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斜视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2020-03-26刘虹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直肌斜视移位

刘虹

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山东龙口 265700

斜视是眼部疾病中的一种, 属于眼外肌疾病所导致的双眼视功能异常。 斜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视觉功能,同时斜视患者还可伴随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弱视等病症表现[1]。 临床中针对斜视可采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手段, 该次研究中所关注的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2]。 以往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斜视的治疗中可结合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情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3]。 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斜视的手术治疗也从传统常规手术发展成为显微镜下手术, 在操作上也存在着水平直肌移位与外直肌单纯后徙等多种选择[4]。 研究中以2010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不同手术治疗的100 例斜视患者为例, 经由一系列对比调查,分析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斜视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出在院内接受手术治疗的斜视患者50 例做对比研究,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其中50 例外直肌单纯后徙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另外50 例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0 例,40 眼,女20 例,20 眼;年龄19~40 岁,平均年龄(30.26±3.48)岁。观察组:男32 例,45 眼,女18 例,18 眼;年龄20~40 岁,平均年龄(29.68±3.07)岁。 纳入标准: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调查前获取到患者及伦理委员会同意;符合斜视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两组患者之间并不存在年龄与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Parks 切口,常规分离结膜下组织,筋膜囊与节制韧带等组织,钩取内外直肌,用6/0 可吸收缝线做直肌上下边缘双套环缝线,缩短或后徙内外直肌。观察组:水平直肌移位术,具体如下。

①外直肌肉、 内直肌肌止端垂直方向移位数治疗AV 类型斜视, 针对伴随双上斜肌亢进的A 型外斜视或内斜视,单纯实施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未选择双上斜肌断腱术,将外直肌后徙联合向下移位矫正A 型外斜视。 肌肉移位距离为二分之一肌腱宽度。 做直肌移位操作过程中,应用角膜缘切口,测量后徙与移位距离时均从角膜缘开始[5]。

②实施外直肌与内直肌肌止端垂直方向移位术治疗垂直性斜视。 同一只眼镜上水平直肌的肌止端同时向下移位降低眼球位置,同时联合直肌后徙或是切除术[6]。

③水平直肌肌腱完全移位到上直肌肌止端两侧。 在麻痹眼上,优先做牵拉试验证实下直肌无痉挛时,分别将内直肌与外直肌上段缝线固定到上直肌肌止端, 下段缝线固定位置比上段缝线更接近角膜缘[7]。

1.3 观察指标

①时间与出血量: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每条肌肉手术时间进行统计;②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具体评估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③双眼恢复情况: 对两组患者术后双眼情况进行统计;④双眼融合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双眼融合情况进行统计;⑤眼位回退:对两组患者眼位回退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对比

在手术时间等指标上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68±1.02)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26±2.06)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每条肌肉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对比结果(±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对比结果(±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组别 术中出血(mL) 手术时间(min) 每条肌肉手术时间(min)观察组(n=50)对照组(n=50)χ2 值P 值5.68±1.02 8.26±2.06 8.526 0.028 35.06±5.04 34.05±4.15 2.626 0.125 14.52±0.26 13.62±0.26 3.165 0.098

2.2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在综合疗效上对比,观察组50 例均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中有5 例患者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9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3 组间双眼恢复情况对比

在双眼视力恢复情况上观察,观察组45 例恢复双眼视力,4 例患者立体视,1 例患者无同时视,对照组患者22例恢复双眼视,23 例立体视,5 例患者无同时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组间双眼融合情况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 术前两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之内两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双眼恢复情况对比结果[n(%)]Table 3 Comparison of binocular recover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表4 两组患者双眼融合情况对比结果[n(%)]Table 4 Comparison results of binocular fus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5 组间眼位回退情况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1 月、2 月、3 月眼位回退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月眼位回退情况对比中, 观察组出现眼位回退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眼位回退情况对比结果[n(%)]Table 5 Comparison of eye position reg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6 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

在满意度上进行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中有7 例患者表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总满意度为86.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结果[n(%)]Table 6 Comparison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临床中针对斜视可采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手段, 该次研究中所关注的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8]。在斜视患者治疗的手术方面也存在着多种选择, 还需要结合医疗环境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做具体设计。 该次研究中所关注的是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斜视的临床效果[9-10]。以往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11-13],水平直肌移位术是现代临床中针对斜视患者治疗所采取的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研究中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首先,在手术时间等指标上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68±1.02)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26±2.06)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每条肌肉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并无显著差异。 观察组50例均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中有5 例患者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90.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以往有关学者[4]针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经不同方案治疗,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 而传统治疗方案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0%,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此结果与该次研究结论较为相似。 以上结果从时间与出血量以及临床疗效几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充分证实了观察组所采用的手术方案更为安全,且疗效确切。 其次,患者恢复情况方面,在双眼视力恢复情况上观察,观察组45 例恢复双眼视力,4 例患者立体视,1 例患者无同时视,对照组患者22 例恢复双眼视,23 例立体视,5 例患者无同时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调查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之内两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 观察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证实了,观察组所采用的手术方式更有助于调节斜视患者的双眼融合功能,而双眼融合功能是视觉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说明此种手术方案有利于辅助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 两组患者在1、2、3 个月眼位回退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个月眼位回退情况对比中,观察组出现眼位回退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结果证实了在观察组采用的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地避免眼位回退情况的发生, 避免斜视疾病的反复。 最后,在患者评价方面,满意度上进行对比,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中有7 例患者表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6.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结果从患者主观判断上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案, 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效果以及整个治疗过程更为满意。 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整体疗效较为显著,且预后良好,由此提升了患者对于临床服务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治疗方案,在术后配合适当的康复锻炼具有其必要价值。 例如可用动物、笼子画片,促使患者主视眼注视动物画片,另眼注视笼子画片。 指导人员将笼子侧镜筒固定在零度,促使患者移动动物侧镜筒,并进入到笼子中,指导人员再次移动镜筒使动物移出笼子,做反复的出入训练。

综上所述,在斜视患者的治疗期间,可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进行, 而患者斜视类型的不同也应该选择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案,该次研究结果证实,与以往临床手术方式对比,水平直肌移位术可达到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猜你喜欢

直肌斜视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发现斜视后应该如何治疗,你知道吗?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直肌返折术治疗水平斜视60例临床研究
斜视手术后如何防复发
孩子“心不在焉”可能是斜睨眼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连接带内胶原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