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野下延安鼓舞的生存环境与发展对策探究

2020-03-25张涛

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张涛

摘 要:延安鼓舞种类丰富,不仅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具有民俗性、地域性、时代性等艺术特征。作为黄土高原上为世人所熟知的延安鼓舞,是黄河流域民间舞蹈艺术的宝藏。本文以延安鼓舞的生存环境入手,探索鼓舞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非遗舞蹈 延安鼓舞 生存环境 发展对策

延安地区鼓舞主要包括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陵抬鼓、洛川对面锣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宜川壶口斗鼓等。在历史发展上,延安属于西部重镇之一,其南守中原腹地,北接少数民族地区,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非常特殊的地域性特点,由此发展起来了延安鼓舞。

一、延安鼓舞的生存环境

延安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塬,梁,峁为主。千百年来,延安人民在这片黄土地上形成了亮丽的风景线。从秦汉以来,周边展开了一系列的激战,与刀枪铠甲相比,腰鼓被视为必不可少的战斗装备,其不仅能够通过击鼓来达到鼓舞士气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击鼓传递胜利的信息,这些都属于鼓舞最初的雏形。改革开放之后,安塞腰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参与了香港和澳门回归、亚运会、北京奥运及建国五十年大庆等重要活动,并且在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上被世人所熟知。如今,安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腰鼓之乡,在民间舞蹈艺术中被广为流传。

作为陕北地区具有时代特征的延安鼓舞,不仅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特点,而且还具有民俗性、多样性、时代性等艺术特征。如今,我国大力倡导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腰鼓艺术是民族文化发展至今的产物,成为陕北民众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致使大量优秀文化遗产开始慢慢的消亡,尤其是一些独门绝技开始濒临灭绝。作为黄土高原上为世人所熟知的延安鼓舞,其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是黄河流域民间舞蹈艺术的宝藏。因此,做好对延安鼓舞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挖掘它的娱乐性、健身性、地域性和民俗性的特征,加大对优秀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和普及,对于推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延安当前实施的有规模的民间鼓舞至少有八种,且风格迥异,这在我国其他地区是极为罕见的,其与延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关联。第一,从地理角度来看,延安处于陕北南部并邻近关中平原;从文化角度来看,延安的文化比较多元,其在历史上始终是与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因此在延安这个地方遗留了许多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这是延安民间鼓舞形成的文化根基。延安地域不仅有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还受到关中汉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在延安区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简言之,其文化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语言层面。并不是所有的延安人都说陕北话,仅有宝塔区以北的地区使用陕北方言,靠南的地区其语言更接近关中方言;其次,生活习俗层面。宝塔区以北地域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与榆林地区相近,是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俗文化,则以南的地区民俗习惯与关中地区比较相近;再者,饮食层面。宝塔区以北的民众偏爱杂食,研究方式与北部的内蒙、榆林等地区相似。受到这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与延安地区独具特色的宗教礼仪、生活习惯及民俗文化等,鼓舞作为延安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延安地区的民俗文化背景,才能明白延安鼓舞文化艺术特点及其价值。此外,延安鼓舞不仅与其地域内的民俗文化背景相关,更与其小范围的文化环境相关。

延安鼓舞主要分布于陕西北部,其囊括了浓厚的地域风格。实际上,鼓舞的表演风格会受到一些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和生活背景。延安鼓舞表演来源于生活,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生活这个载体。在研究延安鼓舞的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延安鼓舞到处洋溢着生命的痕迹。例如,大部分的鼓舞舞步都是从生活劳动中演变而来,并实现对鼓舞的有效升华和发展。二是民族情感。在进行鼓舞表演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民族情感,是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如节日热闹,唱歌跳舞快乐等等。因此,不同地域的情感表达是不同的。三是受其它形式舞蹈的影响。任何舞蹈都是可以相互之间进行继承和学习的,延安鼓舞也一样。在延安鼓舞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其他类型的舞蹈进行不断的借鉴和发展,从而实现对延安鼓舞的有效创新和升华。

二、推动延安鼓舞艺术发展的对策

1.尽快出台各项规则,保护并执行相关政策

在对本市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的同时,需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與之相匹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陕西省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虽然已经进入了立法过程,但是希望能够尽早的公布于社会,以更好的为延安鼓舞传承与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同时,需要根据延安鼓舞的基本特点,来加大对其进行研究,从而为延安鼓舞保护法律颁布提供依据。大量的学者研究认为,作为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传统知识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而且还可以避免传统知识与他形式的知识产权发生冲突。此外,在立法保护的基础上,政府部门还需要做好传统知识保护工作,通过构建传统知识管理部门来实现对延安鼓舞的有效保护。与一般的行政单位不同,传统知识管理部门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组织,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保护当地传统知识,并促进去更好的发展。笔者也同意这一观点,应该适当的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保护延安鼓舞在立法层面的传统知识。同时,在资金方面,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金融支持,以确保延安鼓舞传承与保护工作有效的进行。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延安鼓舞表演艺术家的生活窘境,尽可能为他们营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2.媒体加大对于延安鼓舞的宣传力度

鼓舞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然而,在现代社会,鼓舞文化的发展似乎并不那么顺利。而且,古老的舞蹈文化开始衰落。为此,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更好推动延安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鼓舞文化宣传。延安鼓舞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该地区地理范围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鼓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来加大对延安鼓舞文化的有效宣传。通过对传播媒体的快速通道,可在当今社会是比较流行的鼓舞舞蹈文化的关注,人们可以对其文化内涵有个深刻地理解,更好掌握延安鼓舞表演的特点及文化内涵,以确保越来越多的人来对延安鼓舞文化进行宣传,促进鼓舞舞蹈文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有学者认为,延安鼓舞的发展需要满足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步伐,因此,在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媒体也需要为其提供一个更好的展示舞台。例如,设定一个固定的电视节目,致力于陕西民间艺术;民族传统体育节目、民间舞蹈大赛和其它类型的延安鼓舞都可以作为媒体积推动的主要形式。

3.增强民间组织的能动性

民间舞蹈协会作为民间艺人的聚集体,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延安鼓舞,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课程培训,来使延安鼓舞爱好者对其有个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并参与到延安鼓舞的训练之中;也可以共同组织与媒体作出更多的鼓舞舞蹈比赛,也可以派代表来与政府部门、延安鼓舞爱好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为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

群众是延安鼓舞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其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延安鼓舞的表演之中。此外,财力和物质资源能够为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同时,借助媒体平台来对延安鼓舞进行宣传,可以呼吁更多的人关参与到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学校也需要相应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将延安鼓舞设置课堂教学课程,对学生进行讲解。

5.加强管理,构建专门人才队伍

延安鼓舞的传承人在传承与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陕西北部的安塞县对延安鼓舞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培养出了一些优秀传承人。然而,这种继承方式是有限的,并且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传输容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建议有关部门应考虑年龄因素,尽可能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参与到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同时,还需要加大群体的培养力度,使他们能够对延安鼓舞进行自编自演,以更好的创建新时代的延安鼓舞舞蹈。这样,就像陕北文化一样,延安鼓舞在不断的积淀中得以完善和巩固。

6.传承传统的延安鼓舞

要想更好的推动延安鼓舞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做好延安鼓舞的传承工作。由于延安鼓舞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并被当地人民当作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进行继承。如今,随着世界各国文化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文化如果不尝试去改进和创新很难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使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传统文化,反而其追逐外来文化。对于延安鼓舞同样也不例外,在陕西省北部,越来越少的人对延安鼓舞进行表演,尤其是一些青年愿意学习鼓舞表演的人数少之又少。传统鼓舞中一些非常精彩的特技表演甚至达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是目前我国鼓舞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损失。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和地区需要采取措施来鼓励更多的人对延安鼓舞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优秀传统文化的灭亡,更有利的推动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体现和创新它的一些高难动作,从而使其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不仅要反映延安鼓舞传统技术,而且还需要将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有效的融合到延安鼓舞艺术之中,在不断挖掘、认识、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使它变得丰富多彩。

7.将鼓舞推广到全国

在进行延安鼓舞发展过程中,促进鼓舞文化走向全国也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如今,延安鼓舞只在陕西北部进行传承和发展,而且其追随者和爱好者基本上都是陕北人,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能更好的推动延安鼓舞文化的发展。延安鼓舞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北部,限制了其文化发展规模和文化爱好者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遗产的发展。因此,就更需要采取措施来将鼓舞推向全国,使越来越多的人民了解和掌握北方延安鼓舞鼓舞的特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延安鼓舞具备越来越多的追求爱好者,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鼓舞表演的学习之中,从而达到对延安鼓舞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8.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

要想更好的推动延安鼓舞的发展,就需要立足于目前的基本学习途径,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拓宽,从而开展一个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模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借助职业技术培训,可以有效加深腰鼓表演者的艺术技能、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进而培养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和技术过硬的腰鼓技能表演人员;(2)借助地方性学校来开设延安鼓舞必修课和选修课,培训一批后备人才。

如今,随着奥运产业合作链条的普及化和多样化发展,使我国古老体育艺术开始对其进行效仿。如何实现延安鼓舞与体育产业的有效结合,以推动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就需要尽可能营造一个满足延安鼓舞发展特点的体育产业化链条,以更好的推动它的发展。首先,可以借助延安鼓舞所具有的观赏性特点来创建鼓舞演艺公司,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巡回比赛和表演。其次,可以借助延安鼓舞的强效健身效果来组建腰鼓俱乐部或腰鼓兴趣班,来推动腰鼓教学产业的发展。最后,可以通过陕北延安地区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来创建和丰富延安鼓舞黄土风情文化园,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商愿意投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商业开发。将校园团队俱乐部、演艺公司和区域黄土风情文化园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体育产业,可以更好的推动延安鼓舞的发展。

由于延安鼓舞地处陕北延安,具有良好的红色旅游文化氛围。每年作为红色革命旅游基地的延安都会接待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此时可以把它作为延安红色旅游体系中比较亮丽的一道旅游风景线来更好的推动腰鼓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今,在安塞县和延安市之间建造了一条榆靖高速公路,两地之间只需15分钟的路程,从而为延安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延安鼓舞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今的安塞被国家列为民歌之乡、剪纸之乡、绘画之乡,他们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弥补其单一的旅游产业缺点。因此,加大延安鼓舞与民歌绘画旅游、安塞剪纸参观旅游和延安红色革命旅游的有效连接,可以从根本上构建一个综合化的旅游产业,对于推动延安鼓舞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在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保护生存状态的基本原则,倡导政府主导的生活保障实施,项目保护单位和促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业务发展和媒体齐头并进。其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建立制度和制定计划。项目保护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执行机构,并已稳步开展。多元教育主體是实现中小学普及化、民办高校培训和科研机构理论研究的重要着力点。商业发展和媒体宣传是重要的辅助力量。理性融资可以构建生成性保护,并对延安鼓舞表演艺术进行不断的宣传。政府主导的生活保障,在对延安鼓舞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以更好的实现动态保护。继承和发展,作为一种补充发展旅游,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延安鼓舞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继承性。特别是通过土地政府文化部门牵头,负责责任书的签署,定期审查和审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延安鼓舞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对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讨论和解决。同时还需要对延安鼓舞的保护规划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延安鼓舞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和财政保障等内容,更好的促进延安鼓舞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宏焘,申旭红,党政军.陕北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中生存环境及其制衡因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2]侯璐璐.延安鼓舞艺术发展对策探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3).

[3]崔珊.延安鼓舞发展现状探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3).

[4]王庆梅.传习班: 让非遗"活"起来[J].走向世界,2018(34).

[5]党小飞.陕北秧歌鼓舞艺术探索[J].青春岁月,2018(32).

[6]刘琛璐.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看陕北民间舞蹈的时代精神[J].青春岁月,2019(31).

[7]秦华.陕北志丹羊皮鼓舞运动发展现状探讨[J].武术研究,2016(2).

[8]薛晓旭.陕北秧歌鼓舞艺术阐释[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9]梁挺.中华文化的律动:陕西鼓舞[J].地方文化研究,2013(2).

[10]刘冉.陕北安塞腰鼓的旅游利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

[11]秦华.陕北志丹羊皮鼓舞运动发展现状探讨[J].武术研究,2016(2).

[12]郭宏焘,申旭红,党政军等.陕北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中生存环境及其制衡因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13]郭鹏,杨雨佳.陕北黄土地的艺术形象与精神表达[J].人民论坛,2014(20).

[14]卢忠瑾,汪亮,梁旭.陕北民族传统体育黄土情元素的探析[J].价值工程,2011(5).

注:本文系2019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延安鼓舞艺术研究》(2019C0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甘肃银行惠农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论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模式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分析新闻摄影的发展对策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