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需要好习惯
2020-03-23罗秀珍
罗秀珍
好习惯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写作亦如此,好的写作习惯对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不仅要靠学生的努力践行,更要靠教师的耐心引导。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规范、观察、修改三方面探讨写作习惯的养成,旨在对小学生作文指导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反之则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改作文时,卷面清晰的作文让人赏心悦目,字迹潦草的作文则要费力去猜写作内容。这样的差距,从根源上可以归结为习惯的好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呢?我粗略地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规范
1.书写规范
何为“规范”?基础是“横平、竖直”。说来容易,要做到却很难。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学生的字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瘦削,有的圆润。临摹字帖效果不是很显著,不如让他们顺应写字习惯,只要每次写作时都将字规整地写在方框内,一笔一划都用心耐心,与上次写作的字对比有进步就可以。先从“工整”做起,再求美观,我相信学生带着耐心写出的字,即使说不上俊秀,也一定是可爱的。
2.行文规范
写文章时,必须想好后再动笔,不能写到哪里算哪里,随性而为。允许部分圈涂,比如出现错别字要改正过来。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标点符号,既不能一逗到底,也不能句子意思没有表达完整就用句号。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段,标题也要规范。学生重视书写规范、行文规范,作文的外围要求就达到了。要写出好作文,当然还需要后续的训练。
二、观察
1.观察可以丰富素材库
学生畏惧写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无事可写,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素材库,在脑海中留下一幕幕鲜活的画面。生活中不缺乏美,但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说的就是要学会观察。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先导再引,方为“引导”。教师要起带头作用,既让学生有样可学,又让学生看到教师并不是空口白话,说说而已。记得一次考试的文题是“最美的心灵”,当时我觉得这应该不难,可作文收上来却没有几篇让人满意的。问是什么原因,学生竟回答“没有可写的东西”。这个答案让我大吃一惊,怎么会呢?校园内不是有许多感人的事发生吗?在宿舍,高年级同学照顾低年级同学的生活;宁可自己淋湿也把伞借给老人和同学……这一桩桩,一件件,孩子們怎么没看到呢?于是,我指导学生:记叙文的重点在于“有感而发”,即表达真情实感。只有当这件事如一杯热饮温暖了心窝,像一块巨石在心湖激起涟漪时,笔下才能生花。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美”的人和事,为什么你们没发现呢?因为你们没有认真观察生活。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最终写出了看似微小实则温暖的故事。
3.注意观察的方式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不同,收获也各异。阅读课文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观察角度的重要性。
另外,观察方式也同样重要。例如:观察景物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时,要抓住特点。
4.坚持情景再现与记录
写作仅限于观察是不够的,还要鼓励学生用笔记录,就是通常所说的日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作能给予学生“情景再现”的机会,让心情流于笔端时开始“思考”或“反思”,学生可以在写作中成长。
养成长期观察生活并随时记录的习惯,学生的感情会更加细腻,也容易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天长日久,学生会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作能力自然越来越高。
三、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搁置一段时间再拿出来阅读,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比教师发现更容易引起他的重视。作文可以让学生当堂完成,然后带回家慢慢细心修改,自己觉得满意了再交给教师批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相互修改的习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尝试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以及同学间互改。在作文上交前,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初改,做到书写正确,语句通顺,然后上交。我把所有同学的作文打乱顺序,再下发到同学手上,让他们互改。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要修改的作文有点不知所措,我进一步引导,告诉他们该如何改同学的作文:看书写是否规范;检查文中语句是否通顺;画出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写出好在哪里。最后,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二是不足之处;三是鼓励的话。这样的互改方式长期坚持下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之路没有尽头,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用点心,归纳总结出好的方法,与同行多交流沟通,互相借鉴,我想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实效,学生定会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