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价值
2020-03-24刘昌俊
刘昌俊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部分社会岗位趋于饱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和严峻程度也日益上升。而多数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课程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度,对学生个人就业能力的提高效果不佳。基于此,详细分析了当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并针对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毕业生;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9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广大的从业工作者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就业形势和就业难度也日益攀升。在新的发展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不忘其培育就业导向型人才的初衷,在帮助应届毕业生求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几年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就业岗位趋于饱和,高职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为学生制定学业培养方案中都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调查发现,多数院校所开展的该种课程只是粗略分析就业形势,讲述笔试、面试等求职流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求职水平,使得课程形同虚设。在这种压力下,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理念也逐渐被大众接受。综上,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技能的培训,改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形式对当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1]
一、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调查表明,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从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绝大多数学生意识不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及日后的职场生活,大多数学生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这些想法会直接导致这些大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缺乏竞争力。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其必要性,而开展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使大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性。[2]
(一)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职场的竞争力
21世纪以来,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在这种强烈的竞争压力下,知识水平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为了缩小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存在的认知落差,在不断丰富高职大学生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高职大学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浪潮中脱颖而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这种全面、细致的规划下,大学生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职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力。[3]
(二)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成功提供更多可能
步入新时代以来,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体系逐渐完整。在学生步入大学的初期,高等职业院校会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优势特长,制订出适合专业和学习方式的培养方案。同样,在学生完成学业时,高校也应制订出因地制宜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更早明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研究表明,通过这种职业生涯规划会更加坚定学生的目标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这种基于学生的就业规划方案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毕业后的成长成才,进而帮助他们在企事业单位中更容易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获得成功。[4]
(三)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教育观念的改变,目前有部分大学生仍是父母眼中温室里的花朵。而当他们毕业就业后步入社会常常因为对社会认识不足、适应能力不够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更好更快地适应复杂的社会,使他们在社会和职场中提高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身份和角色转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人生价值[5]。
二、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现状
(一)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規划的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引导、教授工作不到位,使得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存在偏差。一方面他们希望借助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并结合自身需求及家庭状况等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人生开辟新篇章。另一方面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不到位使学生将其与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其他无关科目混淆,使职业生涯规划无法真正落地。
(二)学生对于自身条件认识不足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狂妄自大等与自身情况不符的认知,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与公司定位不符或在日后工作岗位上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第一步是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明确自身存在的优缺点、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能力的大小,清晰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工作中的定位,才能更加科学准确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状况等因地制宜地分析自身情况,既要杜绝眼高手低,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造更多的可能性[6]。
(三)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和方式有限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的本科大学相比,其根本区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培养有就业倾向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本科大学所培育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根据这一发展战略,高等职业院校一味追求自身的就业率,创造可供宣传的口碑效益,从而疏忽了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当学校存在漏洞时,学生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图书馆、官方网站、就业指导网站等寻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和道路大大减少。
(四)学校教师建设队伍不成熟,缺乏专业的指导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具有长远性、前瞻性的工作,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而目前高等职业学校中,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兼职辅导员。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良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者,缺乏人力管理方面的知识,甚至对招聘等认知不足。职业高等院校应专门引进具有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人为学生做好规划工作,并在校内积极做好模拟招聘、实战练习等模拟应试活动,提升学生的实战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四点现状,深感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各大高校参考学习[7]。
1.各大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指导规划。不要套用固定的板块和模式,使职业规划机械化。
2.不断关注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和需求,根据时事政策有的放矢地调整规划方案。根据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调整进行倾斜处理,使学生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把握机遇,脱颖而出。[8]
3.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培养方案结合,相应地调整学生应学习的各项知识及技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时间的重大意义,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4.创立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进行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开展的同时,学校应积极拓宽学生对职业生涯了解的途径。利用图书馆、学校官網、就业指导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科普引导。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定期举办模拟就业活动等吸引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应定期组织对于全体学生的职业兴趣测评,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他们更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就业方向,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9]。
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对高职学生进行因地制宜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该学校的就业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各大高校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校的就业指导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以上的分析和方法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从而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就业工作[10]。
参考文献:
[1]赵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提升就业质量创新性研究:从开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维的视角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39-41.
[2]白易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136-138.
[3]刘孙渊,吴秋迪.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差异性定位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49-53.
[4]罗雪榕.精准就业视角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61-66.
[5]姜庆华,陈洁.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困境与路径优化: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89-92.
[6]蒋晓川,杨晓杰.高职院校建材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19-21.
[7]陈伟霞.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5):146-149.
[8]张少飞,张士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太原市某高职院校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8.
[9]刘玉升,褚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慢就业”现象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4-38.
[10]郭平章,林保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整体构建途径分析[J].科技风,2019(14):57-58.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