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大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程说课设计

2020-03-26任素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护理学课程内容实训

任素娟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8)

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倡导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多种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迅速出现,为使线上线下教学充分融合,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说课进行了整体设计,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改革思路9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课程性质、地位及作用

1.1 课程性质及地位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我院在制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护理、助产专业学习,于第二、三学期开课。学习基础护理学可以为步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操作基础。

1.2 课程作用

基础护理学是前期人体解剖学、护理礼仪及人际沟通、护理学导论等课程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专科护理学学习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2 课程目标

2.1 人才培养总目标

在反复调研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培养出适合岗位群(见表1)的护理人才,我院将高职护生的培养总目标定为:经过3年的学习,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精湛操作技能,能胜任护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表1 护理专业人才就业范围及岗位群

2.2 课程目标

紧扣人才培养总目标,将基础护理学课程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素质3个层次目标。

2.2.1 知识目标 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满足护理对象需求的护理理论知识。

2.2.2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2.2.3 素质目标 培养拥有爱国主义、人文主义情怀及爱伤观念,提升总体护理服务水平。

3 课程内容

3.1 课程内容模块划分

本着服务对象需要、岗位必备原则,将本课程内容定为三大模块: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和出院护理,具体包括7个大项目,27个重难点任务,总学时176学时,理论与实践比1∶1,见表2。

表2 课程内容模块划分

3.2 教学重难点

按照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反思及临床带教教师反馈,制订教学重难点。

3.2.1 教学重点 基础理论知识,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3.2.2 教学难点 各项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爱伤观念的培养。

4 课程设计

4.1 课程设计理念

依据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地区行业发展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开放系统论为理论框架进行了课程设计,即整合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制订并实施教学计划,全程评价教学效果。

4.2 学情分析

本门课程开设于高职护理专业第二、三学期,学生均为“00后”,通过师生座谈发现,智力因素上他们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但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碎片化。非智力因素方面他们热情活泼、荣誉感强、运用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力强,但团队意识和爱伤观念欠缺。

4.3 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学生的特点,将课程内容拆分整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完全对应岗位工作流程,学习过程设定在服务对象入院、住院、病愈出院的大背景下,逻辑主线清晰,各模块理论知识和能力可以顺利迁移运用[1-3]。顺着主线,知识的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每个项目按知识点难易程度、重要程度分配学时,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真正做到“三全”育人[4-5]。

5 教学实施

5.1 教学场所

为完成教学计划,教学场所不固定在教室,在包括校内多媒体示教室、仿真实训室以及校外的见习医院、社区等多个场所展开教学。

5.2 教学方法

选取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仿真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临床情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5.3 教学手段

具体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视听技术等多种手段,使学生能够在读中学、问中学、动中学、练中学。

5.4 具体实施案例

以肌内注射为例,分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提升阶段。

5.4.1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App上上传肌内注射定位法的动画、微课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好奇心及学习兴趣。然后发布案例,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上传平台,并在讨论区给予学习反馈。

5.4.2 课堂实施 课上教师以新闻案例导入教学,展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紧扣人才培养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层层细化。学生分小组协作,分析目标任务,进入想一想、找一找、画一画、练一练的自主探究环节。随后学生进入仿真实训室分组模拟演练,实训室循环播放肌内注射电教视频,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真人注射,掌握重点内容。最后师生总结评价,突破难点,教师留取课后作业。课上真正将教、学、做、评充分融合,四位一体。

5.4.3 课后提升 课后学生完成绘图作业,录制规范的操作视频上传平台,并在平台上完成章节知识点答题进行检测。同时护理实训中心全天开放,全网络覆盖,学生可反复练习技能操作,对课上内容进行巩固提高。

5.5 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为课程设计进一步完善提供反馈。通过知识点提问抢答、平台答题小测试等方式进行课堂达标评价,占总成绩的20%。学期末以理论结业试卷、技能单列考核进行结果评价,占总成绩的80%。护生实习出科由临床带教教师考评。毕业考评分两部分,一是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人机对话答题。二是进行病例分析考核。如此,形成本课程全过程、多方位、促发展的评价机制。

6 教学资源

6.1 教材选择

本门课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连辉等主编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护理学》,本教材以案例导入教学,内容新颖、易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同时选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书作为参考用书。

6.2 数字化教学资源

开发使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图书馆在线视频系统、智慧职教云平台、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及台式歌德点播系统。

6.3 校内实训基地

6.3.1 护理实训中心 我院护理实训中心为辽宁省创新型护理实训基地,总面积6 345m2,配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内设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ICU、婴儿沐浴室等多种多功能病房,实训课开出率100%。同时实训中心开展了失智老人、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多种培训及各层次护理技能竞赛,发挥其多元化并服务社会的功能。

6.3.2 医养结合护理院 我院医养结合护理院是省内唯一一家由高校创办的医养结合型护理院,建筑面积5 210m2,设备完备、环境优美,为学生课间见习提供场地。我院依托护理院成为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6.4 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五十余家实习基地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均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满足学生毕业实习需求。

6.5 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起主导作用。我院护理专业带头人为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护理教育学会主任、铁岭市党代表、先进工作者,在她的带领下,护理专业建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教学团队。团队共有专职教师23人,兼职教师7人,年龄学历结构合理,且全部为“双师型”教师,满足教学需求。

7 教学效果

7.1 学生方面

通过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我系学生有的路边勇救伤者、有的拾金不昧,并因此获赠锦旗、感谢信,被当地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好评。学生志愿者多次深入社区服务群众,受到群众一致赞誉。

7.2 课程方面

学生喜欢这门课、网上评教分均在99分以上,同行、督导专家对本门课程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本门课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7.3 竞赛方面

护理专业学生连续多年在全国、辽宁省、铁岭市护理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护生在实习岗位技能大练兵中也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团队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取得了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7.4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护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年在95%以上,并逐年上升。

8 课程特色

回顾基础护理学教学特色可以总结为4点:(1)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课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融合了行业专家的建议。(3)每年举办各层次护理技能大赛,真正做到以竞赛带动专业发展。(4)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各网络手段和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9 改革思路

(1)护理教育应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标准和教材,培养适合国际交流的护理人才。(2)推进标准化病人基地建设,使标准化病人使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3)完善操作技能的客观考核体系。(4)与行业专家深入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使教材内容匹配岗位工作流程。

猜你喜欢

护理学课程内容实训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