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模式下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2020-03-23刘文静阮玲霞
刘文静 阮玲霞
摘 要: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是新课改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学情、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通过互动课堂的构建实践,从系统设计、兴趣调动、学风培养等三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进行实践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语文;激励性评价;优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完成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基础工作后,特别是2019年秋季全面使用部编版教材之后,中学各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进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代”。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确立并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形成语文教学新课改模式,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性评价“吸引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式教学。这就要求,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有针对性进行优化,更要将学生放在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层面上进一步进行实践与思考,才能使激励性评价的优化具有系统性与持续性,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的必要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前提下,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的必要性主要有两方面。
(一)适应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立德树人与学科素养双重目标下,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必然会形成新的模式,这种新课改模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学或教育改革模式,是一套整体上的学科育人模式。而课堂激励性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只有适应这种新课改模式,才能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适应新时代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教育变革入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面临实质的挑战,学生个性化学习必须具有自主选择性,这就意味着课堂激励性评价要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课文内容融合、课堂整体把握与理解等因素,形成最大公约数下的优化策略。
尽管课堂激励性评价对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笔者认为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的核心要素即现代语文教育下发展需要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发展要求,决定了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的必要性。
二、 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优化的策略
(一)立足系统设计,创新激励性评价
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不应该是块状式的独体结构,其应当通过系统的设计,形成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客观评价学生、联系课文学习的纽带。语文教师要设计激励性评价时,要通过对教材的研究与吃透,结合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创新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构建与优化,才能使课堂激励性评价为中学语文教学相长提供助力。
这种系统设计,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创新。
首先是从课堂激励性评价的切入时机上。中学语文的选文往往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激励性评价要从教学互动中的提问环节就进行严谨设计,通过问题导向来引入激励性评价创新。如笔者在《苏州园林》的一段激励性评价:
师:苏州园林的“画意”是如何体现的?
(众)生: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既从大处着眼,对苏州园林有整体的描述,又从小处观察,对苏州园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同学重视整体思考,所以其“画意”体会在于整体和谐之美;××同学情感细腻,所以其“画意”在于情感流淌,像一位导游讲解细致,让我们仿佛亲临其境……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心中的苏州园林画。
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既可以形成体系性的评价话语系统,又是对课堂碎片化激励性评价的整合与创新,完美地切入到互动中,这个时机的选择与后续的启发都是值得思考的。
其次是结合学生的理解恰當给予激励,使“评价饱含真情”。这种“饱含深情的评价”,既要体现出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发展,同时也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思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激励性评价肯定自我、发现自我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语文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之路。如上述《苏州园林》中,学生们对苏州园林“如在画图中”的看法有:
生:我觉得苏林园林的美体现在自然之美上,课文第5自然段中通过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多种花树及古老的藤萝,将中国山水画的自然而又错落有致的意境,无形中融入苏州园林的总体设计中,这表现出苏州园林在设计上追求传统自然内在审美的价值。
师:好一个自然之美!××同学发现了苏州园林所展示的“花草树木的映衬”,正是基于这种自然之美的审美情趣上。那么,除了树木,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其他表现出自然之美的地方,看看作者又如何来描写的?
这种课堂激励性评价,重在肯定与表扬,所以笔者是发自内心表彰学生发现了自然之美之所在,并通过对第2自然段中“花草树木的映衬”来佐证这种表扬之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因时制宜重在实处激励学生,使评价饱满不失情感。这样学生对激励性评价会产生认同及自我肯定的想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因事制宜展开激励性评价的深化。对于学生细节的把握予以肯定的同时,激发学生开拓思维,从整体上发现苏州园林自然之美的表现,引导学生走向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之路,并自然向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而对于回答的学生而言,在肯定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本质上是个性化学习强化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在表扬中发现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表现。这些实践,是笔者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的结果,也是多年来追求教学效果的结晶,有整体有个体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视的肯定。而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这种系统性的激励性评价设计,教师在每一次评价中都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找到每位同学的优点加以肯定,启发学生肯定自我、发现自我,形成对全体学生的激励作用。
由此可见,系统又富有创新的激励性评价优化,对语文教师备课文、备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精细化的规划,才能使教学有序开展,保障教学效果。
(二)以评价兴趣育人导向来优化课堂激励性评价
“发挥评价兴趣育人导向功能”,是课堂激励性评价的内在作用之一。在新课改模式下,兴趣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还是学生持续学习内在动力。在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之路转变的较好选择。而兴趣点的挖掘又要回归到学生学情上,通过结合课文与学生平时喜好相融合的方式,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并融入激励性评价中,从而使学生对激励性评价有着长效的作用。
优化激励性评价,把学生兴趣从课文与自我兴趣结合,形成自我理解下的文本分析或文本探究过程,从而保证了激励性评价的效果延伸。在《苏州园林》中,笔者结合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发挥,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自愿式课后作文,不要求学生上交,这道作文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园林》。看似激励性评价的延伸,但事实上却是激励性评价转化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兴趣育人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事实也证明,这篇作文学生不仅全班上交了,且写作质量也是非常高的,学生们把对课文的理解与自我想象融二为一,形成了心中最美的园林设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传承。
(三)以课堂良好学风培养来优化激励性评价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就要着眼于良好学风的形成。新课改模式在落实“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上,有着异常的关注。良好学风的形成,就通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潜移默化来培养,并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其中,从而形成以学科素养培养促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优化激励性评价的良性循环。
如在落实“人文底蕴”素养中,语文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的人文性越强、越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的培养就越浓厚,学风也会逐步变得越浓郁。像《苏州园林》中,将人文素养通过布局美、自然美、层次美、配合美及映衬美等“五美”发现过程,融合到激励性评价中,既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国美学的具體形式,又激励学生在探索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熏陶,从而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语文学科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文化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化课堂激励性评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培养良好学风的同时,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与发展,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
综上所述,新课改模式下中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优化,既要看到激励性评价是新课标、新课改发展的内在要求,也要看到其在优化过程中存在困难,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将激励性评价作用发挥得更好,就必须用心设计、精心组织、细心落实。
参考文献:
[1]刘飞.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21-23.
[2]涂奇然.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
[3]王立霞.创新激励性评价方式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
作者简介:刘文静,阮玲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华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