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

2020-03-24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2期
关键词:柜员客户经理商业银行

现阶段,商业银行不断衍生出很多新兴业务,为增强其竞争力,业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而银行在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最易发生、频率最高的风险就是操作风险[1]。据2007 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新文件《指引》赋予操作风险定义:由不统一和存在风险的内部组织结构、员工和科技系统以及行业外原因共同构成的风险损失,通常,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为表1的七大类。银行的操作风险一方面会给银行声誉与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同时还会产生区域性的金融、经济问题与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防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一个非常有实际价值的课题[2]。

表1 《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类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基本现状

(一)贷款业务方面。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频发操作风险的方面之一。商业银行在对公贷款上存在贴现合同不规范,违规出具资信证明、企业间隔期检查超时等问题,例如某企业于2018年2月9日在某商业银行办理贴现20万元产品购销合同中未约定产品数量、单价,根据合同约定详见清单,但档案资料中未见其清单。与此同时,公司信贷业务管理方面存在违规出具资信证明、企业间隔期检查超时的问题。在个人信贷方面,部分贷款存在操作不够严谨,调查不够细致,业务审批流程中差错比较多反复退件的问题。

(二)业务操作规范方面。业务操作规范方面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现金时不严格遵守存款业务先收款后记账、取款业务先记账后付款的流程;柜员离柜重要物品保管不到位、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客户联系电话核对不到位、离柜现金未收妥、对外支付现金未全额清分、空白重要凭证管理方面不规范、尽职调查不到位、企业网银密码重置业务未核印等多类问题。于此同时,客户风险等级调整不及时,网点前台报表系统《冻结扣划登记本》中有权机关网络冻结客户未及时进行风险等级调整。

二、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加强信贷管理。首先,要提高资金流向监测。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要增强资金用途的管理意识,利用全球信息资讯平台、调阅贴现企业帐户流水及凭证等方式做好客户贴现资金流向监测,督促客户合法合规使用账户及资金划转,对于贴现企业频繁划转大额资金等现象高度关注,杜绝贴现资金的回流现象发生。其次,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客户经理认真学习贯彻上级行信贷政策、法规,确保各项信贷业务符合制度规定,提升业务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贷后管理,客户经理切实落实各项贷后管理规定的制度,严格按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办理贴现业务过程中严把审核关,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贸易背景真实,防控风险。

(二)加强人员操作风险意识。要树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筑牢风险隔离“防火墙”,加强源头风险防控治理。加强合规管理及风险防控知识的学习教育和风险提示,有效防范外部风险向银行传染。培养客户经理良好的操作习惯。从理念引导入手,提高客户经理内控防案意识,在系统操作中严格按业务流程仔细处理,实行前中后台相分离并相互制约的原则,不放松,不麻痹,把内控防案意识贯穿于每一笔业务流程之中,不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案件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有效杜绝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规范各项业务操作规范。规范员工业务操作。商业银行根据操作风险的问题要深刻剖析每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时加以整改。有针对性地采取业务培训、流程优化等管理措施,严格防范“治标不治本”的屡查屡犯现象。针对尽职调查等变化较大的业务,要求客户经理认真落实尽职调查义务,熟练掌握尽职调查流程,确保尽职调查真实、合规、有效。同时规范尽调系统录入,尽调系统录入内容确保和纸质材料一致,同时录入内容完整、不缺失。强化现场管理履职。现场管理人员和网点负责人加强对重点关注高风险及特殊业务运行质量的监督,切实履行事中、事后监督职责,正确指导柜员处理新、疑、难业务,充分发挥网点现场管理把关、堵口的作用,确保业务操作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三、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针对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操作风险点,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方面与业务操作规范方面,根据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了可操作的优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信贷管理、加强人员操作风险意识与规范各项业务操作规范,以期为防范、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柜员客户经理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开心一刻
笑一个吧(2则)(1)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探究特色服务送客户“3+3”客户经理服务模式
柜员失误可容忍 管理漏洞不可纵
强化柜员文化建设 树立农发行良好形象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