在培训内容上更应强调案例教学,充分激发成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切忌采用纯理论教学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更应突出北大荒精神的培育、突出职业素养、“三农”新形势、质量安全、绿色发展、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内容模块,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农忙时节布置任务让其通过手机网络自学,农闲时节通过教室进行授课,实现培训的灵活化。

(四)选用合适教学方法

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对象是成人,教学方法应选用参与性教学方法。常用的参与性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针对农民培训,切忌讲深奥的、抽象的理论、原则等内容,同时要避免讲原理的出处、研究者、发展历史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农民学习者来说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时所有的案例一定要接地气,切忌使用诸如MBA培训案例、华为、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知名企业案例让农民学员讨论,因为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基本不可复制,只适用于在教学过程为学员讲故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学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项目,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全体学员为出主意,想点子,让学员体验其学习收获和价值。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趣味,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互动的游戏活动,让学员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员掌握这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让其以后服务其他农民时能够接地气,有成效。

(五)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应围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保等为农业职业经理人量身打造精品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应包括农业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与责任、市场营销知识、生产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采购与库存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目标管理知识、企业资源管理等模块,同时应加入ERP企业模拟商战的知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学资源上应开发对应知识的配套教材,教材内容应采用相应知识简化读本的形式,谈化理化,强化实践,将通俗易懂的案例融入教材,增加其生动性和趣味性,便于学习者自学。针对农业生产者的现实需求,应开发一套适用于垦区农业职业经理人自主学习的精品在线课程,从而使学习者可以随时学、针对学,使课程为真正有需求的学习者服务。

(六)科学遴选培训讲师

黑龙江垦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对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是绝大多数人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二是具有企业员工的性质,与普通的农业生产者不同,三是绝大多数培训对象学历较高,甚至还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培训师资的较高要求。首先,培训讲师必须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融汇贯通;其次,培训讲师必须懂农业生产,这样在讲解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不说外行话;第三,培训讲师应该充分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即需要讲师充分了解培训的文件精神,这样在培训过程中才能有效解答培训对象的各种疑问,实现有效教学、精准育人。当前很多培训讲师还不十分了解国家职业农民培训政策,教学内容针对性差,教学方法不灵活,影响了培训效果,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培训讲师的遴选和培训,建立培训讲师资源库,从源头保证培训的效果。

(七)规范培训考核评价

当前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考核评价多数还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此种考核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很多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符合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因此,应设计一套过程性考核方案,提高考核评价的针对性。一是要加强平时出勤、活动设计的考核,充分调动培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在终结性考核时可参照MBA的考核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案例考核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眼界等,具体在实施时,可以在培训对象入学时,充分调研培训对象的在农业生产管理的真实需求,结合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目标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评定,检验培训效果。

(八)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为了保证培训对象学以致用和能够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培训组织机构应该建立跟踪服务管理机制,保证培训效果落地。具体操作上应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网站,将垦区内受训者信息、农业生产信息、国家涉农政策和商业信息整合到网络平台,形成垦区助农扶农特色网络服务系统,并向农业生产者开发,可以适时发布供需信息,促进“三大一航母”建设;二是建立微信、QQ等社交平台,适时解答受训对象疑问等,便于受训者互通过信息,交流有无;三是应适时开展社交沙龙活动,通过线下直接面对面交流,寻找商机,促进涉农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 沙依兰,王馨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模式探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9(4).

[2] 晏志谦,姚利梅,王瑾瑜.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路径探索——以成都市为例.现代农业科技,2018(12).

[3] 夏燕英.创新培育模式 建設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农民致富之友,2018(8).

[责任编辑:马 欣]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