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03-25杨丽萍
杨丽萍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术后7d,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高血压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酶;发生率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与患者的血管壁损伤、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压高凝状态有关,而若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需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以改善患者预后[1-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就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范围为56~86岁,平均年龄为68.1±4.5岁。出血位置:小脑者11例,基底节者50例,颞叶者10例,额叶者14例,枕叶者5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每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预防性用药、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四方面护理。首先给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及后果,其中糖尿病史、高血压、吸引、饮酒等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给患者讲解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自我防护意识,吸烟者需督促患者戒烟。其次给予患者预防性用药,术后行常规性的抗凝治疗、护理,将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静脉输入,每天1次,给予5000~6000U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每12h一次;再次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每2h翻身一次,患者清醒时鼓励其进行主动运动,抬高患者下肢,并日常穿弹力袜,以加强患者下肢的肌肉训练,每组20~30次,每天2次。不能活动者可由跟腱自下而上做腓肠肌、比目鱼肌挤压运动,同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最后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患者可少量饮酒,促进其血液循环,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以防便秘和排便困难发生的腹压增高,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
1.3观察指标
(1)术后7d,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2)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判断标准遵循国际预防静脉血栓研究会中的标准,术后7d至10d,对患者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判断患者的血液通畅程度,若患者的腘静脉、股静脉存在血栓,则认为存在深静脉血栓。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d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
术后7d,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为13.1±1.8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9.7±2.5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3.1±0.8g/L,凝血酶时间为14.5±1.5s;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3.0±1.8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0.2±2.5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3.2±0.7g/L,凝血酶时间为14.8±1.7s,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中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5/45),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患者因长期處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下,会导致患者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3-4]。目前,随着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升高,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也不断提高。而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其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5]。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文采用预防性护理对其进行积极预防。
本文结果表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预防性护理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预防性护理可从健康宣教、预防性用药、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四方面对患者进行预防,促进了患者术后淋巴液、血压的向心回流,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6]。
综上所述,采用预防性护理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旭艳.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8):127+129.
[2]杜春雪.分析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1):57-58.
[3]袁开长,杨非,林彬.高血压性脑出血重症患者急诊手术的预后与术前相关因素分析(附60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7,30(4):232-235.
[4]莫秀清,甘宝三,叶娟娣.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11-113.
[5]陈洁,王萌萌,何妹.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157-159.
[6]徐婧.手术患者术中给予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