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密深秀 笔意宕逸
2020-03-25余昭
余昭
摘 要:皴法,是山水画中的一种特殊艺术语言,它作为中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也是画家们绘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通过笔墨表达山石的自然形态,抒发了中国人寄情于山水的情感。皴法作为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一种独特艺术语言形态,是笔墨的一种物化形式,承载着笔墨形态及其精神内涵,是创作者对所熟悉的自然山川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一种程式语言,将自然山石纹理概括成笔墨手法。元代画家王蒙在继承前人笔墨皴法基础上,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创造出牛毛皴和解索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并为后世画家广泛传用。本文对王蒙山水画中牛毛皴和解索皴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深入剖析王蒙山水画皴法师承关系及其笔墨技法特点。
关键词:王蒙 皴法 笔墨 传承 影响
元代画家王蒙山水画分布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笔墨浑厚。皴法在董源、巨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牛毛皴和解索皴,开创了“密体山水”,这种“繁密”手法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具一格。
一、皴法的概述
在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山水画由唐代发展至今,历经宋元明清,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绘画技法,笔墨是中国绘画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皴法是在中国山水画技法中的重中之重,皴法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绘画笔墨形式真正走向成熟。
1.皴法的释义
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皴”解释是“皴,皮细起也”,《梁书》卷三《武帝纪》:“执笔触寒,手为皴裂”,因肌肤受冻而拆裂,古人谓之“皴”。皴法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技法,来源于大自然中真实的山石结构形态,即自然中客观存在的山石特征、地质结构、岩石纹理,阴阳凹凸,经过艺术意匠加工和总结概括,根据客观现实表现在绘画上需要艺术真实的一种独创性笔墨传统技法。朱立元主编美学大辞典中关于皴法是这样解读:“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手法。用以表现山石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刮铁皴、大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以其各自的形状而命名。是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概括出的表现程式”{1}。
笔墨皴法是历朝历代山水画家从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出来的一种笔墨表现形式语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绘画技法體系,具有独立审美价值。随着时代发展,皴法在不同时期也体现出了艺术家各自不同鲜明的艺术特征,独特的笔墨样式,皴法是山水画技法中最能代表山水画审美取向、最值得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2.前人对皴法的探究
从隋唐到宋代,是“皴法”萌生和创生的阶段,唐代时,山水画空勾无皴,这一时期发生一个关键性的变化,就是“皴法”萌生。从现存一些唐代绘画中,包括出土墓室壁画中,出现的山石树木,有一些“皴法”的雏形,就是某些山石树木的物象形态上出现不太规则线条来表现它们纹理现象。到了五代时期,荆浩《山水赋》一文中谓“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山无皴,远水无痕……”{2}整个五代时期,皴法尚有稚拙古朴的情意,这一时期画家把前人绘画中不太规则的线条加以概括规范,逐渐形成独特的代表性皴法,比如董源“披麻皴”,主要表现江南圆浑秀润的土山。宋代是整个山水画史中发展的高峰阶段,皴法也出现繁荣发展景象,比如郭熙的“卷云皴”、范宽的“雨点皴”、李唐的“斧劈皴”、马远的“大斧劈皴”、夏圭的“拖泥带水皴”等等。到了元代出现山水画四家,倪瓒在前人基础上创造简逸的笔墨皴法——“折带皴”,吴镇和黄公望都擅长运用“长披麻皴”,但是又表现得风格各异,有个人独特的笔墨审美,而王蒙变“披麻皴”为“解索皴和牛毛皴”,表现出一种繁密深秀笔墨皴法形态。
3.王蒙对于皴法探究
山水画家们通过石纹组合的不同及山石结构形态,创造出多种皴法,运用笔墨更大限度表现山石肌理。其中各种皴法都是在画家们对自然山石的研究分析和自身感悟所创造出来的。牛毛皴、解索皴是王蒙对大自然总结概括,并对自然山水艺术加工和进行描写,再创造出的一种绘画语言形式。由于王蒙中年时期曾在黄鹤山中生活,而且苏杭环境优越、风景秀丽,黄鹤山位于风景如画的临平,江浙一带山水滋润王蒙的心灵感受。由于王蒙中年隐居在黄鹤山长达三十年之久,从而就有了他对生活实践经验与自然体验,为他在晚期的绘画笔墨皴法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王蒙山水画中皴法的师承关系
王蒙长期在其外祖父赵孟頫的熏陶下,勤奋刻苦钻研山水画技巧和绘画技法。绘画初期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后上溯五代两宋,师承于董源、巨然、郭熙等人,经过常年不断练习,精研各家笔墨皴法,开拓出新的绘画语言,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貌,其绘画高逸而古雅,用笔虽然杂乱但是有序,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样式。
1.对于王维绘画技法继承
他的绘画还受到王维的影响,董其昌画旨提及:“王叔明为松雪甥,居吴兴,最近太湖,屡游东西洞庭两山,尝见其《溪桥玩月图》,又名《具区林屋图》,皆摹王右丞,石穴嵌空,树枝刻画,为未变唐法也。”{3}他的绘画认真研读王维画法,《具区林屋图》具有临摹王维画法的痕迹,树木和山石皴法处理颇具唐人绘画风貌。清代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中讲道:“从右丞辋川粉本得来……不过以右丞之体,推董巨之用。”{4}还有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讲道“叔明师王维,浓郁深至。”{5}这些无不体现王蒙对王维绘画笔墨形式继承。
2.王蒙主要对董源、巨然及郭熙笔墨皴法的继承与改进
五代董源的山水画风格独特,皴法更是柔美细腻,表现出江南山水的秀润,适合文人画家们的情感的表现,后世创造出了像牛毛皴、折带皴和解索皴,还有黄公望式的披麻皴等各式各样的披麻皴的升级版,使得披麻皴成为历代山水画家学习的先导。因此披麻皴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演变。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成形的,这种繁密的笔墨皴法继承董巨绘画的皴法样式,以一种层峦叠嶂,丘壑深密的构图方式不断去完善其繁线密点的绘画语言。王蒙从小临习前人的作品,同时也接触了历代的名画,从中学习了各种笔墨技法,摆脱董、巨对他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独创了解索皴和牛毛皴,陈传席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有论述:“王蒙广泛地研究元代以前各家各派技法,他接受了董源、巨然和郭熙的画法吸收的比较多,但最终都脱离了他们,而形成了自己以画重峦复岭、千岩万壑和以繁复苍郁为长的面貌。”{6}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有言:“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又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之外;若使叔明专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7}《画旨》可见,王蒙前期的山水画主要以模仿董源、巨然为主,从他的绘画面貌来看,这种繁满的构图和苔点皴法,笔墨形式语言,明显受到董源的影响。
从他绘画中这种蠕动的耸岩峻嶂,可以找到其绘画技法与郭熙绘画笔墨关联。黄宾虹讲:“山水得巨然墨法,用笔亦从郭熙卷云皴中化出,秀润细密。”{8}从其绘画《青卞隐居图》中可以看出无不受郭熙《早春图》影响,运用横笔皴擦山石结构,皴后用淡墨烘染,笔墨皴法的感觉完全是将郭熙绘画中卷云皴加以吸收和借鉴形成的。
他的皴法是合数家皴法于一体,主要受董源巨然郭熙皴法影响,还有荆关遗韵,把荆关的笔墨皴法消化吸收,化为己有,从图1《葛稚川移居图》中山石结构以及皴法可见端倪。石法方折勾勒,夹杂斧劈与披麻皴,但斧劈用笔以极干笔道皴擦,他的皴法是在丰富的继承前人皴法基础上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独有的笔墨皴法样式,这种独特皴法造就其绘画的“密体”笔墨形态,把江南山水的深邃苍茫表现得淋漓尽致。
3.赵孟頫对其笔墨皴法影响
赵孟頫,是南宋末年至元初期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由于王蒙与赵孟頫的特殊家族关系,王蒙在绘画的初期受到赵孟頫的指教,表现在艺术审美观念上,同时也体现其绘画作品中。如赵孟頫所作的《水村图》体现出书意化“简率”皴法,王蒙横卷《云林小隐》等图也正表现出这种师承影响,是一种以写代描,元代水墨文人画的发展,题材主要以山水为主,其“元画”风格的形成,实际是由赵孟頫的开创与时代条件所促成的,赵孟頫绘画思想强调以书入画,注重在绘画中体现诗书画一体的审美形式,绘画与诗文、书法的紧密结合,王蒙自己也讲道:“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这与赵孟頫诗文:“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如出一辙,所以王蒙的绘画观念,也在强调用笔的“书写性”。赵孟頫绘画主张与书法紧密联系,这使得王蒙山水画中笔墨与绘画技法相融合,他的牛毛皴,解锁皴如同篆书用笔,笔力沉着,挥洒自如,正是篆书中锋用笔体现。总的言之,王蒙的山水画可以说是在赵孟頫文人画理论思想指引下,改造董源、巨然、郭熙的技法,形成自己独特笔墨皴法和艺术风格。
三、 王蒙山水画皴法的技法特点
1.形成独特表现山石肌理
这种独特的皴法把山石的肌理及纹路表现出来,也体现物情物理,范宽的雨点皴法把西北地区山石浑厚表现出来,董源巨然运用披麻皴法将江南湿润的笔墨感受表现出来,王蒙创造性运用牛毛皴法将浙江一带山水通过灵秀笔墨皴法表现出来,山石结构及石纹笔墨勾勒有致,无不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山石形态。他的绘画如图1《葛稚川移居图》,颇具荆关遗韵,继承前人绘画技法,但又融合解锁皴法,细腻的皴法将山石中纹理表现出来,皴擦并用,更好的表现石纹,使得作品颇具神韵。
2.创造独特“密体”绘画笔墨形式
他的这种皴法造就其独特的绘画笔墨风格样式,形成缜密厚重的绘画风貌,其笔墨形态是一种“密体”山水画风貌,浓密的解锁皴以及牛毛皴层层皴染将山川的浑厚,以及江南的湿润灵秀山川气息表现出来。他的绘画与元四家其他画家绘畫风格面貌相比,个性鲜明,他的皴法熔数家皴法于一体,笔墨技法丰富。倪云林绘画简约,用笔干湿皴擦简明,笔墨苍秀,无市朝尘埃气,黄公望绘画以董源为宗,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王蒙把江南山水的深邃苍茫通过自己的浓密的笔墨形式构成表现出来,这种“繁密”的手法将笔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毛皴、解索皴是王蒙对后世影响最为重要的两种笔墨皴法,他的画作大多是山峰、飞瀑和茂林,皴法与笔墨的运用非常娴熟且富有变化,表现天地自然的生命律动,由于他的艺术视角较为宽广,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貌也是多种多样的。
3.强调笔墨“书写”性
以“写”代描,将用笔的书写性发挥到极致,笔笔写出,无一浮华之笔,更是能体现画面中的个人主观意趣表现。清代盛大士《谿山卧游录》中称:“唐人王右丞之画,犹书中之分隶也……元人王叔明、黄子久之画,犹书中有蝌蚪篆籀也”{9}。贺天健在教学示范中讲:“王叔明游丝袅空皴法即以篆书法入画,由其舅赵子昂荷叶皴法发展而来。”他的解锁皴法和牛毛皴法实际上是一种用草篆笔法写出。
四、王蒙的皴法对后世的影响
元明清至今的许多山水画家或多或少受都到王蒙皴法的影响。元代画家赵原,在皴法的运用上,主要是学习继承了王蒙的解索皴与牛毛皴,并且他画的山石比王蒙的更稀松萧索,只是简单的皴擦,再设以淡墨交相呼应,这些都是可以在从他的作品《晴川送客图》可以看出。
明代初期时的绘画风格与元代极其相似,主要以元代的笔墨皴法为学习对象,因此元四家的山水风格依然影响着明代的整体山水绘画风貌。沈周《庐山高》中可以看出,他全面继承王蒙笔墨皴法,画面中山石树木的技法主要是学习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而沈周的皴法与王蒙的又有所区别,沈周所画的线条以及笔墨皴法比王蒙的更加细腻柔和,在画面中可看到他用笔细致,整幅画面显得清新细致。文征明的绘画技法也受到了王蒙皴法的影响,分粗、细两种风格,在他山水画作品《绿阴草堂图》中用细笔刻画得比较透彻,丰富典雅、苍茫浑厚,主要继承学习了王蒙的用笔皴擦出画面的纵深感。
清代中国山水画家比较注重临习古人的画作,过分地强调山水画技法,他们相信从临习董巨及元四家的画作,刻苦练习其中的技法,来提升自己的绘画笔墨技法才是绘画的正统。当时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和王石谷,在山水画创作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王蒙绘画技法的影响,作品题跋常以王叔明法为之,王翚在他临仿的作品《仿山樵九华秀色图》题跋:“叔明为赵吴兴甥,乃自辟一门户,若论蕴藉之富,摹写之精,实不让其舅。”{10}自己切身临仿其画作,并感慨其摹写之精,不输赵孟頫。他们注重绘画的技法研究和学习,并且喜用细密的皴法,王蒙的细笔皴擦和全面绘画技法正好符合他们对中国山水画技法的需要,王鉴的《松荫丘壑图》就说明了清代画家多为学习王蒙山水画技法,其中《松荫丘壑图》中对于山石的笔墨技法完全是学习王蒙的牛毛皴。王原祁、王翚和王时敏也是学习了王蒙的皴法,并且他们都曾以王蒙的作品名为题创作过,在他们自身的山水画创作中所使用的技法,也有王蒙皴法的影子。
清代石溪也是取法王蒙绘画的典范,在学习王蒙基础上,笔墨苍茫荒率。他在题画诗文中写道“吾乡青谿,藏有黄鹤山樵《紫芝山房图》皆山樵得意笔。”{11}还有清代程正揆在石谿《临王蒙画》题跋中有言:“山人黄鹤老山樵,三百年来竟寂寥,非是金针无暗渡,阿师脂粉感轻描。”{12}这无不印证石谿师法王蒙山水画。
近代黄秋园对王蒙山水画技法继承和创新是比较成功的,他由临摹王蒙的作品入手,终有所成就,纵观黄秋园的一生,可以看出其在学习传统的山水画技法上下了很大功夫,师学古人而另辟蹊径,就画面效果来看,他的绘画在山石的造势、技法、皴法、构图等方面对王蒙都有所继承和发展,更是在山石皴法上对王蒙绘画中牛毛皴进行再创造,变牛毛“线皴”为“点皴”,同时擦染。虽然黄秋园在构图和笔墨皴法技法等方面与王蒙有所相似,他繁密的笔墨形式以及浑厚苍茫的绘画风貌无疑是继承王蒙绘画笔墨样式,近代黄宾虹“黑密厚重”画风也是在借鉴学习王蒙笔墨皴法基础上形成的,张大千也曾认真临习其画作,从他的画作图2《临王蒙林泉清集》可见一斑,因此纵观近现代画坛山水画大师绘画的表现技法或多或少受到王蒙的影响。
结语
从古至今,画家们通过长久的体悟自然和观察实践创造出许多皴法,并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直至元代,山水画中几种主要的皴法己经形成,如雨点皴,斧劈皴,披麻皴等,王蒙通过对山水的感悟以及对各类山水画的探究实践,创造了牛毛皴和解索皴,而此皴法产生则将王蒙的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皴法方面,王蒙的解索皴、牛毛皴为后世画家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笔墨皴法学习的重要参考,使得中国山水画史达到了新的领域,王蒙以繁密跌宕的绘画风貌在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为“密体”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重要参考。
近年来,由于中国山水画材料技法不断创新,各种材料运用及水墨实验探索,更是为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和发展提供可能,同时也代表着在新时期,新一代的艺术家们将在前人创造过的皴法上有更多更好的艺术形式。当代艺术思潮开放包容,兼容并蓄,各种新的思潮活跃,然而当代水墨的创新尝试,为了形成特殊的画面肌理,制作性遠远超出了书写性,造成中国画笔墨表现的缺失,应该引起画界及美术评论家深思,我们在创造新的笔墨皴法的同时,应该更好的继承前代画家皴法中的笔墨“书写”精神,这样的皴法才会具有更深的笔墨内涵,在绘画中才能立的住脚,王蒙绘画笔墨皴法的“书写性”及绘画皴法语言形式为当代山水画创作提供重要参考,学习继承其皴法笔墨形式开创新时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面貌,需要当代山水画家共同努力奋进。
注释:
{1}朱立元.美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680.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600.
{3}陈辞.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96.
{4}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315.
{5}鲍少游.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3:66.
{6}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291.
{7}董其昌.容台集(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686.
{8}黄宾虹.黄宾虹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153.
{9}殷晓蕾.古代山水画备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381.
{9}殷蕾.古代山王蒙[M].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57.
{10}王克文.中国名画家全集—宾虹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153.
{11}朱晓万章.中国名画家全集—石谿[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30.
{12}朱万章.中国名画家全集—石谿[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