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急救的护理干预效果探究
2020-03-24罗彩云黄玉媚邓永仪
罗彩云,黄玉媚,邓永仪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 外四科,广东 东莞 523520)
0 引言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之一[1],该病发病急,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相关急救人员认为,通过适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救治率。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收治的6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护理观察对象,设置照组(n=30)和干预组(n=30),两组患者中男性52 例,女性8 例,两组的年龄为40-70岁,平均(53.21±3.64)岁和(53.61±3.5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措施有:①接到脑出血的患者立即送急诊科并由导医将影像科资料送往院部部。②到达科室后及时、准确用药,并做好术前准备。③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干预组: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措施有:①建立急诊科急救小组,由科室主任、主治医生和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组成,在接到指令后即刻出车,并在接触到患者第一时间评估病情采取紧急应对措施。②优化运转中的各个环节,根据患者运转信息,建立绿色运转通道,同时急救护理小组成员运转期间采取急救护理。③通过实时传递信息及影像,缩短抢救到手术室时间。④医院规划好急救运转路线,保证运转顺畅。⑤科室每季度进行应急演习,加强急救护理熟练度。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救治各个阶段所用时间,消耗时间越短,护理效果越高。采用1 年内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统计两者患者的相关指标评分,评分与采用的护理措施效果正相关。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根据患者院内运转缩短时间确定护理效果,统计护理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时间比较
干预组不同环节所用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相关指标评分
干预组ADL、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1 年内随访调查相关指标评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护理效果对比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两组分别为18 例、11 例、1 例和14 例、10 例、6 例,干预组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原发性脑内出血,占据全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20%-25%,而脑出血死亡中,急性脑出血占据30%-40%,其死亡率与致残率在全部脑血管疾病中居于首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其中,高血压脑出血就是常见脑出血类型。目前,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为提升救治效果,应考虑脑出血的病理特征,在有限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2-5]。
以往人工搬运运转措施存在一定局限性,运转过程难以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且担架的不稳定性,会给患者的带来严重不适感,导致病情加重。本次研究分析对患者运转期间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通过建立急救护理小组、静脉通道和通讯中心,实现信息实时传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规避各个缓解延时问题对患者的影响,使患者及早获得治疗[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不同急救环节消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随访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干预组更优,两组救治结果比较,统计学结果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采取急救护理可提升对患者的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