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2020-03-23管彬彬
摘 要: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中,非常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实施“1+X”式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需要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合理设置阅读议题,科学整合阅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提高“1+X”模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在编写中非常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根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读书、不读书”的弊病,力图构建由“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种课型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提倡实施“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即教学一篇课文时,要附加“X”篇略读或课外阅读文本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教材提倡的“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 “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价值分析
运用“1+X”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是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还是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是能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1+X”教学模式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通过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能够带动课内外多篇文章的阅读,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合理设置阅读议题,对本单元内外的文本进行整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是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思维。思维能力既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能力,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在“1+X”阅读教学模式中,通过为学生设置探究议题,引导学生以议题为中心开展阅读,通过深入的思考、分析,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就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
三是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整合多个文本,运用“1+X”教学模式开展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文本,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该模式的运用是教师在对“1”篇文本精讲的基础,强调学生对“X”篇文本的自主或合作阅读,就能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四是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开展“1+X”模式阅读教学,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对单篇课文进行精讲,还需要教师提高文本整合能力、议题设置能力、阅读引导能力等,从而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二、 “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紧贴核心素养设置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提倡实施“1+X”单元整合模式开展阅读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扩大学生阅读量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1+X”阅读教学模式下,要提高多篇文本阅读效益,需要来设置共同的议题来把几篇文本有机“串联”起来进行阅读,因此运用“1+X”模式开展阅读教学,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设置阅读议题。
一是紧贴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置议题。在“1+X”教学模式下,议题的设置要紧贴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重点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新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来设置议题,这样既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议题要有针对性。就是议题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设置模棱两可、目标不明确的议题,目标越明确阅读学习效果就越明显。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为学生设置“春意盎然说春天”这样的议题,通过整合本单元几篇关于描写春天的课文,再从单元外选择杜甫的《绝句》和《江畔独步寻花》、韩愈的《晚春》等同类古诗,就能让学生针对春天的意象有深入理解。
三是议题要多元丰富具有贯通性。议题的种类要有多样性,内容要丰富,既可根据作者、文体、表达方式设计议题,还可根据同一对象、同一个主题、同个观点等来设计议题。议题的设置还要具有贯通性,就是把议题当成几篇文章共同的阅读线索,贯穿在几篇文章的整个阅读过程中,才能较好地起到“一篇带多篇”的阅读作用。
(二)关联选择文本,多种模式拓展教学内容
实施“1+X”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对课文单元内外文本的选择是关键环节,选文的质量对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文本时要坚持科学、关联的原则,运用多种模式对文本阅读内容进行整合與拓展。
一是科学关联选择阅读文本。首先对“1”这个文本进行选择。虽然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堪称经典,但并非每篇课文都可作为“1+X”模式阅读教学中的“1”,另外从整个学期教学课时安排也不可能每课都进行“1+X”模式阅读教学,因此需要精心选择“1”这篇课文。在选择时要坚持经典性、代表性、丰富性的原则,课文必须是精讲精读的经典课文,其语言、内容等要能经得起反复推敲,要在同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课文内容要有丰富的内涵可挖掘;其次是对“X”文本进行选择。在选择“X”文本时,要做到难度适中,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文本的篇幅要适量,要与议题有较好的切合点。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这一课文,堪称小学语文教材经典,是小学语文鲁迅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课文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可挖掘,能作为“1+X”中的“1”比较合适。而《阿长与〈山海经〉》《白光》《童年记忆》《无情的童话》《故乡》等课文都能与《少年闰土》相关联,可作为阅读教学中的“X”文本来使用。
二是多种模式拓展阅读内容。实施“1+X”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具有多种模式可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应用。首先是运用“求同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就是根据文本“1”的内容设置议题,然后从文本“X”中寻找与文本“1”相同的内容进行讨论或对比;其次是运用“求异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就是把完全不同的文本整合在一起开展阅读学习,从中寻找写作方法的差异、主题思想的差异、情感表达的差异等内容,来体会不同风格的文本特点。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可把本诗作为“1”,把《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诗进行求异对比学习;再次是运用“整篇模式”拓展教学内容。由于许多优秀的作品受篇幅限制不能全部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但这些作品对拓展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拓展教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拓展教学,还能让学生掌握略读、跳读的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文,可对整本书进行拓展阅读,把《故乡》这部鲁迅的短篇小说作为“X”,让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少年闰土》是选自《故乡》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进行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既能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全面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方法传授,运用多种策略开展阅读
“1+X”阅读教学模式是“部编版”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也是构建“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1+X”模式下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才能使教材的编写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
一是注重阅读方法传授。开展“1+X”模式的阅读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向学生传授阅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特别是要结合对课文“1”的精心讲解,让学生学会“自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读得懂、读得深”,才能有效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低年级培养“悦读”兴趣。低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阅读,而且识字量也不大,在这个阶段开展“1+X”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使学生能够做到“悦读”,才能为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可让学生边读边玩、在玩中读、在读中玩,充分发挥“部编版”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作用,教师、父母或其他长辈都要积极陪伴孩子进行阅读,让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是中年级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中年级开展“1+X”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做到静心阅读、深入思考与体会、学会评价与欣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批注习惯、摘抄与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中年级学生有了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的意愿和能力,但由于图书市场鱼龙混杂,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可充分利用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的书目开展阅读。
四是高年级培养“月读”质量。到了高年级,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制定“月读”计划,包括每月的阅读量、阅读的书目、每日的阅读时间安排、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写作篇数等,并加强对学生阅读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可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或“读书交流会”,通过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1+X”阅读教學质量的提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1+X”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扩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紧贴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来设置阅读议题,科学地选择与整合相关阅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策略开展阅读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1+X”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涛.小学语文“1+X”文本拓展模式及教学内容选择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梅素静.“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1):19.
[3]于东.语文核心素养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1):55-57.
[4]蒋国碧.小学语文1+X阅读整合型教学理念浅议[J].教育现代化,2017(14):95.
作者简介:管彬彬,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