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互动能力的培养

2020-03-24何光珍

基础教育(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

何光珍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互动交流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互动能力;培养

“学生互动”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之间主动进行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学生互动能力的培养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能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的机会

1.课前检查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新课之前,我一般会先给学生出示几个预习提纲,根据预习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中交流: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读课文,课文做到读通、并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然后让学生将预习的成果给大家展示。这样不但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多数学生得到发言机会,为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也创造了机会,这样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丰富了课堂教学中有关知识资料的准备,增强了预习效果。

2.教学新课时组织学生互动交流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时,我采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例如,我在《匆匆》一文的教学时,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至于为了时间的流逝而满脸是汗,满眼是泪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通过探究,逐步统一认识,感叹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作者的惋惜、焦虑与无奈…..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再去读书,再去品味,教学效果一定要比老师面对面的说教好得多。

3.遇到疑难时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如果组织学生交流便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强烈的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指导想象作文“20年后的我”时,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篇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多数孩子的大脑是空洞的、贫乏的,缺乏丰富的想象力。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七嘴八舌,大胆想象畅谈20年后的人、事与物,你一言,我一语,甚至不着边际,但敢想了,也敢说了,思想放开了,想象就丰富了,大多数孩子落下笔来写出的文章都变得有血有肉,一点也不空洞了。

二、培养学生互动交流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和读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表现自己;有些学生害怕出错,顾虑太多,不愿发表意见。结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挑大梁。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尽量鼓励学生放开思想,积极参与,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常给后进生一些发言的机会。听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想法简单,自我控制能力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知道自己的是对的,不明白有时候其他同学的意见更好,结果可能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影响交流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时刻提醒学生有序地参与合作学习,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要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最最重要的,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把读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文章中的字、词、句、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怎样停顿,怎样重读,都不应该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应该由学生自己揣摩、品味、并感悟出来。

如教学《秋姑娘的礼物》一课时,我以文章第一句“落叶飘荡,大雁南飞,秋来了。如果说春是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那么秋就是成熟的少女,从里到外都是成熟的。”为例,全班提问该如何重读?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重读“飘荡”“秋”“春”“新”等几个词语。接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余下段落,小组内一个人读,其余的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大家总结该如何读,再接着由其他同学一个个地朗读,发现问题的再提出解决,最后小组内统一意见。在小组读完互评的基础上,老师再适时地采用组与组之间的朗读竞赛方式,看哪一组同学讀得最好、最有感情。学生对于这种朗读竞赛,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朗读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听的同学也能做到非常认真,这样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听与读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善于质疑的学生,学习态度是消极的,而善于质疑释疑的学生,学习都会积极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单向传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究能力入手。

如我在教学《匆匆》一文,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给同学们合作讨论:如:“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问题布置下去之后,各组同学纷纷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讨论完毕后,老师经过检查提问,发现学生不但对课本的知识了解得很清楚,而且还提出了很多课外的问题,令人意想不到。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善于鉴别了,质疑释疑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所谈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一次,我选择了《我们的生日应该如何过》这个话题。对于这个话题,学生日常就很关注,因此能够有感而发,我采用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具体做法是:课前准备话题,让学生充分准备。课上提出谈话要求,先让学生自由交谈,再集体交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自主设计生日怎样过。结果有的同学说生日要和父母一起过,有的同学说生日给父母过,有的说生日要过得有意义,有的说要将压岁钱节省下来,捐给有需要的同学等。这节口语课既达到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又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要感恩。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春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与写,2016,(10).

[2]黄小英.把精彩留给学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