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

2020-03-23马旭晖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3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马旭晖

摘 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开展,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需要。高校应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日程,并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融入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中,从提高思想站位、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教学模式、学生个体化教育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互联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稳“地基”,三方着手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

(一)提高思想站位,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高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对有效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和科学内涵,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结合自身优势、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出大量优质的、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对待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企业家教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补充。这种理念认识上的偏差,致使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产生理解错位与混淆,极大地缩小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育人的长期性和实效性。

以创业为例,把创业理解为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和岗位,这只是一种浅表的认识。深层次的创业应该有三种形式:一是采用创新知识创造出新的产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业;二是用管理理念实现创新创业,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管理实现创业;三是使用创新知识和创新方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产业形式实现创业。因此,高校应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日程,并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融入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中。

(二)加强机构建设,构建全校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形成全校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这样,学校才能全面统筹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的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将创新创业观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环节中。

一是在学校层面,高校要成立以书记或校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只有学校领导真正重视起来,才能避免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

二是在职能部门层面,高校要设立校地合作办公室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搭建众创空间或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校地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三是在教学院系层面,高校要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全面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和实践转化等工作。还可以设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研室,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科,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与孵化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必须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并逐步实现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

一是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研室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专门从事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二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吸纳对创新创业课程有兴趣且有精力和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其他人员,充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校友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教师和各学院辅导员等,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三是聘请部分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校外创新创业导师聘任可以从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或工商、税务、科技等政府职能部门中聘请,有效弥补校内创业导师实战经验不足的缺憾。

当然,专兼职师资队伍组建后,高校还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积极努力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创新创业导师。一是积极开展校内培训,如开展创新创业导师业务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各种业务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教育厅等举办的高校就业创业师资研修班或培训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三是选派专兼职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加强校地合作;四是鼓励专兼职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评定就业指导专业的职称。

二、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泛在式”教育

高校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上,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类更为快捷、高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微课、慕课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授课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成本,让他们不必固守于教室进行传统式学习。同时,學生利用微课、慕课能够进行分散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高校也可以鼓励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或是创新创业活动。高效、正确地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带来系统性、创新性的创业实践教育服务,也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窗口。

一是创建有形实践平台。一方面,创建校内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充分利用校内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为学生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践平台,在校内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园区,依托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为有创业项目的学生提供场地支持及便利化服务。另一方面,创建校外创业实践平台,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同搭建众创空间或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以河南省为例,河南开展有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等评建工作。各类有形的实践平台为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活力。

二是加强无形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的牵引作用,以赛代训,为参赛学生提供演练机会,对未参赛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观摩的机会。同时,注重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扶持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演练与实践机会。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课外实践教学。这既包括狭义层面的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讲座,也包括广义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创新主旋律,传播创业正能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宣传舆论氛围,让创新创业理念根植在学生日常生活中。

三、分层分类施教,力求创新创业教育个体化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开展“针对性教学”。

首先,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进行分层次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分为专科与本科两个层次。两者相比而言,本科偏重于理论教学,专科则偏重于实践。但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为重要,故本科应加强实践操作,弥补高校大学生因实践欠缺而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不深入的不足。

其次,高校要按照大学生所处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的个性来开展教育。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创业要素,专业教师不仅仅是本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启蒙者。高校应强化“课程创业”的教学理念,结合地区特色、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挖掘课程的创新创业要素,采取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碰撞,激发其创新灵感。

再次,大学每个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有不同的内涵。大一新生入校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在对其职业规划理念的引导,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合理規划;为大二年级学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教师要做好指导性工作,同时要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对自己专业和未来发展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创业;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适应与发展等方面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使学生明确就业、创业目标,坚定他们的信念。

当代社会竞争压力较大,而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利途径。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核心要素在于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包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头脑中植入生涯发展和规划的理念;包括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为学生讲授就业政策、面试流程、心理调适等;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创业热情,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成才,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倍增效应”。青年学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创新创业教育事关学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事关高校综合改革的成效,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大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教育部门深入开展就业创业精准化服务,需要政府各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落实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需要社会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形成良好局面,才能促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茂波,王运转.面向2035年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J].职教论坛,2018,(1).

[2]兰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7,(6).

[3]刘坤,李继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演变及其深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

[4]朱峰,张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7,(8).

[5]原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

[6]韩冠爽,吴术豪,黄兆信.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1).

[7]岳鹏,李红蕾.“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5).

[9]刘贵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

责编:杨 杰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让化学课堂教学起化学反应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