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口腔内科学信息化课程建设研究
2020-03-24郭艳玲王琳
郭艳玲 王琳
[摘 要]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所占比例最高。以执考为教学导向,优化课程设计,依托信息化工具,整合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口腔内科学信息化课程,提升教学效果,助力执考。
[关 键 词]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口腔内科学;信息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08-02
口腔内科学研究的是在人群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考试科目,其出题量在笔试考核中占24.3%,是所有考试科目中比例最高的。其教学理论体系庞大,同时由于实践操作技术较为复杂,且操作范围局限,严重制约授课效果;依托信息化工具,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口腔内科学学习环境,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可重复性,接轨临床实习及工作,助力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1]。
一、口腔内科学信息化课程建设思路
“互联网+教育”带来更加智能化、公平化、泛在化的教与学,但根据我校的教育环境及广大师生的接受程度,再加上该课程的特点,完全采用网络信息化教学替代传统教学,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口腔内科学信息化课程建设以执考为导向,首先要建立“融通化”的课程标准。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中,根据基层口腔医生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执考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整合教学内容,制订课程标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执考考试内容标准相融通[2]。
二、口腔内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尽管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但适合我校学生的并不多,因而,以执考大纲为导向,建设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在资源库建设中理论部分收集质量高,与考试大纲相关,经资深教师及行业专家审核通过可以用于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的长期有效资源,并按照模块进行分类;实训授课参照执考标准,总结考核要点、难点,拍摄标准化操作视频,并根据知识点和难点在相应的操作演示内容处设置知识点习题,在视频后设置思考题和问卷调查,完成重难点内容的微课制作;以执考为导向进行试题库建设。
三、口腔内科学信息化课程实施
(一)应用对象
结合目前课程建设情况选择第二篇牙体牙髓病进行对照研究,选择2017级口腔医学7班作为对照班,8班为实验组,每班均有50人。
(二)教学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实验组利用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体流程如下。
1.课前学习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学习任务单,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任务单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微课学习、案例准备等。学生根据任务单要求进行课前资源学习及完成相关作业。任务单问题设计需要教师将教学重难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的微课学习、讨论和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这是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助力,还是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保障。
2.课堂学习
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设计,教师重点讲解相关理论基础和操作要点,解答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提出的疑问,解决学生提交课前学习任务单中反映的集中问题及进行学生作品点评。例如,针对龋病定义及病因,点评学生作品“你了解龋病吗”,在点评中带领学生回顾龋病的定义及病因,并通过学习通平台的抢答环节对资格考试考点进行现场检测巩固,针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个别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分解重点,攻克难点,实现知识内化。
3.课后拓展
对难点部分,比如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深龋的治疗等重要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配备讲解,并于每周以易企秀小程序进行投票,选出学生觉得最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由教师收集后在微信群进行专项答疑。实训课的学习,除传统示教外,可针对关键环节进行视频录制并配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分享于微信平台中,便于学生反复观摩学习。除此之外,定期在课程公告号中更新知识链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结合。最后,做好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辅导,建立长久联系群,定期推送与医师考试相关的視频和练习题,使毕业后的学生在医师考试前的复习中有的放矢,增强复习、考试的信心。课程建设不但要体现课堂扎实学习和辅导,而且也要长效持续跟踪辅导,做到短效体现期末考试成绩,长效体现医师考试成绩。
(三)实验评价
选取第二篇:牙体牙髓病部分,接轨执考进行考核。为保证结果公平性,实施教考分离,实训考核选择执考实践技能考核项目:26牙Ⅱ类洞制备,计算出两组学生的优良率,向学生发放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调查。
(四)统计学数据的处理
使用SPSS23.0,进行组间t检验。
(五)结果
1.理论考试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實训考核结果
以26牙Ⅱ类洞制备进行实训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四、讨论
(一)信息化课程建设对教师“双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要实现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教育”理念的转换。作为教师要继续学习新的网络软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主动探索未知,全面武装自己,重视PBL、CBL等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能力[3]。其次,教师还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如使用牙科显微镜拍摄高清标准化实践操作视频。最后,教师需仔细研究考纲,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课证融通。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线上+线下授课模式教学效果更多与学生课前、课后的主动学习内化程度相关,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和意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提升课程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优化和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迹可循?另外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进行高效学习?这些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三)初步形成创新性教育评价
信息化课程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成效进行全过程进行性及定量评价。考核评价由期末考试、实训操作及过程性评价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线上自主学习情况、线上作业完成提交情况、网上交流讨论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线阶段性测试情况等按照不同比例纳入过程性评价中。实训成绩也应从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素材的收集及筛选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病例图片及视频,这就需要院校合作,教学主动密切联系临床。筛选出执考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典型疾病,知识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还要有一定的延伸性和探究空间。
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特点,以执考为教学导向,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应用能力训练,以期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助力执考,培养出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冠,金海峰,沈雷,等.系统解剖学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7):41-43.
[2]张丽媛,乌兰其其格,郭喜聪.口腔正畸学的校本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6):582-587.
[3]李益玲,曾素娟,徐冬雪,等.简析云课堂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6):51-52.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