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视野下的PBL教学案例撰写
2020-12-29段梦瑾赵自刚
段梦瑾,赵自刚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小组教学及共同学习,由学生根据导师提供的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找数据、资料来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PBL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1]。教学案例是PBL教学的核心,好的案例是实现PBL教学目标的基础。在参与了两个学期PBL课程的学习之后,作为一名医学生,笔者对PBL教学有了一些体会[2-3]。在此,站在普通医学生的视角,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浅谈笔者对PBL教学中关于案例撰写的一些想法,希望能为教师在撰写案例时提供一些参考。
1 注重PBL教学案例的情境设计
在作文课中,教师曾经讲过很多种关于使文章变得有趣的方式,比如开门见山、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等,这些手法运用的目的都是使其更加吸引读者,让读者进一步沉浸到故事当中,设身处地并且引人深思。进行PBL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在教师的推动下被动学习,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讨论、自主获取知识,那么就失去了进行PBL教学的意义。因此,对于参与PBL教学的学生来说,适当增加案例中的故事情节,在启迪学生临床思维[4]的同时,会提高学生对于案例的兴趣,使学生有进一步探讨下去的想法和动力。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许只是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认良好的临床情境真的有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引人入胜的临床情境,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印象,在以后回想起来能够对于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巩固。因此,加强案例的情境设计,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2 加强PBL教学案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案例的设计应该贴近生活,有一定的真实感,让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更有利于学生站在医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为患者考虑一些生活实际的问题。
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些独特的社会现象,如“独居老人的烦恼”的案例在这个方面就非常成功。在这个案例中,“刘阿姨”的形象就塑造得非常丰满,也可以看得出教师在准备案例的时候非常用心,大家也感受到了教师的用心良苦。在案例介绍中,我们能够得知“刘阿姨”是一个脾气很倔、爱打麻将、喜欢吃羊肉的人,同时通过对于隔壁“赵阿姨”以及“刘阿姨儿子”的侧面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热心又温柔的“赵阿姨”以及远在他乡工作关心母亲却又无能为力的“刘阿姨儿子”。这仿佛就是我们在小区里聊天会聊到的邻里间的事情,真实而又容易引起共鸣。通过对“刘阿姨”这样一个角色的描写,展现了儿女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父母留在家中却无人照顾的现象,突出体现了独居老人这样一个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值得被关注的社会人群。同时,这个案例也引导学生对社区医院的关注。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但目前社区医疗体系仍不完善,通过这个例子也让学生看到了社区医院发展的前景,认识到发展社区医疗的重要性,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视野。可见,当案例贴近生活的时候,学生就愿意去接受它,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案例,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学生变得希望去了解它,希望为患者排忧解难。因此,案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够促使大家各抒己见,激发头脑风暴,实现学习目标。
3 注重PBL教学案例中病情的递进
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在尽可能满足课时要求的同时,应丰富每节课所涉及的知识,所以就涉及患者病情递进的问题。对于病情递进来说,其实与情节的跌宕起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应该结合起来。当然,如何将每一幕的病情都设计得充实又合理确实有困难,虽然站在学生的视角来提出这个看法很简单,但这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在PBL教学过程中,最尴尬的时刻莫过于毫无进展、无话可说以及一眼看破结局,失去热情。前者是因为查完了大部分关键词以及不太懂的内容后所有的讨论戛然而止,然后一筹莫展;后者则是因为所有的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在脑海中、书中或者网页中检索一下,就能够锁定目标,于是失去了热情。这样就难以实现学习目标。站在学生角度,他们对于每次课的期望就是,在顺着病情或者关键词梳理一遍的时候,能够遇到几个比较熟悉的症状,对一些不太懂或者不是很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能够相互补充,经过案例中的病情梳理之后,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为自己的猜想列出依据。对于不是很透彻的部分可以进一步查找资料,每次案例背后的疾病不一定要在我们的猜想之中,毕竟PBL教学案例结果是“预料之外,意料之中”才更能引人深思。因此,在PBL教学案例撰写过程中,要把握好病情的递进,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获取知识。
4 兼顾PBL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与知识扩展
如何兼顾案例的难易程度与知识扩展,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一个难题。但是案例的难易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非常关键。如果案例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在课堂讨论过少,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学生的收获比较少,对于临床思维的锻炼也不够,达不到学习目标。但是案例过于困难,又会使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毫无方向,降低了课堂效率。
对于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的把握,建议教师选取一些在以往课程中涉及的典型疾病为基础并进行延伸,可以是比较相似的疾病也可以是以它为病因的疾病,毕竟进行PBL教学更多的还是对于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新知识的统筹兼顾,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知识拓展。如“艰难抉择”就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案例,尤其是第一幕,确实让人困惑。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认真分析了,并且为了不使真正的疾病成为“漏网之鱼”,大家采取了多种分析或假想模式,各种系统的疾病写了半个黑板,但是对随后几幕的学习帮助不大。原因是什么呢?其一是因为教师对癌症的部分很少提及,学生对于癌症的了解程度不深;其二是学生对于以往旧知识的复习非常浅,对于新知识也不够了解,没能将它们串联起来去构成知识网络的框架。所以,尽管这次教学想给学生了解癌症的机会,但由于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过多,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导致这一节课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到了这次课的后期,大家都处于一种倦怠状态。所以,尽管PBL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但是必须要兼顾案例的难易程度与知识扩展学习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5 注重PBL教学案例启迪临床思维的达成度
临床思维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必备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将书本知识应用于临床诊疗的能力,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临床决策的能力,组织整个疾病诊疗过程的能力[5]。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达成,而是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日积月累。而现在开设的PBL临床思维训练课程,其实就是在帮助医学生进行这样一个简单的训练,以使他们日后能更好地融入临床工作。
在进行PBL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也就是以学生所学的学科为依据来进行训练。尽管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中,教师会结合临床给学生灌输一些简单的案例,但由于学生接触临床较少,所以教学案例应着重于基础医学知识,或者单一器官及系统的疾病,这样学生从基础知识做一些简单的知识整合之后,再去做条理清晰的临床思维延伸,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案例应注重学习基础知识与启迪临床思维的统一,做到临床思维培养的逐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