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
2020-03-27吕萍
吕萍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 库尔勒)
0 引言
低体温是指机体的体温下降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人的正常体温是37 ℃。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 ℃以下。麻醉恢复期则是指全麻过程中病人从无意识状态逐渐转为清醒状态并恢复完整保护性反射的阶段[1]。结合本次实验研究,观察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并进行研究与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于我院进行全麻开腹手术的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 例,其中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25~58 岁,平均(45.69±5.89)岁,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观察组60 例,其中男性40 例,女性20 例,年龄24~59 岁,平均(44.57±5.91)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保暖护理方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均采用全麻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即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随时监测,配合医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保暖护理方式,依据患者体温变化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6 ℃,可对患者需要使用的药液、血液、冲洗液等进行预热,并在术中做好对患者的防护,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变化。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变化情况,体温正常为36.3~37.2 ℃。血压正常范围脉压30~40 mmHg,心率正常60~100 次/min,理想心率应为55~70 次/min。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经由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对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于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变化情况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变化情况
组别 例数 体温(℃) 血压(mmHg) 心率(次/min)对照组 60 35.09±0.21 17.25±1.54 90.2±1.8观察组 60 37.17±0.34 15.34±1.07 71.2±1.5 t 40.316 7.889 62.812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以及忧虑心理从而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对回心血量以及血运循环等造成影响,或是由于麻醉药物以及进行手术时对患者输入药液以及使用冲洗液等对腹腔等进行冲洗时导致,还有对患者进行麻醉时,机体会在麻醉状态之下调节中枢抑制,出现产热减少、肌肉松弛等症状[2]。
目前临床进行手术时基本将手术室恒温设定为22~24 ℃,对于一般体质的人来说属于耐受范围,但老年人以及一些小孩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且对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术中低体温容易导致患者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等危险状况的出现[3]。
结合本次实验研究,对观察组进行全麻开腹手术的患者采用保温护理干预方式,依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调节手术室温度,对于患者需要输入的补液等提前预热,同时还可在术前帮助患者使用供暖设备保持体温等,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4]。
综上所述,当患者处于麻醉恢复期时术中低体温容易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在术中要注意对患者及时进行保暖护理干预,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效果,同时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