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综论

2020-03-25李鹏

法制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新时代习近平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高等教育 综论

基金项目:2019年度益阳市社科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9YS132。

作者简介:李鹏,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35

党的十八大[1]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高校的实际工作出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特别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2],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高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明确要求各级各类高校站在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强烈渴求的高度,切实肩负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使命,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并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科学推进人才培养全方位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思想论述,覆盖全面、指向精准,着重围绕高校“辦学”“育人”和“为师”三大维度层层展开,系统回答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问题”,为新时代高等学校开展立德树人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把握时代脉络,明确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办学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3]。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且更加强调品质。这给当前的高等教育办学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向新的时代使命,高等学校必须坚守正确办学方向,厘清办学思路,凝练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的“办学之道”。

“为谁办大学”。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扩大教育投入,目的是让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让14亿中国人民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和机遇[4] 。殷殷话语里彰显出一代国家领袖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人民情怀。我们的高校都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5],是我们党领导高校前进的标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6]进一步明确,要继续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办学优劣的基础衡量。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党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做后盾,更得益于有广大人民的力量与智慧做支撑,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坚定支持。这是40多年来高校办学最宝贵的经验。接续办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就必须谨遵总书记的教诲,更加坚定地坚持办学的人民立场,为人民办大学,依靠人民办大学,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及时倾听人民对办学的诉求,主动接受人民对办学的监督,自觉顺应人民对办学的期待,积极保障人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不断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办什么样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国情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其决定了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要有自己的特色[7]。根据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当前要建设的高校首先必须具备“社会主义”政治属性,这是新时代高校办学最鲜明的特征。诚如总书记所说,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办大学和培养人的,都是把政治属性作为高校办学的第一属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性质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必然要坚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遵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正如每个国家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由于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同样要凝练出“中国特色”。强调“中国特色”并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通向世界与未来,最终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述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当前,建设一流大学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宏观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而这些无疑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办学廓清了航向与目标。

“怎么办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校办学实践。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8],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有关高校办学的重要讲话,全面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崭新局面。围绕思政会讲话精神,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9],指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为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首次以党和国家的权威确立了高校办学的“五大职能”,为高校办学厘清了职责。在今年北京大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高校办学思路,提出了“一个总任务、两个标准、三项基础性工作”的办学总路径,要求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严格对标“立德树人”根本标准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着重推进“三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坚守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和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使高校建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严格师德师风第一评价标准,进一步优化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三是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较为科学的学科、教学、教材以及管理体系等,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针对提升办学质量,总书记特别强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办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些理念紧接高校办学现实问题与时代发展要求,涉及到办学的各方各面,目标导向强,可行度高,是办好新时代高校最有力的方法论遵循。

二、对接时代需求,明确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之道”

人才是第一资源。围绕人才培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10]”关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各高校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问题,匡正方向,把准需求,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培养实践,努力为新时代的各项事业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为谁培养人”。高校“为谁培养人”是对高校“为谁办学”的具体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的人才。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是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的基础共识。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与我国国家的战略发展保持一致,实现服务人民,服务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四个服务”全面代表了国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鲜明导向,是高校育人实践中第一要端正的理念。以此对标,高校育人首先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导向,坚持把人民立场贯穿育人全过程,对接人民现实需要,关注人民关切的问题,努力培养人民满意的服务型人才。二是体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导向,牢牢掌握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深入宣传党的先进思想,把科学治国理念融入育人各环节,广纳优秀人才加入党的队伍,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三是体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导向,引导青年学生立足国情,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与优越性,树立基本的制度自信,在坚定拥护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四是要体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导向,将改革成果全面融入育人过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改革意识,锻造高超本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升爱国奉献、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行动自觉。

“培养什么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这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立足于这一使命,他高度关切青年成长成才,并多次寄语青年一代。在2013年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11],他教导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创新,在艰苦奋斗中锤炼高尚品格。在2014年与北大师生代表座谈时,他对广大青年提出了4点具体要求: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在2018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他又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鼓励广大青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这些教导、要求和希望,共同组成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准。按照上述标准,各级各类高校首先要坚守社会主义教育原则,严把社会主义育人导向,确保育人方向不走偏、不走样;其次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尤其把“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放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努力塑造“又红又专”的人;最后要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协同推进“德、智、体、美”四项基础素质,培养具有优良品德、丰富智慧、健康体魄和积极情趣的全面发展的人。

“怎么培养人”。能力决定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我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核心点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12]。针对如何来提升这一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特别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他提出要坚守学生本位理念,指出育人工作就是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求在工作中要遵循思想政治、教书育人、学生成长的规律,提高工作的水平;主张推进课程育人,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守好其他各门课“一段渠”,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着重強调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同时积极创新育人方式,促使使育人工作活起来,等等。围绕上述讲话精神,2017年2月和12月,教育部连续颁布两大文件,继续就人才培养问题进行部署,强调在教育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思想价值教育,使课程、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网络等都能够实现育人的目的,不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018年初,教育部又颁布我国首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大力鼓励开展本科教学改革,突出本科教学核心地位,积极引导育人工作回归本质、回归初心。从这些讲话和文件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把握具体、精细且到位,是当前育人改革实践的现实指引。

三、承接时代使命,明确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为师之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的实施者与主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深刻洞察并把握新时代条件下高校育人环境所呈现出的各种趋势和变化,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许多新要求新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为师之道”。

“为谁当老师”。与其他职业一样,为师的第一步就是要明晰自身角色和使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点论述了教师的定位。教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受人敬佩的伟大职业之一,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深切希望广大教师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在2016全国高校思政会上,他进一步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2018年,中共中央以文件形式对这一定位再次进行了补充和阐发,明确指出:教师的历史使命是转播知识、思想和真理,有着塑造生命和灵魂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3]。这一系列论述不仅赋予新时代教师崇高的角色和使命意义,更阐明了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向——不断培养出让党和人民满意、能够担当新时代历史任务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为高校教师指明了为师的第一责任。

“当什么样的老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关键是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当今全球信息化加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造成强烈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鲜明提出了“四个好老师”要求,即有理想、有道德、有仁愛、有学识。在2018年五四前夕,他在重申“四个好老师”要求基础上,提出要重点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一项大学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进一步要求,鼓励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得知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的事迹后向广大教师勉励道,广大教师要学习心中有大我,至诚报国,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黄大年精神,将自己爱国报国之情与祖国发展事业融为一体。这些表述充分展现出总书记出其对广大教师队伍成长的殷切期盼,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树立了示范与标杆。

“怎样当好老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4]。” 关于当下高校有关教师的一些问题,他明确要求:第一,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师德师风考评中,实现奖罚分明,采用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信用档案,对失信者采取适当惩戒机制,解决师德与学术诚信问题。第二,实现高校教育者再教育,传道受业者先明道,使高校教师能够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能够坚定党的理念,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第三,要从“四个统一”做起,坚持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落实育人本位,积极把思想价值引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15],不单单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师,更要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味;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注意调动发挥自身思想政治状况和品德的正向示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做学问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教学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正确的认识国际形势和我国当前形势、正确了解社会主义特色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端正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做到紧跟时代、服务社会、锐意进取;坚持把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一方面提倡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切磋交流,提倡对各种思想文化广纳博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强化学术规范与纪律,严肃并端正学术风气。

从“办学”到“育人”,再到“为师”,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思想论述几乎涵盖了高等教育全方位工作实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与遵循。高校必须认真学习领悟这一思想体系的科学内涵与精髓,严格对标这一思想体系所明确的方向与标准,主动践行这一思想体系所指明的方法与路径,不断促进其在现实工作领域的落小落实。唯此,高校才能真正肩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宏伟使命,源源不断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人才保障与支撑。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N].人民日报,2012-11-18(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2.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4]宋凌云,王嘉毅.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J].教育研究,2017,38(2):4-11.

[5]万美容,李芳.师德建设:新时代振兴教师教育的基础工程[J].思想理论教育,2018(7):20-2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18(1).

[7]靳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9-13.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10]倪邦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2):1-8.

[1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12]周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8(8):128-132.

[13]高东锋.信息化时代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思路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4):93-96.

[14]宋凌云,王嘉毅.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J].教育研究,2017,38(2):4-11.

[15]共同奏响河南基础教育优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N].河南日报,2018-12-27(020).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新时代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