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协同育人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策略
2020-03-24王静范广
王静 范广
[摘 要] 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协同育人理念实现了广泛应用,这一理论注重教学思路的重新调整,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保障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及应用。在协同育人视角之下,我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一部分老师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将创造性的教学思路与协同育人理念融为一体,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对此,以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协同育人视角之下该课程的开展策略以及应用要求,以此为實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及配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键 词] 协同育人;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008-02
一、引言
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来说,实际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学难度偏高,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注重细节要素的解读,以提升学生的思政道德修养为依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及成长。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协同育人理论进行分析时,提出如果能够将这一理论与思政课程相融合,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向以及教材选择和开发的具体路径,那么对突破思政教育教学的束缚及影响意义重大。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提升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协同用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理论依据
如果站在现实的层面进行分析,那么对于高校课程思政来说,实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需要注重时效性分析及研究,抓住这一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以及目的,了解课程实施的相关策略及要求,充分研究高校思政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性。着眼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及任务来推动这一课程的改革,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收获及成长,主动利用个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复杂性
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及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最为深远及持久。作为个人社会生活实践之中个人世界观念、价值观、态度、情感、观点以及信仰的集合,意识形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思维方向。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保障大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注重不同教学元素的分析及解读,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为依据,明确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性及以针对性。一方面需要着眼于社会的实际条件分析学生的个体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思维普适性,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社会稳定的思想秩序构建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主流思想观念的熏陶,从而学会自我教育和思维规范。
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是落实思想教育和德育的重要阵地,老师需要关注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抓住这一重要的载体以及依托,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为依据,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优质的服务及成长。其中以课程教学为依据的思想体系和信念体系的构建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课程设置之中与主流价值观传播相关的有益元素,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引导学生坚持积极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为原则,加强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协同教学和共同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原则,保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提升个人的资源利用能力以及整合能力,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并寻求老师的帮助。
(二)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确定
不管是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还是其他课程教学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原则以及根本价值,明确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及方向,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积极利用协同育人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影响。在教学改革时,坚持立德树人,围绕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以及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之上,将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活动环节,明确教育活动的共同使命和共同任务,为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可靠的智力基础。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环节比较复杂,在以协同育人视角为依据,调整实践活动方向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价值,分析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之中的真实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构建起思政课程的核心课程体系,明确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基础教育作用,保障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结合上文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在协同育人视角之下,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的改革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只有保障各个课程都能够参与其中,才能够实现互相补充和相互协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综合提升。
三、协同育人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策略
为了充分体现协同育人视角的指导作用及优势,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不同策略的选择以及分析,了解资源整合的相关要求,构建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框架和体系,为学生的学科学习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依据。
(一)健全协同育人的系统整合
作为协同育人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整合非常关键,系统整合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具体包括理论层面、结构层面和创新层面的系统整合。其中第一个层面的系统整合与这个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存在关系,普通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研究,关注自然科学类学科以及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具体运作要求,通过对学生意识形态认知以及观念的分析及研究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及主流价值,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完美融合,通过统筹规划难以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其中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教师需要关注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实现理论层面的有机整合。第二个层面主要以结构层面的系统整合为原则,我国高校需要着眼于不同课程教学的实质条件,充分体现结构的逻辑性,加强思政课程与其他各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将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道路和方向,给予这一课程更多的改革空间和动力。
教师团队结构的构建以及优化升级非常重要,为了实现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师之间的有机融合,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在课程施政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立足于目前的师资力量以及师资水平,积极调整学科建设方向,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升级融入结构层面的优化和整合之中,保障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最后一个层面则以创新层面的系统整合为核心,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分析以及问题研究,了解学术界的最新技术成果,注重新理论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通过设置案例的形式来凸显思政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及优势,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之中掌握思政学习的核心要求。教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有效互动为依据,站在多维度角度来进行利用以及分析,更好地体现协同合作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和价值。
(二)实现课程思政的双向融合
课程思政的融合以及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于我国地方师范院校来说,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关注这一课程的专业化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普遍问题积极地调整教学思路。首先,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程的时效性和时代性更为明显,大部分的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教师需要选择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思路,挑选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原则,积极指导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自主发挥的机会。其次,教师需要注重思政课程隐性教育作用的发挥,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完美融合,体现各个课程的全面渗透要求。其中艺术修养课程文化课程以及自然科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教师需要关注思政課程与这些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以体现课程思政的全面化以及多样化为原则,实现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全面渗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观察活动以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参与感,在主动分析和实践研究时学会与教师进行互动,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想法。
四、结语
协同育人视角之下的高校思政课程改革非常关键,对于我国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在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时,必须坚持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及优势,关注这一理论的指导价值以及深度要求,不断调整后期的教学思路及方向,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而产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练强.试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9(9).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