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交流拓展的互动特征分析

2020-03-23王蓉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

王蓉

摘    要: 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之一,英语教师在提问后能否有效拓展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及思维过程。本文从微观视角审视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在四种大班英语课堂微语境中提问交流拓展的动态过程,讨论中国大班中学英语教学环境中的教师课堂提问交流拓展的三个互动特征,为中学英语教师理解课堂互动的本质和实施课堂交流拓展提供参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交流拓展    互动特征    英语教师

一、引言

提问(questioning)是最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之一。Ur(1996)提出了有效课堂提问的六个标准,包括问题是否清晰明了、是否围绕教学素材和课堂目标展开、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是否能被大多数学生回答、教师是否能针对学生的回答提供恰当反馈及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即提问能否激发多样、深刻的课堂互动。除了提问本身须具有拓展性(extension)外,教师在提问后能否积极拓展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那么,提问交流拓展如何才能产生多样、深刻的课堂互动?提问交流拓展如何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究。

国外语言课堂教师提问研究成果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参照。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外语课堂提问话语的本土化实证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胡青球,2007;孔文&李清华,2007;杨雪燕,2007;杨雪燕,解敏,2012;江韦姗,2010;张莲&王艳,2014;董明,2017)。从研究方法看,大多数研究是对课堂语料的量化统计和静态功能分析,呈现了外语课堂教师提问的整体发展和一般变化规律。近年来,会话分析方法在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会话分析视角下的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及学生的临场反应适时调控话语的动态过程。本文尝试运用课堂话语会话分析方法(Walsh,2006,2011),分析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在不同大班英语课堂微语境下的提问交流拓展过程,讨论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交流拓展的互动特征,为中学英语教师理解课堂互动的本质和实施课堂提问交流拓展提供参照。

二、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交流拓展分析

对一位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观察发现,该教师的提问交流拓展通常会发生在以下四种课堂微语境中:当学生回答完全正确时、当学生回答部分正确时、当学生回答完全错误时及当学生不能回答时。因以上四种课堂微语境的教师提问交流拓展过程反复出现在该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本文只选取四个分别代表以上四种课堂微语境的完整提问交流片段。

本文的交流语料分析均遵循如下程序:首先,简要说明交流片段的相关语境信息,如提问交流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正在发生的学生学习行为等;然后,呈现提问交流拓展片段,从教师的提问话轮开始至教师结束提问交流的终结话轮;最后,分析教师在提问交流拓展过程中采用的提问交际策略、教师的策略使用动机及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1.当学生回答完全正确时

交流片段一:是一个听力活动,学生听完一篇演讲后判断其体裁。

01 T: (听力文本播放完毕) Now, class, What kind of text is that?

02 Ss: Speech.

03 T: A speech. How do you know that?

04 Ss: (学生做鼓掌的动作)

05 T: Yeah, just because of that?

06 Ss: Ladies and Gentleman.

07 T: Ladies and Gentleman. Yeah, Who do you think made the speech?

08 Ss: Headmaster.

09 T: Yeah, Headmaster. We can also say the principle of the school. Who is it for?

10 Ss: The students (聽不清后续的学生话语)

11 T: Student who will graduate, we can say its for the graduating students. Ok. Class, look here, this is a speech at senior high gradation ceremony. (后略)

该片段的核心提问是“What kind of text is that?(该文本的体裁是什么)”当学生的回答完全正确时(02),教师基于学生的正确回答,通过追问(05、07、09)判断依据帮助学生明晰听力文本的体裁特征。在提问交流拓展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正确回答为话题,通过追问(03、07)引导学生归纳听力文体的体裁特征,达到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

2.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

交流片段二:在学生阅读一篇题为“Rethink, Reuse, Recycle!”的文章时,教师采用一张由回收材料建造的房屋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建筑材料的来源。

01 T: Now look. (指着屏幕图片上的房屋) This is a new house. What is it made of? (稍作停顿) Is it a common house?跟我们常见的房子是一样的吗?What is it made of?

02 Ss: Its made of iron/金属/mental.

03 T: What else?

04 Ss: Glass, plastic.

05 T: Glass? Where can you see glass?

06 Ss: 猜的呀。

07 T: Good. Are they common building materials? 这些是普通的建筑材料吗?

08 Ss: No, recycle.

09 T: The recycled materials. Where are they from?

10 Ss: The waste.

11 T: So what is it made of?

12 Ss: Made of the waste.

该片段的核心提问是“What is it made of?(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02),教师采用了连续追问(03、05、09)、给予提示(07)等提问交际策略,启发学生积极猜测。教师提问交流拓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交流互动。在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提问交流微语境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潜能做出了准确判断且采用了积极的提问交际策略。因此,在此类课堂微语境中,只有当教师对问题难度、学生回答问题所需知识和认知方式的预测及学生回答问题可能需要的帮助和支持有清楚的了解时,教师的提问交际策略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目标语表达。

3.当学生回答错误时

交流片段三:是读中阶段的一个交流片段,阅读任务是学生查读课文“First aid for burns(烫伤急救)”后,按课文中介绍的烫伤等级信息给三幅人体皮肤烫伤图片排序。学生已说出了图片的正确序号,教师要求学生解释判断理由,说出不同級别皮肤烫伤的表面特征,以此检测学生是否理解相关课文信息。

01 T: (学生阅读后) Now lets check the answer. How do you know this is the third-degree burns? (等待约2秒) Linsitong?

02 S3: Er because err its err colors (听不清后续学生话语)

03 T: What? Again.

04 S3: Er different colors.

05 T: Colors (重读单词). Now look at the three pictures. The colors are different. The third-degree burn. What colors can you see?

06 S3: Red and (xxx)

07 T: But here inside. (等待约1秒) Is it red?

08 S3: No. Its white.

09 T: Yes. Its white. And?

10 S3: (听不清学生话语)

11 T: Black and white. How do we call that?

12 S3: Er (听不清学生话语)

13 T: How do we call that? In the text there is a word一个准确的词Which word is it?(等待约6秒) Which word is used in the text? Class, help her.

14 Ss: Charred.

15 T: Yes, charred (重读单词,同时板书单词)。 What does charred mean?

16 Ss: 烧焦的。

17 T: Yes,烧焦的。Now read after me.

该片段的核心提问是“How do you know this is the third-degree burns?(你如何知道这是三级烫伤)”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并没有批评学生或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顺着学生的当前思路,采用了提示(07)、反复追问(05、07、09、11、15)和重复问题(13)等积极的提问交际策略,启发和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重新回答问题。教师采用的提问交际策略不仅校准了学生对课文信息的理解,而且向学生示范了观察、比较和判断的阅读思维过程。

4.当学生不能回答时

交流片段四:是学生阅读完一篇中学毕业典礼上的校长演讲后,思考如果自己要在最后一堂课发表一个简短演讲,自己打算谈及的内容。

01 T: Now, class, listen.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in your speech in the last lesson of your high school? (6.0) Any volunteer?

02 Ss: (学生沉默)

03 T: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want to talk about memories, what will you remember in junior high forever? For example, some exciting moments, your school life or your friendship. And if you want to talk about your changes, whats your biggest change in junior high school?

04 Ss: (听不清学生的回答话语)

05 T: Learning attitude. Ok, so in Grade 7, what did you use to do?

06 Ss: Play.

07 T: In Grade 7, you played all day. (等待大约2秒) And so what problems did you have?

08 Ss: Many problems.

09 T: In what aspect哪个方面? Then what happened in Grade 9?

10 Ss: (xxx)

该片段的核心提问是“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in your speech in the last lesson of your high school?(在中学最后一堂课中你会在演讲中说些什么)”是一个抽象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教师采用了把问题具体化(03)和提示性追问(05、07、09)的提问交际策略,把核心问题具体化,不仅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难度,更增加了学生用目标语表达的机会,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显然,教师的提示和追问过程就是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思维和语言表达支架的过程。

三、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交流拓展的互动特征

以上分析表明,在不同的课堂提问微语境中,教师能采用诸如提示、追问等积极的提问交际策略,为学生搭建思维和语言“支架”,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意义协商,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语言认知需要,而且满足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在提问交流拓展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实际话语表现和情感状态及时做出提问交际策略调整,课堂提问交流拓展具有如下互动特征:

1.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注意和理解是提问交流拓展的前提

在大班课堂,教师初始提问的对象通常是全班学生,为吸引学生注意问题,教师在提问前使用“Class”或“Now listen”等招呼语引起学生对后续教师话语的关注;提问后,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理解问题的需要对问题进行调整,如重复或重述问题,包括用更易于学生理解的词汇替换问题中的关鍵词,用更简单的句式表述,提问时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交流片段二中,教师给学生提示,或把问题分解成便于学生理解和回答的系列子问题等。只有当学生关注并能理解问题时,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并投入提问交流拓展的互动过程。

2.问题难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匹配度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口头表达能力决定提问交流拓展的过程及教师对学生的支持方式

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预先准备一系列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核心问题(Dantonio & Beisenherz, 2001),在课堂提问交流拓展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需要,临场生成能支持学生回答核心问题的相应辅助问题。如交流片段四的提问交流拓展过程,当教师观察到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核心问题时,教师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成一系列辅助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把问题具体化、给予提示和连续追问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思维和语言表达支架的过程。

3.教学目标和学生回答问题的临场表现是教师在提问交流拓展过程中实施互动性决策的主要依据

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对学生整体认知方式的预判和对其可能产生话语的一种期待(Walsh & Sattes, 2017),即教师希望学生进行怎样的认知活动:学生是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还是创造?学生是重复知识还是产生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等?除此之外,在提问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话语表现及情感状态,这些信息是教师实施提问交流过程中互动性决策的依据。在交流片段一中,基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明晰听力文体的体裁特征,达到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在交流片段三中,当教师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未聚焦于正确信息时,教师采用了提示和追问等能帮助和支持学生的积极交际策略,不仅校准了学生对课文信息的理解,而且向学生示范了观察、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

四、结语

教师的课堂提问交流拓展过程就是教师使用积极的提问交际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和尝试用目标语表达和意义协商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提问交流拓展为学生创造交流空间和学习机会的过程(Walsh,2011)。因此,一方面在问题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准确匹配问题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以免难度过大的问题阻碍学生的思维和目标语表达,使其错失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互动和意义协商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课堂提问交流拓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回答,监控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根据师生互动需要采用积极的提问交际策略,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友好支持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Dantonio, M., & Beisenherz, P. C.. Learning to Wuestion, Questioning to Learn: Developing Effective Teacher Questioning Practice[M]. Allyn & Bacon, 2001.

[2]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Walsh, J. A. & Sattes, B. D.. Quality Questioning (2nd edition)[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17.

[4]Walsh, S.. Exploring Classroom Discourse: Language in Ac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2011.

[5]董明.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拓展性”的构建与评价[J]. 高教论坛,2017(12):58-60.

[6]胡青球.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研究[J]. 国外外语教育, 2007(1):32-37.

[7]江韦姗.外语课堂话语第三话轮对学生话语输出影响的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10(1):53-59.

[8]孔文,李清华.关于EFL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对比研究[J]. 国外外语教学, 2007(3):27-33.

[9]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话语分析[J].教育研究, 2007(1):50-56.

[10]杨雪燕,解敏.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的互动性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2012(3):142-147.

[11]张莲,王艳.通过课堂话语分析促进外语教师学习: 一项实证案例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36-41.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拓展研究”(QJY201710127)。

猜你喜欢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