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核心城市群“空间剥夺”效应研究

2020-03-26

市场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市群天津市京津冀

陈 哲

一、引言

“剥夺”一词最开始用于西方社会学研究社会公平问题,后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被应用于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环境保护方面。“空间剥夺”是指开放区域环境下低等级城市的人口、资源、技术、资本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活动被高等级城市进行吸收及“剥夺”的现象。目前对空间剥夺的研究已深入到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剥夺现象层面。国内关于空间剥夺的研究不多,还处于起步阶段。王兴中等系统分析了国外对空间剥夺以及城市社区资源剥夺研究的现状、内容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研究理念、流派、原理与方法。吴兵、王铮给出了不同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了城市的各个发展阶段,给城市系统中的核心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王昱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定性研究及分析了县域经济中空间剥夺效应的存在与作用机理。马永红、朱良森定量研究及分析了单核城市系统中心城市空间剥夺效应。马洁、狄乾斌以空间剥夺为视角研究及分析了辽宁省城市经济联系。当前的研究集中于空间剥夺的理论层面,多为定性分析其作用机理、过程及效应,定量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研究基于经济引力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市群构建空间剥夺模型进行空间剥夺效应研究。

二、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京津冀处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邯郸、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邢台、衡水11个地级市。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天津被确定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京津冀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二)“空间剥夺”的界定及作用机理

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相比,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存在更高的预期收益,会吸引经济要素向核心城市流动。这种流动的表现就是空间剥夺。在城市发展阶段,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是空间剥夺。空间剥夺以核心城市为个体,由于核心城市的经济质量或者经济发展程度更高,规模更大,会对核心城市周边的其他区域进行空间剥夺,而剥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对核心城市带来积极的影响。空间剥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规模和人口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三)模型构建

类比万有引力公式,从经济质量及可达性分析空间剥夺效应。影响经济质量的因素主要有GDP、人口。影响可达性的因素有交通方式、交通距离、时间成本及交通方式所占的权重。经济地理学中城市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为Iij=

空间剥夺现象实质上是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质量的差异造成的结果,所以空间剥夺的度量是城市与周边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强度的一部分,本文称之为空间剥夺强度。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的相互作用也是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一种,因此本文采用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空间剥夺模型。

城市间的经济引力模型为:

式中Gi、Gj为i城和j城的地区生产总值,Pi、Pj为i城和j城的人口规模,M为城市经济质量,D2ij为i城和j城之间的交通距离的平方,F为城市间的经济吸引力强度。

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空间剥夺与城市间经济引力有关,或者说与经济质量还有可达性有关。经济质量是权衡经济实力大小的指标,经济质量越大代表其对周边的经济辐射能力越强。本文研究的京津冀城市群,选取反映经济质量的指标有GDP、人口,可达性选择最短旅行时间距离。因此空间剥夺模型为式中,Gi、Gj为i城和j城的地区生产总值,Pi、Pj为i城和j城的人口规模,D2ij为i城和j城之间的交通距离的平方,Fj为j城空间剥夺的抵抗强度,Fs为i城对j城的空间剥夺强度,Sj为空间剥夺系数。

周边城市对空间剥夺的抵抗强度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下:当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的质量相当,它们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呈现动态平衡,不存在一方剥夺另一方的现象,此时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的经济吸引力强度为抵抗强度。空间剥夺强度是由城市间经济吸引力减去抵抗强度而来。不难理解,当两个城市经济质量相当的时候,距离也处在两城市间经济影响范围之内,两城市的经济质量对经济要素流动的效果相同,也就是说经济要素的流动处于动态平衡中。此时,空间剥夺强度为零。

三、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剥夺效应分析

(一)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质量分析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得到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GDP 及人口,由此计算出2010 ~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质量。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和天津市相较于其他城市经济质量较大,可以归为一类;石家庄、唐山、邯郸和保定经济质量相差不大,可以归为第二类;剩下的城市经济质量较小,归为第三类。北京市和天津市经济质量近八年来逐年递增趋势明显,其他城市经济质量近八年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城市群为双核心城市群,北京市为第一核心城市,天津市为第二核心城市。

表1 2017年各城市经济质量

图1 2010~2017 年各城市经济质量变化趋势

(二)京津冀城市群可达性分析

城市引力模型中的D表示城市间的可达性,度量可达性可以用时间距离,也可以用空间距离。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城市间经济要素的流动主要通过铁路、公路交通,但城市间的物价指数差距大,交通运输单位成本不一样,所以本文选取最短旅行时间距离表示D。经网络地图软件查询,北京市和天津市到周边各城市的最短旅行时间见表2、表3。

表2 北京市距周边城市最短旅行时间距离

表3天津市距周边城市最短旅行时间距离

(三)空间剥夺效应分析

由各城市经济质量M以及最短旅行时间距离D,分别计算北京市和天津市对周边城市经济2017年的空间剥夺强度及2010~2017年的空间剥夺系数,见表4与图2。

表4 2017北京对周边城市空间剥夺强度

图2 2010~2017年北京对周边城市空间剥夺系数

先以北京市为核心城市研究北京市对周边城市的空间剥夺效应,从图2 可知近八年来除了天津市、石家庄市剥夺系数略有减小外,其他城市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即近八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相较于北京市其他城市的经济质量增长率基本相同,天津市和石家庄市经济质量增速略大。从表4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对周边城市经济的空间剥夺强度中,最大的是天津,其次是廊坊,接着才是保定、石家庄,而经济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和保定(表1)。结合模型分析可知,这种结果是由可达性D导致的。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空间剥夺强度数值较小,其原因是它们与北京市之间的可达性较差。

表5 2017 年天津对周边城市的空间剥夺强度

图3 2010~2017年天津对周边城市空间剥夺系数

以天津市为核心城市,分析除北京市外天津市对京津冀城市群里其他城市的空间剥夺效应。从表5可以看到廊坊市的剥夺强度数值最大,主要原因是天津市与廊坊市之间的可达性较好,经济交流较频繁。承德市的空间剥夺强度最小,结合表1、表3分析可知,这个结果是由经济质量和可达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图3可知,石家庄和保定空间剥夺系数近八年来略有减小,唐山市略有增大,其他城市基本上不变。也就是说相较于天津市经济质量增长速度,河北省的城市经济质量增长速度与其基本上一致。

四、结论

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推导建立空间剥夺模型,定量分析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双核心的城市群的空间剥夺效应,进一步研究其经济空间结构状况。

空间剥夺模型中,空间剥夺强度可以度量核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经济质量的影响范围,同时也能间接反映出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空间剥夺系数度量的是因经济质量差异而导致经济要素的被剥夺程度,更大程度反映的是城市群内部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空间剥夺效应由剥夺强度和剥夺系数共同度量,单独分析其中一个对空间剥夺效应的描述并不完整。

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对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的空间剥夺强度都较小,主要是可达性的影响,反映了北京市和天津市与承德市和张家口市间的经济联系相较于其他城市较弱。

从北京市和天津市对京津冀城市群其他城市的空间剥夺系数可以看出,近八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质量增长速度一致,表明了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且石家庄市的经济质量近几年增长速度相较于北京市和天津市略有提升,体现了北京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要求。

猜你喜欢

城市群天津市京津冀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