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原因相关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03-25任丽杰刘倩夏春玲杨艳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题词早产热点

任丽杰,刘倩,夏春玲,杨艳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分娩者[1]。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 500万早产儿出生,近30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以每年0.8%的速度增长[2]。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多小于2 500 g,各个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不但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3-4],其远期的生长和发育也会受到影响[5-6]。此外由于早产儿在出生后有较高的患病率与住院率,直接或间接产生了额外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照护负担[7]。国内外关于早产原因的研究较多,但目前早产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主要研究方向不清晰,目前国内外无早产原因相关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学研究[8-1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和SPSS软件联合使用可以得出某研究专题的高频主题词,以及与这些高频主题词共同出现的相关主题词,继而形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根据高频词在文章中的共现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与研究发展趋势[11-12]。本研究拟在PubMed中检索早产原因相关文献,通过BICOMB软件提取高频主题词形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利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找出研究热点,进而形成战略坐标图,分析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学者追踪研究现状、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量性的数据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收集 在PubMed中检索关于早产原因的英文文献,检索词为“Premature Birth"[Mesh]AND"Causality"[Mesh],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到2019年4月。

1.2 统计学方法 利用BICOMB截取相关文献的高频主题词及文献作者、国家、出版年份等相关信息,并形成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用SPSS20.0软件对词篇矩阵进行系统聚类,根据高频词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相应的研究热点。最后结合研究热点和共现矩阵绘制战略坐标图,进而分析各个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

2 结果

2.1 相关研究的分布特征 在制定的检索策略下一共检索到2 965篇文献。近10年发表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见图1。统计发表文献量前十的期刊及期刊所在国家见表1。

图1 近10年“早产原因”相关研究的发表文章量

2.2 主题词聚类得出研究热点 通过BICOMB软件共提取3 183个主要主题词和副主题词,截取高频主题词64个[13],具体高频词见图2中左侧部分。由于BICOMB软件会提取所检索到文献中所有被标引的主题词,所以在统计时会出现与早产原因研究密切相关的高频主题词。根据系统聚类结果及主题词来源文献,64个高频主题词被分为6类,即为6个研究热点,系统聚类图见图2。其中包含早产原因研究的4个研究热点,分别是类别1、类别2、类别3、类别6,以及与早产原因研究密切相关的研究热点,分别为类别4和类别5。具体分类见表2。

2.3 战略坐标 根据研究热点及各个主题词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结合每个词所属类别,通过计算形成的战略坐标图如图3。类别1、类别4和类别6位于第一象限表示核心成熟领域;类别5位于第二象限为周边成熟领域;类别2和类别3位于第三象限为周边不成熟领域[11]。

3 讨论

3.1 研究热点和战略坐标的解读 战略坐标图提示关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母亲体质量指数、孕龄、孕次等引起的早产及早产引起的不良母儿结局的研究较多、发展较好,且与其他研究热点的联系较为紧密,位于早产原因研究的核心位置。相反,关于社会、心理、遗传因素,母体孕期暴露因素引起早产的研究发展较不完善,研究者较容易在这些研究热点内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此外关于早产诊断技术及预防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但与其他研究热点的联系不够紧密,仍需进一步发展。

3.2 早产原因各研究热点的解读 类别1是关于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因素引起的早产。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宫颈疾病及牙周病等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能解释早产的大部分原因。国内外关于这些原因的研究较多,发展较为全面。在这些早产原因的研究中,有关牙周病的研究开始较晚。Offenbacher等[14]1996年首次提出牙周疾病可能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后续研究进一步证明牙周病和早产有关。牙周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国家健康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国内研究表明,我国育龄期妇女对口腔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口腔疾病的认知较少[15]。且国内关于牙周病与早产的研究较少,我国学者李晓军等[16]的研究是国内较早关于牙周病与早产的研究,此方面研究仍需进一步发展。

表1 期刊及期刊所在国家发表文献情况

图2 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图

表2 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结果

图3 早产原因发展趋势战略坐标图

类别2是关于遗传、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早产。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医疗技术情况的不同,早产率也有差异,早产易发生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地区[17-18]。低收入国家中,水资源和公共卫生设施不足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危险因素[19]。一项有关孕产妇社会经济因素和早产与低出生体质量的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产妇压力大、长时间工作与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呈正相关[20]。关于种族不同导致早产率不同的研究较少,研究发现黑种人早产发生率较高[21],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类别3是关于母体孕期暴露因素,如吸烟、大气污染、化学物质、药物应用等引起的早产。研究表明环境污染和外来异物是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22-23],目前有关这类研究数量相对较多,但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队列研究。一项在中国上海进行的13 335例横断面研究,调查了家庭环境因素(环境中烟草烟雾、烹饪燃料、潮湿、宠物饲养、家庭装修)与早产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当母亲妊娠年龄≥34岁时,妊娠期间家庭装修(OR=1.80,95%CI:1.18~2.76)、父亲吸烟(OR=1.73,95%CI:1.04~2.76)均与早产相关[24]。妊娠中期或妊娠晚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如PM2.5和一氧化碳(CO)等也会导致早产和胎膜早破的风险升高[25]。目前有关尼古丁造成早产的研究多认为尼古丁引起血管收缩,CO导致胎儿缺氧,镉对钙信号通路的影响等是引起早产的因素。也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在早产和正常分娩过程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被动吸烟可导致孕妇体内炎性因子发生变化,引发早产[26-27]。

类别6是关于母亲体质量指数、孕龄、孕次、辅助生殖技术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引起的早产。自2015年10月中国宣布二胎政策以来,生育率以及生育特征有一定变化。分娩的产妇更多的是双胎甚至多胎,超过35岁的产妇数量增多,但研究并没有发现二胎政策放开后早产率上升[28]。此外有研究表明孕前体质量过低发生医源性早产风险较低,而产妇超重和肥胖发生医源性早产的风险较高,但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风险较低[29]。有关孕妇孕前体质量以及孕期体质量增加与早产关系的研究仍存在争议。此外研究表明母亲妊娠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均也可增加早产的几率[30]。其中母亲年龄及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客观因素很难避免,但母亲体质量是较易控制的因素,所以应该增加孕前及孕期保健力度,以期更好地控制孕前体质量及孕期体质量增长。

总之,有关早产原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非常广泛,本文将现有的相关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直观清晰地了解早产原因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然而很多原因及危险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使临床研究变得复杂和困难。希望本文能够有助于研究人员明确早产原因研究的薄弱方向及易控制因素,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主题词早产热点
热点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热点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结合热点做演讲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