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背景下职校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2020-03-24陈柏林李卉
陈柏林 李卉
[摘 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体系建设不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不尽如人意、校企合作内动力不足、人才成长的技术技能支撑不够、“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等一系列问题,职校则必须下大力气严管紧抓,多措并举探索新路子,从根本上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而这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做起,发展新课堂,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要求进行无轨对接,提升日常课堂效率,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岗位技能水平的提升。
[关 键 词] “1+X”;职校课堂;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26-02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經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一系列亟待修整的问题,如体系建设不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力度不足、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支撑不够,各地办学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职校生普遍学业能力不佳等,这必须下大力气紧抓严管,多措并举,从根本上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我认为,首先得从职校课堂改革做起,启动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充分立足于社会行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要,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优化课堂专业知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堂实践实训,提升日常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一、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启动动态课堂,用专业架构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职校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关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关键所在,因此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则显得至关重要。课堂是教学的第一主场,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平台,唯有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能促进学生身心技能的成长,才能最终推进学校育人育心的教育内涵和高质量的教学发展。从此意义来讲,职校课堂必须下大力气推陈出新,以就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能力需要,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职场高地,着重加强实训、见习和技能演练、公益服务等实践性教学力度,真正培养文化素质高、操作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的技能型出色人才。
在“1+X”证书制度下,职校课堂需要通过弹性、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满足教学、实训的相互融合,让学生达到学、练、熟、能。以“软文营销”课程为例,与其完整地讲授整本书所有知识点,还不如改为培养学生在广告营销领域的策略认知及文案设计应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案研究设计创新能力,我把书上知识进行总体归纳分类,采用学案的形式,一节课研究一张思维导图,在“教、学、练、测、评”全环节中链接岗位与技能、基础与前沿、个人与社会。于是授课内容分成以下几板块:(1)问题分析与任务领取;(2)举措目的和策略应用;(3)阐述方案与互怼质疑;(4)实战设计和创意拓展。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好预习工作,我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做好研读课堂内容、提出困难、列举社会经典案例等思维预设工作,在此种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效率大有改善。
二、树立职业技能理念,追求工匠精神,用榜样力量打动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体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技能理念,办好“能工巧匠进校园”“劳模进课堂”“优秀职校毕业生经验分享”“高手在身边”“平凡岗位不平凡”等活动,用鲜活而平凡的榜样力量宣传展示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传承工匠精神,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在健康居家、学前教育、电商物流、医学健康、现代园林、建筑工程、电子电器、人工智能等多种专业领域,推进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力养一人,技养一家”,充分树立学生职业理念,不断加强自我专业技能,铸炼学生“用心做好平常事、专心做好本职事”的匠心精神。
三、将教学与专业技能高位对接,让课堂成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大练场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是决定人才培养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环节,所以职校教育必须以实训实践为主,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成长发展。“动手做,反复练、熟能巧”,如果离开了接地气的操练实训体验,职校教育就只能是遭受社会冷眼的空壳子。同时,职校教学发展也必须采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对接,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专长,提升课堂教学管理实践能力,把课堂打造成职业大练场,实现学生一毕业就能满意就业,一出校门就能成为社会合格职场人的美好愿景。
随着现代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服务业的全新升级,出现了机器人运维工程师、小龙虾学院、快递学院、创意工坊、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员、连锁经营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等前无古人的新专业和新岗位,这已然为职业教育领域拉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更多品类的课程亮点、更有前景的教培趋势、更高质量的助学服务让更多的职校生好就业、就好业。只有学生的就业和待遇增幅,社会反响和行业需求良好,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产生吸磁效应,才能让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四、知行合一,将高质量职业培训方案融入课堂,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夯实基础
职业院校必须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教育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用成熟的证书体系推动职教教改的正确导向。比如可以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型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率先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接轨、衔接、协作、跟进、践行环环入扣,为学生获取扎实的职业操作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做好充分沉淀。当然,要做好的不仅仅是“就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涯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不单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努力培养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五、线上线下综合教学,以点带面,构建自主探索的创新型课堂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已经迎来了线上线下技术深度融合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时代,所以学校就必须做好信息技术的升级和资源生态链的战略实施,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将教、学、练、测、评高效实现。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积极布局线上业务,如在线直播、录播课、在线答疑、在线作业改评等更为精细化的教学服务,已刻不容缓。而老师的在线课堂就不仅仅局限于念PPT,更是加入了多人连麦、音视频动画、积分奖励、在线答疑、随堂测试等多样教学方式和趣味互动形式,让教学体验更加灵动内化,实现优秀师资和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另外,学校对学生选课学习形式也要灵活合理,比如对西点、烘焙等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对书法、体育等课程实行选项教学,对园林绿化、汽车检修、建筑工程等课程实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引进影视艺术鉴赏、大学创新创业等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推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等新型教学形式,对接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和岗位规范,将知识、技能、素养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实行创新型信息互动化的实践课堂模式,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工学结合,达成课堂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书证融通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就是学生的专业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协同实施,可见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跨教育与产业、学校和企业、工作与学习、理论和实践之界,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就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学分银行”优化管理,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的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果之间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也就是说,在校学生不仅可拿本专业毕业证,还可以选修选考其他技能资格证,已经取得职业院校学历毕业证的学生,在参加相应职業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可以适当免试。同时,职校课堂可日益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优化资源共享,成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物流专业为例,我校的“菜鸟驿站”“零点电商”“小哥跑腿”都是成功的案例,这种“校园+企业”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积累创业从业经验,熟练电商运行和物流管理流程,感受从业困境和处事挫折,为顺利走向社会做好全面的职业铺垫。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1+X”证书制度下,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相融通,这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终身学习通道等方面都将发挥重大作用。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技能的一招一式都来自日常练习,职业课堂首先要承担起实施“1+X”证书制度的责任担当,提高职校课堂含金量,在课堂内涵上充分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和就业岗位需求技能,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所以只有扎扎实实打好课堂教学这块地基,真正授予学生“捕鱼之法”和“剪裁之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中日益成长,职业教育之路才能出彩。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