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疗效及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2020-03-26卢佳佳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鼻息肉阿奇布地

卢佳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苏扬州 225200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是鼻腔出现的一类炎症反应性疾病,多出现在鼻窦局部骨质、鼻窦黏膜,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疾病[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着非常复杂的发病机制,当前临床还没有完全阐明具体的病理机制,也没有发现特效治疗药物, 多以手术切除后联合药物治疗方法进行[2]。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术式,通过将鼻窦新生物切除,使病变部位解剖结构恢复正常,提供给鼻腔鼻窦的黏膜形态、功能恢复的有利环境[3]。 不过因为手术会使鼻腔鼻窦黏膜受损, 术后容易出现炎症反应,为了保证术后顺利康复,多需要联合术后用药[4]。 该研究以该院2017 年8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64 例患者为对象,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在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164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2 例,男39 例以及女43例,年龄25~63 岁,平均年龄(42.62±13.36)岁;对照组82 例,男37 例以及女45 例,年龄27~65 岁,平均年龄(43.58±14.14)岁。 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诊断标准[5];②接受相同手术治疗; ③术后需接受药物治疗; ④无药物过敏反应;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2)排除标准:①病情处于急性期;②伴有其他鼻腔疾病;③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④治疗依从度过低;⑤伴有恶性肿瘤。

1.2 方法

术后当天就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 持续应用5 d,从手术结束后第2 天开始将术腔填塞物取出, 从术后第3天开始借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对照组利用布地奈德喷鼻, 每天选择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30109,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30020 健)喷鼻2次,患者每周要回医院门诊换药,并进行1 次术腔清洁处理。 持续治疗4 个星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喷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奇霉素治疗 (注射用阿奇霉素 规格:0.125 g,国药准字号:H20000197 ), 每次选择0125 g 注射用阿奇霉素溶于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 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1 h 内滴完,治疗1 次/d。 持续治疗4 周。

两组患者均接受持续3 个月的随访。

1.3 评价指标

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除,鼻内镜复查没有黏性或者脓性分泌物,黏膜彻底上皮化,窦口呈良好开放,没有水肿表现,没有囊泡生长;好转: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鼻内镜复查显示术腔一半以上上皮化,窦口良好开放,存在少量分泌物,有轻微肉芽组织形成;无效: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

复发标准: 达到痊愈标准后再次发现黏膜有大范围息肉样变, 窦内存在多个不同大小的息肉组织, 水肿重度,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

上皮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术腔黏膜上皮化比重、完全上皮化所花时间,上皮化标准:黏膜表面光滑且紧密连接骨壁,在黏膜的紧密覆盖下骨壁清晰显示各部隆起,窦口通畅。

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 个月进行测定,分别经鼻内镜摘取鼻息肉、鼻窦粘膜制成病理切片,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接受术后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34%,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n(%)]

2.2 黏膜上皮化及复发率

观察组黏膜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黏膜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黏膜上皮化及复发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mucosal epithelialization and recurrence rate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 个月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3 个月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患者在接受鼻内镜手术后因为需要长时间换药,术前发生粘连的风险高,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临床多选择在术后联合用药治疗[6-7]。 常规治疗方法为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术腔冲洗, 选择局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实施喷雾治疗,不过临床显示疗效并不满意,效果发挥较慢,同时术腔黏膜上皮化变化并不明显[8]。 所以临床一直在积极探索其他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比较[(±s),个/0.25 mm2]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eosinophil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0.25 mm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比较[(±s),个/0.25 mm2]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eosinophil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0.25 mm2]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n=82)对照组(n=82)t 值P 值30.46±12.28 31.24±11.86 0.414 0.680 9.86±3.35 15.37±4.69 8.657 0.000 5.18±1.75 9.63±2.34 13.791 0.000

研究显示[9],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中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良好效果, 这类药物可以有效调节机体中致炎细胞因子的生成。 阿奇霉素是一类典型大环内类抗生素,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抗炎作用明显,可以加快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对黏附分子的形成起到有效抑制,实现对鼻腔黏膜炎症反应的控制[10]。通过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能够有效清除鼻腔分泌物,维持鼻腔的湿润度,实现鼻腔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能够加快黏膜上皮化[11]。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术后接受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后, 患者总有效率为96.34%, 黏膜上皮化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91.46%(P<0.05),证实两药联合能够更迅速缓解症状,有效缩短上皮化时间,获得更迅速的上皮化转变。 另外该研究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8.54%(χ2=4.731,P<0.05),表明两药联合用于术后患者治疗中较单药应用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复发率更低,治疗安全性更高。

嗜酸性粒细胞多聚集在真菌周围, 而真菌是抗原刺激T 淋巴细胞,经T 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趋化,嗜酸粒细胞会脱颗粒,有多种细胞毒素蛋白释放,这些蛋白会损害鼻粘膜以及上皮,引发鼻窦炎、鼻息肉[12-13]。 所以治疗通过降低嗜酸粒细胞水平, 对于加快患者病情缓解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观察组治疗后1、3 个月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别为(9.86±3.35)、(5.18±1.75)个/0.25 mm2,均低于对照组(15.37±4.69)、(9.63±2.34)个/0.25 mm2(t=8.657、13.791,P<0.05),类似研究显示[14],实验组术后1、3 个月嗜酸粒细胞计数为(9.09±2.14)、(5.26±1.89)个/0.25 mm2,均低 于 对 照 组(16.92±7.54)、(7.88±3.61)个/0.25 mm2(P<0.05),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两药联合应用能够对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形成更有效控制, 促进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对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有良好抑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息肉阿奇布地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分析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阿奇,出发
布地奈德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骨桥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