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夏令营的启示研究①
2020-11-25易婧
易 婧
一、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自我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但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容易面临同一性混乱、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据一项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18% ~15.16%,并且逐年上升。青少年发展与其心理素质人格完善息息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往往以学业为重,心理素质教育被长时间忽略,夏令营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选择。但与此同时心理发展类夏令营不多,我国夏令营的内容多集中于技能培训、学业辅导等,运用拟剧论的夏令营活动项目几乎没有。从拟剧论中得出启示,对发展独特的青少年类夏令营有重要的作用。
二、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
心理成长是一个整合概念,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并不简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有关青少年心理成长研究集中在认知能力、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大众传媒方面。
(一)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5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有调查表明,有96.7%的青少年存在学习焦虑问题,表现为考试应激反应、考前焦虑症、由学习成绩不好引起的自卑等症状。因此,根据加涅对认知能力的划分,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学者们对于青少年认知能力提高的对策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策略和态度技能的提高。学者刘春梅主张开展个别心理辅导(采用认知学派、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自我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辅导)、考试心理教育、受挫能力提升训练(增加集体活动,给予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自我意识
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青少年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时期,其阶段任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同一感混乱,否则可能会造成价值观混乱、缺乏统一连贯的自我意识、无目标感等问题,从而难以建立完善的自我人格,影响今后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利用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干预同一性危机;有的学者从青少年的家庭关系入手,提出家庭干预法,通过改变家庭的教育方式、交流方式帮助青少年渡过同一性危机时期。
(三)人际关系
家庭氛围、师生关系、与同辈群体关系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有重要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父母冲突会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容易造成抑郁和社交焦虑,家庭心理教育是增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父母尽量弥补或避免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教育工作者指导青少年以合理方式应对父母家庭冲突可以缓解青少年的抑郁和社交焦虑倾向;有关调查显示,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中积极师生类型人数逐渐下降而消极型人数上升,我国需吸取国外先进教育思想,促进师生关系模式从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换;有学者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学校风气有关,另外青少年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以及渴望被接纳的心理,容易带来与同学的人际冲突。
(四)情绪情感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性意识发展,情绪冲动,情感敏感,容易被失恋、单恋、性压抑等困扰,从而产生忧郁、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据调查30%的中学生情绪不稳定,情感丰富而脆弱。有学者认为应该利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帮助青少年构建良好家庭关系、合适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开展心理教育讲座、普及性知识等。
(五)大众传媒
网络是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文化背景环境等通过网络对青少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了巨大冲击。网络成瘾成为当今人们谈及青少年心理成长不可避免的话题。有学者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心理辅导体系促使学生正确接受网络教育、并对校园网吧进行严格管制。
由文献梳理可知,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认知能力、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大众传媒,因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应采取较丰富的形式,兼顾青少年与社会、家庭、老师及同辈群体的联系。拟剧论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辅导恰好可以为心理困境青少年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帮助。接下来本文将围绕拟剧论的概念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三、拟剧论的概念与应用
(一)拟剧论的概念
拟剧论是从符号论中发展而来。戈夫曼作为拟剧论的倡导者,其代表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拟剧论的“框架”(人们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由剧本期望、剧情、表演区域、假面具组成。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利用“印象管理”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人们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后台。
(二)拟剧论的应用
校园心理剧与拟剧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相类似。校园心理剧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有效载体,旨在在校园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现出来,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分享各种情感与感悟,进而带来自身认知与行为的改变。根据文献综述发现,重庆某高校已将拟剧论运用于青少年成长项目,并由此发现与校园心理剧不同的是,基于拟剧论的剧场表演活动,更具艺术性,更加强调参与者的角色融入、体验和完美演绎,表演者和观看者都是在全身心的融入和享受中体悟自我完善自我。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我国将拟剧论运用于青少年心理成长教育的实践较缺乏,尽管如此,校园心理剧的普及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拟剧论运用于青少年心理成长教育实际的可行性。
四、拟剧论与心理成长夏令营的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建构的重要时期,是从生理人迈向社会人的重要过渡时期,但这一重要时期往往并不“太平”。在这期间青少年个人认知能力不足、自我意识建构未完成,还面临外部的人际关系和情绪情感压力。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青少年容易陷入同一性混乱、焦虑、自卑、抑郁的困境之中。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剧本期望、剧情、表演区域、假面具构成了拟剧论的“框架”,即人们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在社会舞台上的“表演”(社会互动)过程中进行社会化,可通过分析青少年的后台准备和台前表演了解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评估其心理现状。而后,根据拟剧论的观点,青少年根据规范的剧本演绎社会现实生活,对于其体验不同角色、领悟人生、进行自我建构、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夏令营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选择,但与此同时心理发展夏令营不多,我国夏令营的内容多集中于技能培训、学业辅导等,运用拟剧论的夏令营活动项目几乎没有。校园心理剧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融入拟剧论概念的青少年心理成长夏令营的可行性。拟剧论概念的融入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夏令营内容形式的创新,为青少年心理辅导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考方向。
五、拟剧论对青少年心理成长夏令营的作用
(一)丰富青少年心理成长夏令营的形式
由文献梳理可知,我国夏令营内容多集中于技能培训、学业辅导、国外游学等方面。帮助青少年心理成长类夏令营数量不多,融入拟剧论概念的夏令营活动更是甚少。拟剧论的融入可以丰富青少年夏令营的组织形式、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增添新的方向。
(二)评估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心理现状,设置针对性活动项目
融入拟剧论概念的夏令营,利用表演的台下准备行为,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困境和疑惑,分析青少年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评估其当前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对症下药”设计针对性的活动项目,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
(三)促进青少年生态系统各要素的良性互动,解决综合的心理问题
个体发展镶嵌在一系列环境系统中,系统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拟剧论强调个体在社会的舞台表演过程中完成社会互动。首先,融入拟剧论概念的夏令营可促进青少年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它帮助学生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了解并内化社会规范与社会准则,从而矫正自我行为;其次,融入拟剧论概念的夏令营可促进青少年良性的微观人际互动,青少年通过角色扮演、体悟不同的角色意义,建构对不同角色的正确认知,例如父母、老师、同辈群体的角色定位和意义,从而有助于与他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后,在内化社会规范与准则和建构对其他角色认知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在表演过程中建构自我意识、完善自我认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青少年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在拟剧论的视角下,青少年心理成长夏令营可采取叙事与表演的形式,对青少年心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估,设置有针对性的活动项目(兼顾青少年综合的心理问题,有意识地将内化社会规范、理解他人角色、建构自我认知融入其中),最终使青少年在夏令营过程中得到体验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