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
2020-03-25杨英扶泽南杨龙何炯红刘微田野田龙海黄勇淇赵义冬
杨英,扶泽南,杨龙,何炯红,刘微,田野,田龙海,黄勇淇,赵义冬
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约为非心房颤动患者 5 倍[1],并导致近20%的致死率及近60%的致残率[2]。90%以上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栓子源自于左心耳[3]。左心耳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在心房颤动状态下易于形成血栓。本研究旨在探讨NVAF患者左心耳结构的复杂性与其血栓形成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选取因心房颤动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95 例NVAF 患者,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了解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及左心耳形态。排除标准:瓣膜性心房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有出血性卒中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对比剂过敏等患者。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房颤动病程(精确至月)、心房颤动类型及住院期间的血压情况,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栓栓塞(TE)、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或主动脉斑块)史,有、无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1.2 检测指标
记录患者入院后第一次检测的空腹血糖、B 型利钠肽(BNP)、血尿酸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浓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据X 线胸片或胸部CT 判断有无主动脉硬化,头颅CT 或MRI 判断有、无脑梗死,冠状动脉CT 成像或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辅助冠心病诊断。
1.3 分组
根据术前TEE 和左心房CTA 检查结果,判断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据此分为血栓组(n=42)和无血栓组(n=253)。以TEE 作为诊断左心耳是否存在血栓的金标准[4]。
1.4 心房颤动的分类
参照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房颤动管理指南[5],本课题为便于分析,将心房颤动分为两大类:阵发性心房颤动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包括持续性心房颤动、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
1.5 CHA2DS2-VASc 评分模型
CHA2DS2-VASc 评分包含8 项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TIA/TE 及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或主动脉斑块),其中年龄≥75 岁、既往脑卒中/TIA/TE 的每项评分为2 分,年龄≥65 岁且<75 岁和其余危险因素每项评分为1 分。
1.6 左心耳形态的获取及分类
应用CT 影像后处理系统对左心房CTA 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每例患者的左心耳形态,根据左心耳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本研究将左心耳形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大类。单纯型左心耳定义为只有一个主干结构,而无其他明显分支状结构的左心耳(图1 A、1B)。复杂型左心耳定义为有明显分支状结构的左心耳(图1 C~1I)。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每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若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 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1 左心耳的多种形态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表1)
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LAD、BNP、血尿酸、CHA2DS2-VASc 评分均大于无血栓组(P<0.05)。相对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TIA/TE以及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高(P<0.05)。血栓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NPAF)、复杂型左心耳比例也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两组患者的性别、LVEDd、LVEF、Fbg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左心耳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2)
由表1 可见,心房颤动病程、NPAF、LAD、BNP、血尿酸等14 个因素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这14 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左心耳是、否存在血栓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入选的14 个变量中,仅有复杂型左心 耳(OR=4.129,95% CI:1.413~12.069)、心房颤动病程(OR=1.021,95% CI:1.006~1.036)、NPAF(OR=13.910,95% CI:4.563~42.406)与CHA2DS2-VASc 评分(OR=2.580,95% CI:1.115~5.966)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左心耳结构的复杂性与左心耳血栓形成和脑卒中/TIA 的发生率的关系已成共识。通过CTA 成像是目前了解左心耳形态和结构最简便可靠的方法[6-9]。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的左心耳形态学分类方法。2012年,Di Biase 等[7]基于患者心脏CT 或MRI 影像的左心耳结构特点,提出将左心耳形态划分为鸡翅状、风袋状、仙人掌状、菜花状四大类。但事实上,左心耳的形态众多,此四种形态分类并不全面,如图1 所示多种左心耳形态就难以此四种形态概括。而且,国内学者研究认为这种左心耳分类主观性较大,准确性和可靠性欠佳[8]。Di Biase 等[7]的研究显示,NVAF 患者中,结构形态最为单纯的鸡翅样左心耳者缺血性脑卒中/TIA 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形态左心耳的患者。另外,Yamamoto 等[9]研究发现,NVAF 患者左心耳分叶越多,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比例越高。此两项研究结果皆支持NVAF 患者左心耳结构形态越复杂,发生缺血性脑卒中/TIA 或形成左心耳血栓的几率越大。本研究为降低左心耳形态分类主观差异性,仅将其分为单纯型左心耳和复杂型左心耳两大类。
本研究对NVAF 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潜在的18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复杂型左心耳、心房颤动病程、NPAF 以及CHA2DS2-VASc 评分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以往的研究中,菜花状左心耳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左心耳结构,该形态左心耳整体长度较短,拥有数量众多的分叶状结构,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为脑卒中/TIA 及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而言,鸡翅状左心耳结构最为简单,发生脑卒中/TIA 及左心耳血栓的危险程度较低[7,10-11]。若按左心耳分叶多少进行分析,则分叶越多,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比例也越高[9]。本研究中的单纯型左心耳定义为只有一个主干结构,而无其它明显分支状结构的左心耳;而复杂型左心耳定义为有明显分支状结构的左心耳。单纯型主要包含鸡翅状左心耳,其他形态左心耳归为复杂型左心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栓组复杂型左心耳比例明显高于无血栓组,且复杂型左心耳是左心耳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符[9-10]。
复杂型左心耳更易形成血栓除与其有较多分叶结构有关外,还与其有较多的肌小梁以及更低的左心耳血流流速相关。Khurram 等[12]研究发现,菜花状左心耳有广泛的肌小梁形成,而广泛的左心耳小梁与心房颤动患者的TIA/脑卒中的病史独立相关。左心耳形态是左心耳流速的一个独立的决定因素,鸡翅状左心耳患者的左心耳流速显著高于仙人掌和菜花状[13]。左心耳的盲端和分叶状结构,以及其内凹凸不平的肌小梁,使血液流速减慢,并产生漩涡,易导致左心耳内血液淤积、血栓形成;而心房颤动发作时,左心耳的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又受到抑制,左心耳排空减少,进一步促进了这一高凝状态的发生,促进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