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中教师心理压力的正念干预
2020-03-27谢晶黄威
谢晶 黄威
摘 要: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给教师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正念减压干预能够有效消解这些心理压力。重大疫情背景下,应引导教师加强自我观照、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的正念干预练习,促使教师与学生携手共同抗击疫情。
关 键 词:公共危机事件;教师压力;正念干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3-000-03
正念干预是将正念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特定情境中的一套干预体系。多项实证研究表明,正念干预在缓解职场焦虑、疼痛、培养积极心理素质、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之际,关注教师身心状况,帮助教师减轻压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公共危机事件带给教师的心理压力
当代教师生活在一个压力递增的世界。数字技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新媒体陆续推广和应用,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不断发生变革,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这要求教师不断做出调整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并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
而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更是给教师造成了传统压力以外的其他压力。一方面,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教师活动受到限制,原本属于放松休闲的寒假时光被隔离在家,原先制定的假期工作和学习计划被打乱。与此同时,外界各种信息不断涌入,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增加,教师除了担忧自身和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之外,还牵挂班级学生的安全和思想、情绪状况。此时,教师心理、生理及行为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会感觉到恐惧、烦躁、焦虑、自责、抱怨等,并出现脑力迟钝、腹泻、便秘等生理症状。另一方面,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下,各学校、教育机构采取相应措施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各教育平台分享网络课程资源。可以说,线上教育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利用,但也给一线教师、家长、学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做好线上教学?如何缓解由于线上教学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如何做好时间规划和管理?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这都给教师增加了新的压力。
可见,在特殊时期,帮助教师学会在各种压力情境中有效调适,减轻教师压力负担,提升教师抗压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公共危机事件中正念减压干预的合理性
公共危机中的正念减压干预是在正念减压疗法的基础上,将正念减压技术及理论运用到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一套干预体系,有其理论基础、独特方式和丰富内容。
正念减压干预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1979 年美国麻省大学乔·卡巴金教授(Jon Kabat-Zinn)创立“以正念为基础的压力减缓”(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或简称“正念减压”(MBSR)课程,最初运用于帮助患者减缓压力与控制疼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正念减压已被证明在减压、解决与减压有关的健康问题、减少焦虑恐慌和忧虑、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极其有效。迄今,正念减压已成为西方开发最早、运用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一套正念介入体系,是许多其他正念介入课程借鉴、效仿的典范。[1]
正念减压干预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与临床情境,形成了多种以正念减压为基础的正念训练方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正念给身心健康带来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从缓解压力、减轻痛苦到提高睡眠质量,甚至还有可能帮助自己从消沉和上瘾的桎梏中跳脱出来。”[2]实际上,在意念保持清晰的状态下,检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就会发现大多数负性情绪、心理遭遇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如果我们把想法、思绪比作风,那情绪就是海,情绪的起伏就是海浪。因为风不断地吹,即想法、思绪、注意力不斷地涌现,所以海浪即情绪便不断地起伏。通过正念干预提高教师重新觉察并评估自己身体感受、心理情绪以及想法的能力,为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想法、思绪按下暂停键,得以有空间和时间来重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学会与他人调谐共鸣。例如,正念冥想练习培养教师初心、耐心、友善心以及接纳能力,正念自我关怀或慈心练习促进教师更加包容和理解等。通过正念练习,借助于身体的专注、觉察、感悟、体悟等方式,促使教师觉察身体感受、心理状态及情绪想法,从而帮助教师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缓解压力、提高心理韧性等,并最终实现教师身心健康与和谐的存在状态。
正念减压干预关涉教师身心健康,包含身体照顾、情绪管理、心灵滋养、人际关系等内容。其一,身体照顾是通过与正念相关的身体练习,增强练习者的身体意识和对身体的觉察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身体。比如,“正念饮食”练习将意识带入自身的饮食行为中,通过与食物建立联结,以充分感受食物对自身身体的滋养。“正念陪伴,伴休助眠”亦是身体的自我关怀,良好的睡眠对于稳定情绪、健康饮食以及提高免疫力以抵抗病毒至关重要,通过正念助眠,能够增强特殊时期的身体抵抗力。再者,“自我关怀的身体扫描”是通过专注身体体验,感受身体的完整存在,加强与身体的亲近,从而与身体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身体扫描“以最强的自我意识施于己身,逐段感知,留意身体的感觉与情感,最后达到身体与思想的和谐统一”[3]。其二,情绪管理是正念减压干预的重要内容,“情绪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通常在意念的湖面之下运转,就像一条在水下穿游的鲨鱼。如果我们不引导情绪,它会搅乱整片湖水”[4]。但是,很多人在情绪发生时,不是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而是任由情绪爆发。那么,通过自我在场的练习,如 “正念伸展”“声音的正念”“正念呼吸”等练习,能够很好地平复情绪,降低恐慌,释放焦虑,应对艰难时刻。其三,心灵滋养侧重于疗愈,注重促进内心的平和与灵性成长,比如,“应激下的身心安顿法”“疫情压力下的正念疗愈”“正念冥想调和身心”以及“正念面对死亡焦虑”等都是心灵滋养的重要内容。其四,在关系层面,以“正念交谈”“正念亲子关系”“正念慈悲——如何陪伴自己及他人”等为主题的练习,能够很好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引发的关系问题。为了阻断病毒传播,除了一线“战士”,几乎所有人被隔离在家,此时,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便成为公共危机事件中正念减压干预的内容之一。实际上,对于平时十分忙碌的家长、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等家庭成员,他们得以有更多的时间相互陪伴,这恰恰为我们关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契机。“正念会唤起我们对自己的亲密感,而这种亲密感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从根本上讲,正念与我们、与世界之间本身就是亲密无间的,这种亲密就存在于两者之间的间隙中。正念修习能立刻使我们触摸到世界以及我们内心中固有的善和美。”[5]总体而言,以正念为基础的压力减缓有其理论基础和丰富内容,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开展正念干预实践。
三、正念干预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重大疫情背景下,我们可以采取引导教师加强自我观照、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的正念干预练习,促使教师与学生携手等共同抗击疫情等策略,消解教师心理压力。
第一,引导教师加强自我观照。教师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作为教师,自我观照是一种拥有专业胜任力的表现。因为教师只有将自我照顾好,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陪伴学生、支持学生。正念干预为教师自我照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一方面,正确引导教师辩证看待各种身心事件。当疫情发生后,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是正常的,而且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比如,正是因为焦虑或恐惧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才会提醒自己做好防护措施,帮助个体应对危险,从而维护健康。另一方面,增进教师感观觉察能力,促进教师活在当下。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等感官是个体与外界的沟通和连接的渠道,利用感官的觉知真正地活在当下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大部分时候被人们所忽视,通过感官觉察训练,能够使教师将意识关注到自身的身体状态上,从而让身心安顿下来,全然地活在当下。
第二,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的正念干预练习。在疫情背景下,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正念。一是通过正念引导师的线上教学进行心理压力干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各地正念教师纷纷投入到抗击疫情中,比如,“武汉启心正念”第一时间召集八十多位华人正念教师,每日开展三场线上正念减压课程,有心理困扰的教师可自主加入正念练习中。二是根据音频自我练习。疫情发生之际,各正念平台免费开放教学资源,比如,NOW冥想、5P医学正念等,这些APP提供了丰富的正念音频指导,教师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和身心需要自主选择。三是将正念带入生活,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进行自我身心的照顾。正念的最终目是回到生活中,引导个体发现生活、融入生活,并促进个体以正念的方式来生活。在重大疫情背景下,正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良性的、平衡的生活方式。
第三,促使教师与学生携手共同抗击疫情。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同时,与学生携手抗击疫情理应成为教师的责任。另外,教师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当下的生活、工作中,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本身就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线上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以及及时与家长有效共教共育,等等。当教师真正关注到教育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即时性,并且正念地体验当下的教育活动时,便能够使其保持一种对教育的敏感性,从而发现丰富的教育资源,找到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教育智慧,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师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谢晶.正念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21.
[2][3]DK出版社.正念:专注内心思考的艺术[M].仲文明,周坤,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2,120.
[4]斯瓦米·拉瑪.冥想[M].刘海凝,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27-128.
[5]乔·卡巴金.正念:此刻是一枝花[M].王俊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