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外汇管理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

2020-03-23毕德富潘景章石红波李雪雁孟海鹏徐国子王雪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技术方法内部审计大数据

毕德富 潘景章 石红波 李雪雁 孟海鹏 徐国子 王雪

[摘要]本文探索建立外汇管理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理论框架,分析内部审计环境变迁对外汇管理内部审计的影响及推进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并以基层外汇局资本项目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为例,分别从数据提取、系统性及组织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外汇管理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路径。

[关键词]外汇管理    大数据    内部审计    技术方法    计算机辅助审计

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外汇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市场主体可通过各类业务系统办理业务申请、数据提报等业务,外汇局工作人员也逐渐从以往审阅纸质资料的工作模式向系统业务管理、事中事后核查等模式转变。相应地,外汇管理内审内控部门也面临着大数据的审计环境。在大数据环境下,研究内审内控部门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内部审计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外汇管理内审内控的影响分析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1.大数据内涵研究综述。比较常见的定义有以下三种:一是最早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的高德咨询公司(Garnter)将大数据定义为“具有大容量、快速和(或)多样性等特点的信息资产,为了能提高决策、洞察发现和流程优化,这种信息资产需要新形式的处理方法”。二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U)认为大数据是“为了更经济、更有效地從高频率、大容量、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三是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2.大数据的主要特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大数据具有“4V”的特点,即Volume(大量)、Variety(多样)、Velocity(快速)和Value(价值)。其中,大量是指数据量和计算量大;多样是指数据形式多样、类型繁多,包括文本数据、图像、视频和机器数据等数据类型;快速是指数据增长速度快,并要求实时分析,数据需要高速计算处理,以便快速获取高价值信息;价值是指大数据具有价值密度低但商业价值高的特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数据可视化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GTAG,2017)。

3.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鉴于大数据的多样特征,相关分析技术与工具也各有所长,种类繁多。目前大数据主流分析处理技术是云计算。而实际应用的处理分析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批处理工具、流处理工具和交互式分析工具。其中,批处理工具主要用于聚类、分类和频繁模式挖掘等数据分析和处理;流处理工具主要用于流数据的实时分析;交互式分析工具主要是提供给用户以图表或表格形式处理分析数据的技术。

(二)大数据对外汇管理内部审计的影响

1.大数据对内部审计内容的影响。大数据对“审什么”提出更高要求,改变了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改变内部审计范围的广度。大数据环境下,“样本=全体”成为可能,理论上讲,内部审计可以采集和处理审计对象全部数据,真正实现对外汇管理业务领域审计全覆盖。二是改变审计内容的深度,审计分析取证更为充分。在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外汇管理业务领域数据间的多维关系进行分析,使得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在多方取证基础上,多角度、多层面、长线条地分析审计对象,突破简单的因果逻辑关系分析,挖掘审计现象背后的根源,作出更为全面的审计分析判断。

2.大数据对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审计技术方法伴随着业务管理模式的改变而不断改革。当外汇管理业务和会计处理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时,控制测试、审计抽样、账表导向的审计技术方法占据主导地位;当内部控制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在业务和会计处理领域广泛应用后,内控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方法就逐步发展起来;大数据时代,新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分析技术不断涌现,云数据库、联网审计等或将逐步成为审计领域重要的审计技术方法。

3.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组织方式的影响。一是对内部审计思维理念的影响。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变化,要求审计思维和理念向大数据思维模式靠拢、本着全量思维和预测关联性思维等思维模式组织推进内部审计项目。二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最终需要依靠审计人员来推动。大数据背景下,外汇管理内部审计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业务档案数据、财务数据和记账凭证,更多的是具有高度概括性、模糊关联性的系统数据,审计思维理念和审计技能也亟需转变,要求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复合型、技术型人才以适应新的审计要求。

二、外汇管理内审内控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及主要问题

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要着力解决“审什么”“怎么审”和“更好地审计”的问题(见图1)。

(一)数据提取与分析是实现审计信息化的前提

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是实现审计信息化不同阶段的两个问题。审计信息化初期,面临着信息数据提取方面的问题。目前,外汇管理领域数据有的来源于规范的后台数据接口文件导入,有的来源于各金融机构与外汇局之间的信息传输系统,有的则来源于手工录入和规范文件格式导入等,因此,根据“审什么”的需要,实现数据集中、高效采集和标准化处理均有一定难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审计数据的分析难度增大,外汇局相关数据分析仍处于探索推进阶段。

(二)平台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平台化思路搭建应用系统基础是内部审计部门信息化成功的重要经验。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怎么审”的需要,搭建内部审计应用平台,实现信息化。从外汇管理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来看,正处于由传统审计手段为主向创新手段发展的阶段。具体而言,正在探索完善内控风险测评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并搭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外汇检查专业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块,通过明确审计评价指标、跨系统采集各类数据,进行非现场审计分析,但也面临数据提取、标准化处理及后续分析等技术难题。

(三)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

人才是非现场审计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目前,基层外汇局从事内审内控的人员一般为1—2名专职人员,实施内控检查时,多从外汇相关业务岗位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业务岗位人员对内部审计理论、审计技术和方法等的认识有待加强。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也面临“本领恐慌”,既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数据挖掘技术手段及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内容,又要在面对海量“大数据”时能从审计专业角度进行筛选、清理和分析,快速准确地找到并验证各种审计疑点。这方面审计人才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才能满足“更好地审计”的实际需求。

三、基层外汇局资本项目计算机辅助审计分析案例

(一)资本项目计算机辅助审计指标设计

现阶段主要从业务合规性、系统提示指标处理有效性、系统数据质量及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成效四个方面进行审计评价。

1.业务合规性审计。围绕主体资格合规性、业务程序合规性及业务办理时效性,依据现有外汇政策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业务操作指引(2017年版)》,对需外汇局审批、备案的资本项目业务中明确提出的合规性要求进行梳理,设计七大类32小项具体审计评价指标(见表1)。

2.系统提示指标处理有效性审计。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已嵌入“合规性与异常指标”非现场监测核查模块,用于筛查银行和企业日常交易中“异常性”“合规性”疑问和异常数据,并实时提示预警。“系统提示异常指标处理有效性”指标通过提取外汇局在处理此类系统自动提示的“异常性”“合规性”疑问和异常数据过程中的留痕数据,评判外汇局是否利用系统自身的预警功能,对银行、企业开展有效监管。将基层外汇局对合规性指标和异常指标预警业务的处理效率纳入非现场审计范围,对指标核查的及时性、合理性及推进率和后续处理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主要包括“合规性指标处理及时性”“异常指标核查推进率”等两大类8小项指标(见表2)。

3.系统数据质量审计。资本项目项下数据质量管理既包括银行代客申报数据质量管理,也包括银行自身外汇业务申报质量管理。资本项目系统设置滞留数据管理模块,对银行代客申报的不符合资本项目系统数据报送要求的数据进行提示。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监管有效性。“系统数据质量”指标通过提取外汇局在处理此类“滞留数据”过程中的留痕数据,评判外汇局在提高银行资本项目数据质量的工作中,是否发挥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共设置两大类5小项指标对外汇局数据质量管理效率进行审计(见表3)。

4.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成效审计。基于外汇局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职责要求,针对近年来总局比较关注的高风险业务,如境外放款、跨境担保和个人购付汇等,审计此类业务存在的违约或者资金跨境运作风险,衡量基层外汇局在防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方面取得的效果,通过指标筛查,评判外汇局对相关业务条线的风险控制是否到位。指标共包括五大类17小项(见表4)。

(二)资本项目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

1.逻辑比对法。根据目前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后台数据采集规范,外汇局或银行工作人员每一步业务操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均以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在后台数据库中。基于后台数据库中的信息表和字段设置,将所需数据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进行归纳、加工和比对,可以快速锁定登记超额度、办理超时限等业务数据,从而直接对违规操作风险予以现场核实,大幅提高合规性审计的工作效率。

2.图示法。通过资本项目流入、流出偏离度监测,查询并计算被审计外汇局辖区资本项目流入、流出环比变动率与全省、全国环比变动率的差额。制作曲线—散点图,对偏离度较大的月份进行重点关注,用于评价被审计外汇局的资本项目管理绩效。若区域的跨境资金流入、流出与全省、全国的流入、流出偏离度大,说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经验反馈法。结合跨境资金流動风险防控指标,按照跨境担保、境外放款和外债等业务条线,通过对实践交易活动中具体情况积累的经验,评判外汇局资本项目工作在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资本项目计算机辅助审计案例

1.审前准备阶段。(1)提取数据。经过沟通协调,审前提取了W市中心支局2017年至2018年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相关数据,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数据支撑。(2)分析数据。成功采集数据后,内审内控部门成立了数据分析团队,依据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规定及各项内控制度,从合规、风险、绩效或数据入手,运用上述分析方法,逐项进行数据分析。(3)非现场审计线索筛查。筛查可疑线索并明确审计重点。主要思路为:梳理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理清主要业务风险点,对照业务数据,逐项测试指标运行,查找可疑线索。(4)明确审计重点。根据数据筛选结果,掌握审计对象情况,确定现场审计重点。W市中心支局外债等业务项下合规性指标较好,风险防控较好,而境外放款项下业务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审计人员转而关注“境外借款人经营与借款规模不匹配”以及境外放款违约率相对较高等问题的现场审计。

2.现场审计阶段。资本项目业务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现场审计模式,由过去的抽样寻找线索和查证问题的审计模式,转变为重点核实可疑线索,确定审计发现问题。针对境外放款业务项下境外放款人与境外借款人之前是否有股权关联关系这一问题,传统审计方式下,首先需确定审计抽样,其次翻阅纸质档案对照境外放款业务的放款人与境外借款人是否具有股权关联关系;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则可通过非现场确定某一笔境外放款的境外借款人是否为放款人的境外子公司,即通过境外借款人外汇登记信息即可确定可疑线索,现场只需进一步核实放款人是否为第二、三或其他层级境外投资企业的情况及相关境外债务人的股权关系证明文件即可。

3.审计评价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助于外汇管理内审内控人员对审计对象情况形成整体概念,更加有利于作出客观全面的审计评价和相应的意见建议。传统的手工抽查方式是在审计抽样发现不合规问题或风险隐患的基础上推断整体情况,进而给出审计评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则可以直接分析统计不合规情况并发现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薄弱点的整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审计评价结论,因此对外汇管理领域审计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并能够实现外汇管理领域审计技术方法创新要解决的三个领域“审什么”“怎么审”及“更好地审计”的问题,解决大数据环境下外汇管理内部审计领域面临的数据、平台、人员和组织方式的问题。

四、外汇管理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实施路径

(一)基于审计业务类型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1.数据采集。获取数据是大数据环境下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的首要和必备条件。短期来看,可先建立审计数据采集规划,从顶层摸清外汇管理各业务部门在用业务系统现状,充分掌握业务信息化情况,梳理能够实施审计信息化的业务信息;摸清审计信息化需求,充分体现审计技术方法与业务相匹配。同时,在数据采集规划期,就要考虑到后续数据平台建设的需要,理清数据采集清单,争取一次性采集齐全所有必需数据,降低采集成本。中长期来看,可建立数据采集机制,明确数据采集制度保障。根据业务处理和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先行通过定期采集、定时报送、远程传输等方式来采集数据,在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据采集机制,并逐步通过制定相关的数据采集制度来确保数据采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能够为审计所用,符合审计所需,所以要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区分情况,采用购置转换软件或者编写脚本的方式,实现各类异构数据标准化处理,能够为现有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或新开发的审计软件所用,逐步实现数据统一分析、疑点分散核查。另外,作好审计信息资源规划,核心是考虑实现审计数据资源与审计系统之间的“松耦合”链接,也就是做到“可拓展性”,避免由于业务的重大变化带来审计系统功能性重大变动甚至系统体系框架的颠覆。

3.数据存储。短期来看,数据存储要实现保密安全、使用便捷,可以通过购置专门的服务器来做好采集数据的存储和备份,设置专门的数据资源管理岗,确保存储数据的保密和安全,加强数据日常管理。长期来看,大数据环境下,可探索建立审计数据中心,逐步发展数据存储智能管理功能,满足不同审计业务关联所需数据的智能管理需求,充分考虑大数据对统一管理、智能调度功能的要求(见图2)。

(二)基于系统性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快外汇管理辅助审计平台建设,是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见图3)。在平台建设中可重点关注:一是注重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坚持技术服务于业务。注意平台技术人员的分析和处理工作要与审计人员的审计需求保持较高的契合度。二是平台建设要注重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坚持以技术强化管理。平台建设要充分考虑各层级审计部门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的资源差异,坚持统一规划、协同发展,在技术上要做到能够为各级内审人員所使用,同时注重使用技术手段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控制。

(三)基于组织方式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外汇管理内审内控组织方式需依靠人的推动。短期来看,统筹发挥好现有技术型人才的作用最关键。应尽快跨区域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实施区域式审查分析,将有关数据线索按专业或地区进行分工处理,定期发放审计线索,真正实现集中核查、分散核实。同时,选取技术型人才中素质高、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人员成立审计信息化小组,主要负责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平台建设、指标审计等顶层设计及日常模型的建立与维护工作。中长期来看,培养技术性、复合型人才是审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可通过招录、培养和外聘三种方式优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内审内控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进而优化外汇管理内审内控组织方式,促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邮政编码:250021,电子邮箱:15853190628@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陈俊,时现.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J].审计研究, 2018(5):22-29

毛华扬,张志恒.审计信息化原理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单琳琳.大数据背景下央行内审模式转变与改进路径:基于TCBS计算机辅助审计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 2016(10):76-80

应悦.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在实践中的运用[J].审计与理财, 2019(1):14-15

猜你喜欢

技术方法内部审计大数据
土木工程灌浆技术的应用实践及实施要点分析
网球运动员双手握拍反手击球技术及训练方法
现场足迹检验技术方法分析
浅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应用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