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助教模式在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0-03-23戴明清张杰
戴明清 张杰
摘 要:在现行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教学改革探索背景下,学生助教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让学生担任课程助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沟通,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还能带动整个班级的学风,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本研究通过学生助教在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在此类及相关专业课程实行本科生助教助课的主要成果和问题,以探索本科生助教广泛采用的方法和规范。
关键词:学生助教;艺术设计;应用型本科教育
现代学生助教模式是在进入工业化以后,由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学模式演变而来的。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教师资源有限、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实训基地相对较少和教学场地受限等情况。学生助教模式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和教学条件下,实现学生技和学的合理衔接,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组织教学,增加教学组织方式的灵活性,提高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一、学生助教模式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很多大学雇用大量研究生作为教师的助教,甚至一些本科课程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助教们完成的。1988年,我国制定了《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行办法》,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率先实施了这项制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不仅各重点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很多普通高校或发展较好的专业也陆续采用了这种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教学与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型本科专业较多,教学特点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主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思考。
二、本科生助教模式在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在专业课程中尝试采用本科生助教模式,将选拔出来的本科生助教成员分散在本班的各小组内,实现学生和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应用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助教带领学生设计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院通过分组和分项设计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增加了实践的强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真正达到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教学目的。这种在互帮互学中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学业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同步提高的方法,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目前师资紧缺、学生人数多、指导不到位的现状,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一种操作性强、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新模式。
(一)本科生助教的选拔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助教从本科生中进行选拔,需要其不仅有帮助教师和服务同学的热情,更要具备学习和管理的才能。因此,本科生助教的选拔是有难度的,其选拔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是从教学班级中进行选拔,二是从专业中进行选拔,三是从高年级中进行选拔。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本研究采用的是从教学班级中选拔。应用型本科院校各年级的教学任务都比较多,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会有诸多限制因素,所以首选在本班中选择学生助教,主要是自愿报名及教师选定的方式。
(二)本科生助教的培训
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学生助教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特定的制度规范,也没有专门的培训。同时,本科生没有教学理论和经验,主要是通过任课教师课前指导及任务指派的形式,进行某部分知识或专项任务的简单培训,然后在课堂上引领本小组的成员设计实践活动。
(三)本科生助教模式構建
第一,组织课程讨论。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仅靠教师课堂上有限时间内的讲解是不够的,需要多方面查找资料,建立认知的框架和充实内容。目前,分组讨论交流是课堂上的主要教学互动方法之一,在艺术设计类教学中也是比较多见的。很多高校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即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理论讲授或课前及课后观看教师布置的内容、课件及视频等资料后,再回到课堂上开展师生间、学生间面对面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的基本体系,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分担课内设计实践项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重在实践,这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的是相一致的。以产品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法”为例,课内实践项目包括主要的几种设计方法,如仿生设计、模块化设计、绿色设计、情感化设计等。每一种设计都需要按产品设计流程进行,有调研与分析、草图设计、方案效果图、模型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需要分组组长也就是助教来统一安排和指派任务,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班级共有学生24人,4人为一小组,分6个小组。从全班选拔6名助教,分派到这6个小组中,指导本小组设计完成任务。而且不同的项目可以重新组合,选派不同的学生助教,这样也可以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增强责任心,提高专业能力。而所有项目只需要1名教师进行总体管理和指导,1对6再对多,“分而治之”,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分管工作室模式教学。设计类专业的特点是重在实践,而工作室模式正是学生课堂学习延续的最好方式。教师会布置很多设计实践项目,其中包括参加设计比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专业工作室的设计实践任务由工作室负责人为总助教,下设分助教来管理不同的设计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专业工作室的优势联合和资源优势互补,建立服务于学生实践的整合体系,聘任“小师傅”担任学生助教,协助任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和技能实训,为学生技能的提升创建更大的平台。
第四,微课堂教学助理。“微课”是指以视频或软件为主要载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时间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自行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对于课堂上学生没有理解的内容、作品分享等,教师可采用微课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下学习和复习。同时,教师指定本次微课堂的学生助教,让学生助教把资料发给学生,收集学生反馈效果,教师再根据学习情况安排后续教学内容。
三、将学生助教模式引入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效果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对比分析了有学生助教和学生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结课时,采用作品展示和大家共同打分的方式评定。学生助教分组在表述时,成员按自己分担的设计部分上前讲解,每个成员表述自己设计的内容,条理清晰,团队合作效果好,呈现的作品也较优异。整体来说,有学生助教组织分组设计的效果,明显好于学生自行设计。可以说,本科生助教助课是非常好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之一。
但是本科生助教助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本科生助教与研究生助教不同的是,多数本科生助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专业优势,教师在选定时多会从其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为大家服务的意愿来考虑,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很难界定其是否为合格的助教。而目前这种选定方法却是选择学生助教的主要形式,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专业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是教师选定学生助教的一个依据,但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些学生助教因为学习任务重或担任其他学生工作,中途就想要放弃,甚至有些学生助教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无法很好地胜任。
将学生助教模式引入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关于应用型本科学生助教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培训、考核和激励制度上很不完善,仍需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创新本科生助教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菲.充分发挥学生助教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J].企业论坛,2011,(19).
[2]南親江,王化旭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助教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20).
[3]居敏花.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学生助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9).
[4]金玉萍,邹金安.高校本科学生担任工科课程教学助教的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13,(12).
[5]王化旭,钦惠平,南亲江.职业院校“学生助教”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5).
[6]南亲江,吴玉金.基于技能培养的时空性,“学生助教”模式的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3,(3).
[7]唐静.从教育资源配置的维度探析高校的教学与科研[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8]徐丽,张敏.从国内外学徒制的变迁看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11).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