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雪泥鸿爪
2020-03-24翁帆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4期
翁 帆
1984 年杨先生的母亲88 岁,身体精神都健旺,杨先生和弟妹们接母亲到美国探亲游玩,前后在美国住了8 个月,十分开心。其间有一天杨先生特别陪母亲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BNL),看1954 与1956 年两个夏天他在该实验室的住处、办公室与图书馆。
这张相片(图1)是那天照的。背景是一座一层楼工厂式的建筑(现已拆除),相片中的窗子后面是那两年夏天杨先生的办公室,是他写下一生最重要的两篇文稿的地方。
图1.杨振宁与其母亲合影
图2.1954 年文稿的封面
图3.1954 年文稿第7 页
这两篇文稿都是布鲁克海文的秘书芭芭拉·凯克(Barbara Keck)用打字机打出来的,有BNL 的预印本编号:BNL1938 与BNL2819,各复印了多份①1956 年夏张文裕先生回国时带了一份1956 年的BNL2819,何祚庥先生当时曾见过。。很幸运,这两份文稿的复印本都保留下来了,现存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档案馆。
图4.1956 年文稿的封面
图5.1956 年文稿第18 页
图6.1990 年杨先生致张首晟的一份传真的一页
两份文稿杨先生各 于1954 和1956 年的6 月间投至Physical Review,恰巧也都在当年的10 月1 日印出。
最近,杨先生在整理旧作时将它们打印出来给我看(图2—5)。有意思的是,那时打字机没有希腊字母,文稿中的希腊字母和一些数学符号都是用圆珠笔填上去的。我一看就认出是杨先生的笔迹(请比较图6)。我说:“好了,你留下雪泥鸿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