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24王红梅杨雪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2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工科毕业设计

王红梅 杨雪锋

[摘           要]  新工科建設要求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纳入改革范畴,这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这类传统工科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选题、指导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选题的新颖性与实践性、加强指导教师能力提升、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监督三方面探析教学改革方法,以期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为下一步教学改革实践做铺垫。

[关    键   词]  新工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86-02

一、引言

为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新工科建设计划应运而生。按照新工科建设计划的要求,传统工科专业需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基础进行升级改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属于传统的工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该专业已成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重庆市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建设专业、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专业、重庆市高等学校船舶工程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同时也是我校综合改革的计划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检验[1]。因此,结合新工科建设加强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方面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分为设计类和论文类两类,大多来自指导教师的自拟课题。设计类题目常出现一组学生共同完成某一艘船舶总体设计的情况,即采用母型改造法进行新船的设计,几位学生共同采用一条母型船的数据资料,设计船的主要要素相同,设计方法完全一样。由于同组内要完成的“共性”内容较多,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存在抄袭的现象。同时,这类设计题目比较陈旧、设计过程有模式可循、缺乏创新性及实用性,学生很容易“借鉴”往年的毕业设计,将母型船的图纸进行缩放并做简单修改就变成设计船的CAD图纸,并没有加入自己的设计思想。本来两个多月要完成的任务,某些学生往往“偷工减料”一周就完成,因此,答辩时经常出现一组学生的设计船型线图、总布置图完全一样的情况,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而论文类题目大多数来自青年教师的博士研究内容[2],难度往往不好掌控,受实验条件等因素制约,学生写起来较困难。例如通过计算机建模分析类型的毕业论文题目,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常出现软件不会装、自学软件时间长、模型建立困难、数据分析错误等问题。因此,临近答辩某些学生还未完成,需要指导教师及同学给予帮助方可基本完成任务。指导教师也表示指导压力较大,如降低难度,那么毕业论文工作量就难以保证,而工作量有保障了,学生实施起来又非常困难。

另外,大多数学生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当作选教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内容,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合理评估。[3]

(二)指导教师方面

目前,平均每位教师要指导8~9名学生,有的时候更多。鉴于某些教师要教学、科研两手抓,某些教师要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精力有限,用于指导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较少。同时还有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够端正,对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在思想上就不够重视,对学生监督不力,甚至让其指导的研究生对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另外,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在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工程实践经验较少,指导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学生方面

首先,部分学生态度上不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他们从已毕业的学长处获悉,所有毕业设计都能通过毕业答辩,因此,学生多抱有“随便应付就能过”的心态。由于没有指定专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室或实验室,所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寝室完成,少部分自律性强的学生会到图书馆或教室进行,虽然有对其进行分组,但都流于形式,同组之间缺乏讨论、沟通及监督,团队协作意识较差。并且多数在寝室的学生打游戏、看电视等,自由散漫。其次,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找工作、考研复试同时进行,其重心放在了后两项任务上,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最后,部分学生抱有“走捷径”的心理,过分依赖指导教师与同组学生的指导,待某位学生做完,随即“参考”设计成果,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较差。

三、新工科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方法探析

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以下改革方法。

(一)提高选题的新颖性与实践性

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指导教师分为两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一组,设置传统的进行船舶设计的毕业设计题目,坚持一人一题原则,取消多人采用同一艘母型船数据资料的形式,采取一人设计一艘船的题目,并且该设计船应为学生所熟知的常见的船舶类型,让学生独立体验整艘船舶设计的过程,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另一组则由青年教师组成,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方向,增加智能船舶、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关注国际前沿研究技术。同时,聘用校外船舶企业或船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设置在造或在研的具有工程背景的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可到船厂或者船舶研究所进行毕业设计,真实体验船舶设计过程及船舶建造流程,开展校企联动,提高学生利用所学船舶设计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意识和工程经验。

(二)加强指导教师能力提升

目前,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缺乏船舶企业或船舶研究所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满足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可让这部分教师进船舶研究所或者船厂实践数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可派遣到有船舶专业的高校进修,进入一流的研究团队,学习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再则系里组织开展毕业设计专题讨论教研活动,请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分享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强化教师的責任担当意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流程。鼓励教师多与学校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教师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交流,取长补短,逐步提升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三)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监督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4]。整个毕业设计包括指导教师拟题、题目审核、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开题答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评阅及交叉评阅、答辩审核、答辩等环节。每一环节指导教师都要严格掌控质量,系、学院、学校都参与监督,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进行。学生选题前,可召开一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介绍会,由每个指导教师介绍题目内容及研究方向,方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帮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避免出现学生选题盲目跟风的情况。同时学生也可向指导教师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拟题目,指导教师给出意见,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实现高质量的“双选”。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指导教师可向学院、学校申请专门教室,指定每组的负责人,实行每天打卡制,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教室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可将指导时间、每周完成任务、出现的问题等内容提前发布,定期开展组内讨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等活动。严厉打击抄袭行为,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腾讯会议”“QQ”“学习通”等工具,丰富指导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指导,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四、结语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本文从选题、指导教师、学生三方面分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选题的新颖性与实践性、加强指导教师能力提升、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监督三方面探析教学改革方法,以期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实践做铺垫。

参考文献:

[1]袁海宽.“新工科”建设下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19(48):212.

[2]王文虎,韩冰.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9(5):25.

[3]郭嫱,黄先北,仇宝云,等.能源动力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19(7):65.

[4]卜赫男,李磊.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94):52.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工科毕业设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吴志立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升学就业趋势预测分析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新形势下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