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迎来“回流”择校生

2020-03-24陈瑞昌

基础教育(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村小教学点电站

陈瑞昌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从偏僻学校抓起,让百姓享教育发展成果——

2012年秋季学期,原先只有90多名学生的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电站教学点,一下子多了19名“回流”孩子。这些孩子曾经想了各种办法去城里、镇上借读,现在却高高兴兴回到了家门口的学校。

近日,记者在清浦区走访了多所农村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学生回流。为什么择校的学生又选择了“回流”?清浦区教育局局长杨长万告诉记者,这是该区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后,农村学校出现的新变化。

电站教学点隶属和平镇中心小学,位于清浦与洪泽、淮阴三县(区)交汇处,离城区近60里路,步行到镇上要一个半小时。由于地处偏远,学额不足,一段时期这里成了辦学条件改善的“盲区”,不少学生外出择校。

“到中心小学就读路途太远,也不安全;在外借读要租房子还要家人陪读,家庭负担不轻。”杨长万告诉记者,在新一轮推进教育均衡的集中行动中,该区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把教学点、村小纳入办学条件改善总体规划,确保学生上学单程步行不超过40分钟。“这些学校服务的都是最基层的百姓,其中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这是清浦区委、区政府确立的指导思想。”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崭新的塑胶跑道、平坦的绿茵球场、洁净的水泥地面,还有教室内外清一色的洁白墙砖。据了解,2012年上半年以来,清浦区政府与和平镇政府共同投入150多万元,电站教学点面貌焕然一新,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及每间教室都按省定教育现代化标准装备到位。校长胡荣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环境、硬件设施与城区学校相比一点也不差。”

发生变化的并不止电站教学点。从最偏僻的学校抓起,从条件最差的学校抓起,从每个教学点抓起,这是清浦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基本策略。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该区绝大多数乡镇都保留1至2个教学点。区教育局对这些村小和教学点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包括教学点在内,所有学校都铺设塑胶跑道,班班有电子白板,专任教师人人有笔记本电脑。

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是关键。清浦区的这些村小和教学点,原先的教师年龄都比较大。该区加强了对这些学校的教师配备,近年来新聘用的180多名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部分紧缺学科教师,在农村学校之间跨校任教。美术院校毕业的肖雅婧,星期一到星期三在盐河中心小学谢碾教学点执教,周四、周五到黄码乡严卓小学任教。2011年走上教学岗位的张璐,除了执教谢碾教学点5个班级的音乐课,在甘露棚教学点还有每周5节课的教学任务。甘露棚教学点校长周铭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所有课程都能开齐。此外,该区还采取集团互派、进城进修、轮岗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流动,上学年全区共交流教师231人,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总数的14.7%。

2012年暑期,清浦区教育局又从城区学校遴选了25名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谈起自己第一次到电站教学点报到时的情形,特级教师陈军记忆犹新。那是8月30日上午,校园里彩旗飘扬,校门口的学生家长排了好几排,当他们乘坐的汽车开近,人群里的掌声一阵接着一阵。陈军是从城区的人民小学来支教的,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其他城区学校的5位年轻教师。作为全区支教教师组组长,陈军除了每天在电站教学点上课外,还要抽出时间到城南、盐河、黄码三个乡镇的教学点和村小指导教学。原来在城区新民路小学任教的万兆荣老师,主动要求来到谢碾教学点,不仅教课,还辅导老教师使用电教设备、开展教育科研。人民小学副校长薛桂萍挂职担任城南乡新闸小学校长,新校舍、新校长,学校面貌一新。原来这里到城里择校的学生比较多,本学期已有8人回流就学。学生家长说:“现在家门口学校条件这么好,还来了城里的名教师,用不着费劲儿去借读了。”

为了鼓励城区教师下农村,清浦区出台政策,对不同层次支教教师分别给予每月600元到1000元的津贴,每人每月发放300元伙食补贴。“区教育局考虑得很周到,每个支教团队每月还有1200元交通补助,我们每天拼车上下班,大家轮流开车,费用足够了。”从城区纪家楼小学到甘露棚教学点支教的魏怀珠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由于一些农村学校达不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导致许多农村学生到城镇学校借读,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之间的不均衡,造成部分农村学校生源过少、师资和教学设施浪费,城市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农村学生的择校之痛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

“地误一茬,人误一辈子。”如何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清浦区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破解择校难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有决心真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要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地方教育部门要创新机制,出台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政策。均衡教师收入、福利待遇,提高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工作的教师待遇,逐步推行区域内校长、教师轮岗,还可以实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让师资合理流动。

猜你喜欢

村小教学点电站
坚守村小23年,爱心留乡间
蔚来部署第二代换电站最大容量13块电池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丰城市招聘21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小任教
村小校本教研“养颜术”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