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下文本再构的策略研究
2020-03-26蔡丽萍
摘 要:单元整体设计下的文本再构是指教师在单元主题下把教材中本来的内容进行改编、整理和建构,设计出基于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本文以GO FOR IT七下Unit 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为例,提出进行文本再构的四项具体策略:单元版块的文本再构、处理新旧知识的文本再构、实现文化内涵的文本再构、借助情境的文本再构,旨在通过文本再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文本再构;策略研究
一、 研究的缘起
GO FOR IT教材在单元内部结构的安排上,在注重听与说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同时,更强化了英语阅读及写作的训练,并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单元容量大,学期课时紧张
GO FOR IT初中英語教材以七下为例,一本书有12个单元,每个单元分成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例如Section A部分有1a-1c,2a-2d,Grammar Focus 3a-3c,Section B部分有1a-1f,2a-2c,3a-3b,Self Check等。按照教学安排,每个单元5课时,既要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还要涉及单元复习、考试、作业讲评等,时间相当紧张。
(二)板块容量不均,目标达成困难
以七下为例,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但没有划出具体每个课时应该上到哪里。有时候Section A中的Grammar Focus 3a-3c比较简单,不到30分钟就把教学目标达成,接下去上又只能上一半,不接下去上又觉得课时不够用。Section B 2a-2c部分是阅读理解,内容稍难,课堂时间很紧张,有时候来不及讲的就要留到下节课,弄得老师学生都很尴尬。
(三)教学内容分散,需要教师整合
平常我们常说Section A部分是听说的输入,Section B部分是读写的输出。而教学内容只有教师根据学生学情与单元话题进行整合才能使单元教学更具整体性,才能在情景中运用所学,单元整体设计下的文本再构就是要把Section A和Section B中的词汇、句子、语法、语篇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它们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语篇,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进行对话。
二、 文本再构的研究设想
(一)概念界定
我们经常听到英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重新整理教材,进行文本再构,使再构的文本更适合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本文所讲的“单元整体设计”是指从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语用能力角度出发,根据教材单元的内容、按照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针对不同学情,对整个单元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在充分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解读与重新组合,它更注重于英语的语用能力与语言学习的整体认知。
本文所讲的“文本再构”是指教师把教材中本来的内容进行改编、整理和建构,设计出基于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能力的教学内容,进而拓展教学宽度。在深入地了解教材、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完整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整理,在文本再构中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文本内容。
(二)单元整体下文本再构的依据
1. 教材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要很清楚地知道每一部分在单元整体下的作用与培养的能力:
Section A 1a-1c: 主情景图呈现的是本单元的核心句型以及词汇,可以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单元整体内容及语用环境,该板块为词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听、说、读、写单词,并能在相应句型中进行运用。
无论是Section A中的 2a-2c还是Section B 中的1a-1c,两部分的听力教学都要求能够根据语言提示预测听的内容、能听懂简单对话、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听的能力,该活动一般与Section A 2d板块内容有关。
SectionA 2d:该板块相当于一节对话课,具有较为完整的情境性对话,其重点在于听懂理解对话大意,能够正确朗读所学句型,包括语音语调等,并且要求能在相应情境中恰当地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重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Section B 2a-2c:该板块为阅读教学,内容较多,题材多样化,有对话、杂志文章、日记、广告等,同时在阅读前有个小练习,帮助学生激活阅读背景知识,培养预测能力。阅读要求能认读理解核心语言,理解全文,同时最终要求读写结合,更注重读写的输出。
Section B 3a-3b:一般设有两个活动,第一次活动,一般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细节信息,更注重整体情境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完成写作框架,第二次活动一般要根据3a的框架,完成写作任务,考查写作能力。
Grammar Focus:该板块主要是梳理本单元中的一些语法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
Self Check: 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所学内容的词汇、句型与核心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板块等进行适当的整合改编,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删减。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进行延伸和拓展,科学而合理地把词汇教学、对话交流、阅读理解、写作输出等相互融为一体,从而成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2. 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我校的学生因生源等问题,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学习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缺少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除了学生英语的死记硬背,导致在卷面分上成绩不错,但在听、读、说方面有所欠缺。同时班级中大致出现了三种层次的学生,一种是教材中的内容吃不饱,一种是教材内容刚刚好,一种是教材内容吃不下。对于班级中不同英语学习层次的学生来说,在40分钟内如何将所学得到最大化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单元整体下文本再构的内容与话题设计
1. 单元整体目标
单元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使得整个单元更融合,更能提升英语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融合推进,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好单元整体目标,能帮助教师设计有效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更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力。
在文本再构过程中,一个单元中的不同教学内容可以重新组合,可以对相应的内容按照单元整体话题及目标进行调整。笔者以GO FOR IT教材七下Unit 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为例。
首先确定单元主题及单元整体目标。笔者在对整个单元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后,认为原先的单元主题“How do you go to school?”太过狭隘,经过整合后将单元主题确定为“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rules”,更为准确地定义单元整体内容,继而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及确定单元整体目标。
Unit 3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rules单元整体目标
1. 学生能利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o school?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It is about 2 km.”询问出行方式。
2. 学生能够使用词组:by plane,by train,by taxi,by ship,on foot,by bus,by subway,wait,slow down,go,stop,ride a bike,drive a car.表達出行方式。
3. 学生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ow do you go...?How does she\\he go...?”以及词组by bus,by taxi等来谈论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交通方式。
4. 学生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正确理解“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文章里有关上学交通方式的报道,能谈论相关话题。
5. 在谈论交通工具时能正确选择交通工具,通过学习能谈论中外交通文化差异,并能根据不同情境,提出安全出行的建议。
6. 学生能够熟知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自然渗透“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知道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驾驶习惯的差异。
2. 单课话题设计
单课话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整个单元的话题保持一致,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单课话题间要相互联系,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GO FOR IT七下第3单元在确立单元主题及单元整体目标后,笔者通过对整个主题的宏观考虑,明确单课话题是在单元主题范围内,又具有内在联系,不能彼此割裂。话题的设定最终是为了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它是文本内容的源泉,是语言输入的载体,分话题之间是有层次性的,或是难度层层递增,或是任务的增加等。Unit 3谈论的是关于交通方式以及交通规则,笔者将整个单元分成5个话题,即“Ways to go to school,Ways to go to the other places,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Obey the traffic rules,Same and different” 这5个话题都围绕主题“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rules”展开,从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上学到乘坐不同的交通去不同的地方,再到在乘坐过程中要注意的交通事项中体会中西方交通文化的差异,每个话题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层层递进。
三、 单元整体下文本再构的实施策略
(一)在单元整体下,进行单元版块的文本再构
Section A和Section B,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但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GO FOR IT 七下第3单元,笔者进一步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内容上的整合,形式上的创新。例如在学习第二课时Ways to go to the other places时,笔者将Section A 2a-2d 和Section B 1a-1e 进行了整合。因为Section A中核心句型“How do you get to...? How does he get to... ”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并不难,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引入Section B 1a-1e 听力部分How does Bob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First...,next...,then...,所以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有欲望表达自己的交通方式且符合实际需求。在第三课时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学习英语当然要了解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因此在了解大家如何乘坐交通工具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看看其他国家的小朋友们上学时的交通工具,因此,笔者拓展了国外的交通与学生上学方式。另外,将本单元本是第5课时的Self Check 提前,把Grammar Focus 和Section A3a-3c、Self Check整合在一起提到第4课时作为遵守交通规则课时教学,既可复习前面所学,又能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交通规则差异,渗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在单元整体下,处理新旧知识文本的再构
文本再构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单课文本内容,强调单课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新旧知识的链接以及知识技能的循环复现。文本再构输入的語言要保证主体框架语言有一定的复现率,这样才能确保再构文本对课堂教学主文本的辅助作用。这就要尝试将新旧知识进行文本整合再构,由浅入深,一步步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同时将所学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在七下Unit 3中笔者将核心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分别在五课时中进行了复现,在此基础上完成进一步的教学目标。
从语用能力上考虑,笔者牢牢地把控好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在确认了前三课的教学话题Ways to go to school,Ways to go to the other places,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及单课课时目标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语言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笔者将三课时的语用目标分别定为:感知模仿、理解表达、运用交流。例如在第一课时“Ways to go to school”,笔者以课文本身Sally和Dave去上学而展开的对话为语境,通过听录音感知核心句型及词组:“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does she\\he get to school?”“by bus、by bike、on foot...”。并对该句型进行学习模仿。第二课时“Ways to the other places”则通过听力练习,以Mary和Bob讨论How does your partner go to school? How does Bob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use? 复现前一课时内容的基础上递进新的核心句型“How do you get to... from...?”“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school?”和“How far is it from home to school?”等,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交流,实现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课时“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笔者 以Liangliang crosses the river every school day 在课间谈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学校的为情境,在通过句型“How does he get to school?” 由go on a rope way递进到新的词汇ferry,by sled,by boat,以及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原因的表述上。同时通过整体阅读来理解文本内容How do the students get to school? 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on a rope? Does Liangliang like the way? Whats his dream?...,达到灵活运用目标语的目的。
同时,笔者认为新旧知识文本再构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本单元的内容,要将之前学过的七下第2单元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相关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再构,这样学生才能将前后知识进行连贯,丰富语言知识,拓展语言水平。
(三)在单元整体下,实现文化内涵的文本再构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GO FOR IT 教材将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情、生活常识等有目的地介绍西方的习惯与文化,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对比中增加学生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从而更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这门语言。例如Section B 3a:Read the e-mail from your pen pal Tom in the US 中可以拓展美国的交通安全规则。
教学片段
T:In the USA people on the bikes must wear the helmets. Its a traffic rule. What else about the traffic rules do you know? Now lets see the picture. Can you tell me the same and the difference?
S1: In China,you must keep to the right.
S2: In England,you must keep to the left.
S3: The traffic lights are the same.
...
T: How about in Hong Kong,China? Now lets see the picture.
S4: In Hong Kong,we must keep to the left.
T: Yes. Lets see this sign. It means “You must look right before you cross the road. You can see this on the road in Hong Kong.”
“A helmet. In the USA 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one.”通过一定的语境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英语。
(四)在单元整体下,借助Section B 3a-3b情境的文本再构
Section B 3a-3b是學生比较感兴趣的情节,学生更能被情境阅读材料所吸引,既有国内外文化上的差异,又能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因为这一环节是读写环节,很多时候教师往往会因为课时安排不够,或者引入情境教学后无法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整合教材资源进行文本再构后,这部分的情境文本大部分的语句都是这个单元中的重点词句,以情境的形式呈现,在情境中学习,学生更乐于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拓展与延伸。
笔者在Section B 3a-3b教学中进行Obey the traffic rules拓展教学,首先以视频形式呈现不同国家的上学的交通方式,让学生了解整体内容,其次通过讨论,了解中西交通方面的差异。最后通过游戏Same and different 来比较中西交通及规则的差异。
()1. In the UK,peopl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In China,people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2. In China,before crossing the road,we must look right,then left.
()3. The doubledecker is same as in London.
()4. There is no door on the bus.
經过读与看之后,对比中国与英美等国的遵守交通法规之间的异同点,收集信息,并以写作形式,实现有效输出。
四、 单元整体设计下文本再构的成效
笔者在单元整体设计下进行文本再构,将再构的文本带进课堂,一年实践下来,许多孩子的英语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一)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文本再构之前,笔者对两个班的90个同学做过一次英语课堂的调查,调查主要包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课堂的喜欢程度、对文本的喜爱程度、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对英语表达的欲望等,当时很多同学表示,到了现实情境中,不知道该说什么,对英语课堂的兴趣不高,学习较为被动。笔者通过单元整体设计下的文本再构后,又一次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了调查,与第一次调查
结果比较发现:
从上表1、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文本再构后,很多同学对新的文本内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并且文本再构后的教学内容更加能让学生接受,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不断地复现旧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二)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
文本再构让每一节课都环环相扣,新旧相接。学生在学习时通过不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每个知识点都成螺旋式上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听、说、读、看、写等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地,加强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效联动,提升了“语用”能力。在研究前后笔者分别对学生进行了人机对话测试,以A(90分以上),B(75分—89分),C(60分—74分),D(60分以下)作为衡量学生口语测试的四个等级,两次测评结果如下。
如上表所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A档学生明显增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英语课堂在单元整体下实施文本再构教学以来,学生接触到的文本内容材料更加多了,单课与单课话题上也有了相关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有了递进的一个过程,而且在创设的语境下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增强了,更乐于去表达,去交流。
文本再构其实是以英语教材为出发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整体把握单元的思想,并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中,从整体上确定主题及话题,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课时目标,呈现完整的语言,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升与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
[2]陆建松.幸福教育:单元设计引领文本再构[M].新课程深度视点,2013(3).
[3]潘开英.文本再构:“用活教材”的一种路径——立足英语教学的探究.教育研究与评论[M].初中教育教学,2013(11).
[4]李宵婷.浅谈“文本再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英语教学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11).
作者简介:蔡丽萍,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